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防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析

2018-01-24戴谋元卜华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

戴谋元 卜华平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与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具有内在统一性。文章阐述了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传承红色基因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在联系,从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课堂、军事训练、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径。

【关键词】国防教育 红色基因 传承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12-02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就必然承担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是对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与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在内容上高度契合,在实践中相得益彰。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方法路径,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源动力,为国防教育注入更多鲜活内容,将有效提升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

一、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红色基因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能够促使高校师生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用自身的智慧和汗水,砥砺奋进,助力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是提升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精神的内在要求。高校要把握当代青年学子特性特点,将红色基因根植大学生精神世界,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深刻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的时代青年。

(二)传承红色基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传承红色基因将为大学生确定人生目标,找准发展方向提供强大指导,并激励他们不懈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华彩篇章中抒写下光彩的一笔。红色基因是一种崇高的信仰,爱党爱国,忠于职守,奋勇拼搏,自强不息,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青年学子应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转化为个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源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传承红色基因是新形势下敌我斗争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已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青年大学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借着学术研究等名义介入,打着追求“民主、自由”口号,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西方不良文化,误导高校青年学子。面对新的敌我斗争形势,高校必须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敏感性、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的融合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提升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志、技能的教育活动。我国的国防教育要坚持走“听党指挥、忠于祖国、爱军习武、服务人民”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红色基因涵盖的“理想、信念、精神、作风、价值追求”等内容与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度契合。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领悟伟人情怀、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优良品质,将助力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国防教育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载体和抓手

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特性特点,积极探寻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最终达到全方位强化、全方面覆盖、全过程融合。在全方位、多维度推进落实传承红色基因中,国防教育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抓手。国防教育与弘扬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相结合,以提升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意识和责任担当为目标,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工作体系,优化教育途径和方法,用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载体,激发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家国情怀。

三、高校国防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分析

(一)军事理论课堂中根植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能够有效提升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那些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历史人物,那些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教育功能。将红色基因引进高校军事理论课堂,重在将红色文化渗透于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将红色文化资源向国防教育教学资源转化。湖南是红色文化摇篮,人杰地灵,以“屈贾之乡”、“潇湘洙泗”、“革命摇篮”、“伟人故里”而闻名于世。在这片热血涌动的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烈和开国元勋,当年党领导的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等5个苏区的发生地都在湖南。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非常优质的国防教育资源。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将这些伟人事迹、历史事件和战争案例运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国家形势及安全环境》等课程,让学生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将有效增强军事理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高校军事训练中传承红色精神

军训作为众多高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用红色精神为新生打好人生底色将意义非凡。湖南大学入学军训做到用红色教育开篇,突显育人特色优势,为青年学子的成长进步筑牢思想根基。每年坚持由学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为全体新生上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防观念等主题,与同学们话体会、话成长,学生反响热烈。军训期间,笔者曾组织学校“暑期红色足迹寻访团”的学生骨干,前往新生军训现场,在训练休息间隙向新同学们介绍暑期实践活动情况,談红色足迹寻访体会,有效激励参训的新同学们奋勇拼搏,勤学苦练。为增强军训中的“红色气场”,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唱响时代新声”红歌合唱比赛、以学院为单位举办“红色印记”图片展览、军训宣传手抄报比赛、为军训方队确定一个红色响亮口号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激励了学生用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去面对和克服军训和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享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丰富的国防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把教育基地作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基地。依托学习校及周边红色教育教学资源,笔者曾组织湖南大学自训队优秀军训教官先后到毛泽东故居、胡耀邦故居、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见学。通过带领学生实地感受,现场教学,让原本生硬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让红色革命精神更加震撼人心。军训结束后,选派教官骨干利用周末时间,轮流到雷锋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通过转换角色服务社会的方式,更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四)国防教育文化环境中融入红色元素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国防教育中要打造立体化融媒体平台,提升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化中的显示度,创设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氛围。首先,要抓好传统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在校园大力宣传我党和我军优良传统、革命英模人物和伟大历史事迹。其次是注重运用新媒体,营造红色“线上”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学校官网的强大引领和导向作用,在网站主页的醒目位置增添红色文化栏目,设置国防教育专题板块,并抓好内容及时更新维护。军训期间,宣传军训好人好事,营造浓厚的网络军训氛围,提升学生参训热情。军训结束后,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官”网络评选活动、举办“军训感人事”网络讨论、组织“军训剪影”网络照片评比等,让学生在回忆军训时光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国防教育的意义。

(五)组建“又红又专”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在国防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培育和建立一支政治信仰坚定、业务能力突出,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首先是注重培养国防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红色特质”。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国防教育”主题开展讨论交流,鼓励申报红色文化传承相关科研课题。每逢重大节庆、纪念日等时机,积极组织教师到驻地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深化教师自身的爱国爱党之情,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更自然地教育和感染学生。其次是聘请一批老红军、老战士、老革命、党史军史专家和各行劳模等担任高校国防教育兼职教师。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作红色基因专题报告、交流座谈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宣讲交流,讲述亲身经历,使学生能近距离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自觉向“红色人物”看齐,让红色精神始終占领青年学子的精神高地。

参考文献:

[1]王鹏.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有为青年大学生[J]青年时代.2017(19)

[2]孙艺格.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硕士.大连海事大学.2017

[3]张志佳.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J].中外企业家.2017(1)

作者简介:

戴谋元(1966.10~),男,汉族,湖南邵东人,湖南大学武装部副部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卜华平(1982.10~),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空军驻湖南大学选培办干事(中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