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为导向的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群的模块化探索

2018-01-24金建计勇汪青

科技视界 2017年3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

金建 计勇 汪青

【摘 要】模块课程构建总体思路是面向能力培养,注重知识应用,依据专业能力,重构模块内容;模块相互支撑,消除内容冗余,引入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安徽新华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定位的基础上,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对通信工程网络优化课程群进行了模块化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和举措可以有效的提高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通信工程专业

0 引言

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进程的试点专业之一。为此,通信工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提出“(工程)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协作能力强”的5S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通信工程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因此,本文积极探索并改革实践通信工程网络优化专业方向课程群模块化设置。

1 建设总体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之上,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老师根据自身课程情况结合模块化思想,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并听取企业实际情况,对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网络优化方向课程,并且对网络优化方向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通信工程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但不可否认,在工程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通信工程通过“平台+精细模块”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过程管理和项目的实施过程等方面研究和尝试,弥补单纯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工程训练方法,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劣势,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5种能力培养,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2 网络优化课程群探索和实践

2.1 明确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从基础原理+系统标准+应用型的网络优化课程群

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根据工程项目知识体系的系统来决定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在通信工程项目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把握国内外最前沿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为此,将无线网络设备安装实践、无线网络维护实践和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纳入实践课程体系。

2.2 课程群模块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平台和公共平台是有区别的,按照平台+精细模块的课程体系,工程化背景下的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具有宽广的覆盖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

按照项目需求,将项目需求拆分为一个一个小的需求,每一个需求对应到相应的知识模块,这些模块构成了整个课程理论和实际体系,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从外面看是一个项目驱动教学,也可以看成多个细小模块合成一个课程体系。

(1)细化分解通信工程专业能力要素,制定能力标准

前期通信工程专业教师调研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总部、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研发中心以及大唐移动通信设备等通信行业知名企业。同时调研了深圳大学、合肥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学院等兄弟院校。通过调研和走访,发现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就业岗位与课程脱节问题,直接结果是学生没有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如部分高校课程依然偏向于传统的理论传播,没有结合工作岗位和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体现应用型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探明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剖析未来的人才需求走向;二是学生个性与兴趣与课程脱节的问题。长期以来,课程规划的思路是面向整体而极少兼顾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基础,若不进行区分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容易挫傷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模块化课程改革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因此,基本确定引入模块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综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2)构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1)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通信职业道德。通信人员的知识结构像一座金字塔,塔基是通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如外语、政治、数学、心里课等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塔基应该厚实,塔基越宽,塔才能建得高、建得牢,即“厚基础”. 塔中是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知识,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跳出通信的固有思维,即“宽口径”。 塔尖部分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在强化专业素质的同时,同时还应注重与信息类、软件类、硬件类等相关知识的合理衔接与扩展。

2)构建与能力要素对应的中观和微观模块

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甚至终身。能力的培养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有许多能力需要去培养,而人的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不管他们之间存在多少差异,有一点是相同,在能力提高方面都有一个“阶梯”式的上升过程,所以教学模块的设计要体现渐进性; 另外,由于个体能力、兴趣爱好的不同,教学模块的设计还要体现差异性和个性化。所以,既要开设必修模块,保证学生受到系统的理论教育,还要开设选修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按照“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原则,设计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其次,确定任职资格涉及的相关课程和认证证书。根据任职资格的构成情况对课程进行筛选。其中DCNE认证和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设备安装督导、路测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对应的职业资格,华为资格认证是和数据通信工程师对应。

最后,确定核心模块和实践模块。根据核心专业课程,将相关内容整理为核心模块。将原本繁杂的内容转化为核心模块,根据上述职业方向将无线网络原理模块、核心+承载网模块、网络性能分析模块和网络优化模块。同一个教学模块代表同类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以后,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有的放矢。然后从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两个环节继续拓展出多个微观模块。如下图所示是通信工程中观和微观模块设计思路。

3 总结

模块化教学确定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路径、模块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当学生修完某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 每一个模块对应所培养的目标能力都很明确,教学过程更加透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都很清楚。 既增强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参考文献】

[1]金建,黄小平,周建,等.宽带通信模块化课程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4):106-108.

[2]李宁,张炯.通信线路工程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现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22-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