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小学中高年级叛逆生的三种武器

2018-01-24华韵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叛逆转化小学

华韵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大人的认可,但其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叛逆。老师应了解其原因,端正对叛逆生的态度,宽容激励他们,促进家校联盟,不断提升自我,转化叛逆生,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转化 叛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82-02

一、解读小学中高年级叛逆生的“叛逆心理”

所谓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和事物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尚未成熟,极其容易发生叛逆。

二、戳中小学中高年级叛逆生心理的原因

在小学中高年级,叛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形成叛逆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1)社会上不良风气,低俗的网络节目、影视节目、媒体刊物、教育不良舆论等,日益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2)家庭教育方式不对,不圆满婚姻,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等家庭因素。(3)部分同学由于智力有限,体质弱等造成成绩落后,经常受到歧视,但往往这类同学自尊心特别强。很努力去做一件事,想要成功,但是事与愿违。慢慢地,他们会变得固执、叛逆。四、由不公平引起的。例如:一个同学经常犯错,给其他同学老师留下了不好印象。有一天,他做了好事,却被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一通;或者几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却受到老师不同的对待。这样,他会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故意干坏事,破坏集体,产生叛逆心理。作为老师应当从实际出发,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以便准确把握其“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引导学生积极成长。

三、转化小学中高年级叛逆生的三种武器

武器一:端正态度,宽容激励

当老师不以自己的好恶评价一个学生,同时还摆脱唯分数论的束缚,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认识到叛逆是一种大众现象。就目前的教育制度而言,学生在固有的上学、学习、放学、作业模式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小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正常过渡心理。老师端正对叛逆学生的态度后,会不知不觉在态度、教育方法上积极转变,从而正确引导叛逆学生,使其能够健康成长。除了端正态度后,宽容激励也尤为重要。如果叛逆学生是一颗种子,那么老师能宽容他们的小错误就像种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对周身都是缺点的叛逆生来说,老师能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并及时给以充分激励,就像种子滋润在甘甜的雨露中;这个时候再给与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是能改过自新的孩子,就像种子成长在清新的空气中。一颗洒土壤里的正常的种子,有了温暖的阳光、滋润的雨露和清新的空气,它难道还不会茁壮成长吗?

武器二:家校同心,其利断金

对一个家庭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家校同心,其利断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终身的老师。所以,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协助,对成功教育孩子尤为重要。老师不仅要改变自己对叛逆学生的认识,还应当重视改变家长对叛逆孩子的认识。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采取非打即骂的措施,会造成学生对大人的统一认识:无论爸爸妈妈还是老师,只要是他们觉得不对的都只能打骂。显然这种方式对老师的教育也极为不利。因此,老师和家长在认识方面要达成统一,积极转变对叛逆孩子的教育态度,寻求正确有效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逐渐走向正轨。

武器三:自我开花,赠生玫瑰

要想赠人玫瑰,得先要自我开花。要想“治”好叛逆生,老师的手里得有“治病”良方。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老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凡事问清楚来龙去脉才做出相应的处理。当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制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笔者特别认同的是:教师要有一种过硬的本领,这样特别容易树立您的威信。老师有了威信,什么样的学生都会怕你三分,自然对叛逆生也起作用。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名师任小艾“潜水镇学生”的故事,任小艾的教育案例说明,如果教师有点“绝招”,能自我开花,更容易赠生玫瑰。

四、总结

笔者对照上面的转化叛逆小学生的三种武器来对待学生。笔者首先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不给他贴上“叛逆生”的标签。再者每一个“叛逆生”都有着各异的“叛逆”的缘由,老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不同的武器结合使用,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理明.《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叛逆心理》.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第3期115

猜你喜欢

叛逆转化小学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