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教学评语的运用

2018-01-24樊秀芬孙庆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评语评价课堂教学

樊秀芬 孙庆光

【摘要】教学评语运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此,首先分析当前课堂评语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62-02

新课程改革已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评语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等进行适度鼓励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评语的运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整体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当前课堂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课堂,教师在运用教学评语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表现在教学评语的形式上,也表现在教学评语的内容上,共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评语缺乏针对性

采用激励式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中的共识,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看重话语的激励性,甚至脱离实际地激励学生,使评语沦为形式主义。评价语言应该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指出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不能千篇一律地重复“好、不错、还有待提高”等空话、套话。

(二)评语缺乏引导性

评语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点评,它更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鼓励和引导,然而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中,仅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却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通过评语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制约了评语效用的发挥。

(三)评语缺乏创新性

有趣、新奇的教学评价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但是有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一直使用着陈旧的评语,不能从日常生活中不断更新,缺乏必要的创新性。

二、运用教学评语的策略

如上所言,课堂评语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规范评语,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幾点体会:

1.评语要突出准确性与真实性

激励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共识,但如果总是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语,是对事实的肯定,对学习行为的鼓舞。

准确性是评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无论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教师的评语也只有发自内心,真诚而自然流露,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就要在肯定其表现的基础上,突出准确性和真实性,力求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言语亲切、自然流露。

2.评语要注重民主性与和谐性

一个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课堂教学中的评语,既要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语言形式,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也要通过手势、眼神、微笑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只有亲切自然,师生关系平等,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3.评语要讲究引导性与生成性

常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采用恰如其分的评语,并且做到激励与引导相结合。

教师可以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将评语中的激励因素分级,例如“表现得出色、表现不错,表现尚可,表现差强人意”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语,从而使激励有针对性,不至于流于形式。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运用评语来指出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对学习的指导隐藏于鼓励之中的评语能够诱导其更好、更专注地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生成性意识,要努力开发、利用生成性的资源,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用评价语言去引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

4.评语要注意差异性与参与性

学生是千差万别,教师不能只喜欢表现优秀的学生,重视对成绩高的学生的肯定,而容易忽略对后进生的认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课堂评价中最大的忌讳。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积极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将课堂评价转化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我反思的提升过程,帮助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去,不断提升自我学业水平,促进其学科素养的提升。

精彩的课堂评语,犹如一杯香茗,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如其分的评语,能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在课堂中无拘无束的交流与碰撞,并在评价中不断完善、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评语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