APP下载

有效解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培养学生数感

2018-01-24郭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解读数感

郭春燕

【摘要】有效研读教材、解读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研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下面本人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学年研究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谈谈关于有效解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有效 解读 吃透 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160-02

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解读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确解读教材是首要的一环。只有正确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准备,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地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并通过这一学年的课题研究,明确培养学生的数感环节必须贯穿教学活动始终,通过资料学习观点提取、现状分析、问卷访谈、实验预设,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感教育的策略。

一、有效解读教材,课前语言交流,启蒙学生的数感

教材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精华,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解读教材就要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要素,明确构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等,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而每一位教师就应该学会处理教材,做到有能力驾驭课堂,为学生准确理解教材提供合适的帮助,最大程度的实现教材资源的达成。

我们要追寻智慧的数学教学,要做到解读教材、重构教材、超越教材。重构教材、超越教材也要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因此有效解读教材尤为重要。而数感是一种感悟,不是通过教师单方传授知识所获得的,是学生经过自身的感知、体验、 内化,逐步积累形成的一种对数的感知、领悟。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数学资源,尝试用语言交流和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发现,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的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二、注意吃透教材,结合适宜情境,发展学生数感

著名特级教师李蒙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细读文本,吃透教材,精选教学资源,做到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为现实生活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熟悉的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数的感悟环境,也能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比如:“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图形运动的基础。我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认真备好课,吃透教材,努力注意做到:情境设计紧抓主题,教学层次非常清晰,紧扣教材重点,处理教材机动灵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氛围,充分重视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交流、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数感意识。

总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建立数感意识。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数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数概念的敏感性的培养,它需要在更多的应用中得到强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开放时空为学生设置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数感。

三、善于解读文本,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感经验

解读文本,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生命化语言和思想的存在。 首先,要理解教材。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内容和精神,并在课中探索,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感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研读文本,理解教材意图,创设各种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数感。杜威曾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其实就是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活动,加之合作交流,既能强化感知,又能训练思维,对学生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丰富对数的认识、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感受数的价值,促进数感的形成;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估算和精算相互补充,鼓励学生估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形成数感。

例如: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在初步、深步探究部分,学生从纸条到普通圆环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操作中,一步一步地揭开了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在操作探究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沿着1/2,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想到操作求证,再质疑到求证的一个过程,学生始终参与其中,学生积累数感的经验。整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验证,逐步感受数学变化莫测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和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总之,立足教材,活用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課设计基本是按照教材的活动线索进行设计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对教材又有所突破,如始终以魔术和探究为线索。

又如:余老师在上校级公开课时能结合本学年研究的区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的实践研究》进行教学。她的导学案设计合理、高效,引导学生活动方法得当,能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的直观背景和具体的情境,不仅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还凸显对应“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更能使学生体验比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比的数学价值,巧妙地在数学教学中能结合课题渗透数感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意识。

四、把握教材内容,重视课后延伸,提升学生数感

教材是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依据。对于一堂课来讲,教师如果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恰当突破重、难点,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也是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重视课后知识的延伸,注意提升学生的数感意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一线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重难点,对于数感的培养,还需从课上延续到课下,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从课本延续到生活,“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说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数感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我们注意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并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数感意识,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认知角度来进行数感的培养。我们还利用课后让学生在超市、商场、店铺、大街上等地方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生活中的分数》、《生活中的比》等等,让学生制作相关的手抄报、书签、海报等,从而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意识,体验数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有结合课程标准,根据自己的解读体会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给数学课增加“营养”,并注意升华学生的数感。而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相信随着学生数感的建立、强化和升华,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養。

总之,经过一年以来的探索和反思,我们对六年段的教材更加熟悉,更加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努力做到有效解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深度解读教材,开展多视角研读教材,我们课题组老师对“数感”的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感受到了成功,并促进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将继续努力钻研教材,把握编者的意图,体现课标的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教材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更直接地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从“教材”向“学材”的转变,不断优化数感,让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解读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感”的培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