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族歌剧《檀香刑》及其创演过程的思考

2018-01-24杨秀玉

齐鲁艺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檀香刑檀香歌剧

杨秀玉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民族歌剧《檀香刑》由山东艺术学院出品,是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入选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该剧拔得山东艺术学院院史乃至整个山东艺术发展史上的多个头筹。

作为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一名琵琶专业教师,《檀香刑》剧组的推广总监,以及歌剧项目的全程参与者,我倍感自豪与骄傲,应当说,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成功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欣喜与激动,也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民族歌剧《檀香刑》的创演过程启示我,这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民族性的音乐作品,创演过程所蕴含的意义更超越了歌剧本身,对山东艺术学院乃至整个山东艺术的发展辐射出积极的正能量和持续的影响力。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民族歌剧《檀香刑》对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教育教学做出的推进与提升。

一、以高等艺术学校为阵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高等艺术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民族歌剧《檀香刑》犹如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坚定践行者,它的创演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以高等艺术学校为阵地得到继承和创新。

中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近日撰文指出:“习近平文艺思想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只有首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地,才能真正去‘美人之美’,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用东西为我所用,进而做到‘美美与共’,把两者交融整合并创造出既富中国精神又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也才能为人类艺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1]以上引文指出了新时期文艺创作中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重要性。

民族歌剧《檀香刑》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新时代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首先从歌剧文本来看,小说《檀香刑》是一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并力图再次追寻中国古典小说风韵传统的文学作品。其故事情节具有传奇色彩,非线性的叙事,辅以古朴的中国戏曲元素,加之中国式的隐喻,共同构建起它独特的审美特征。同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式悲天悯人与隐含的对国民性思考也使《檀香刑》较莫言其他作品更为厚重。二是歌剧《檀香刑》在遵循传统中寻求突破传统,由原著脱胎,生发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保持西洋歌剧基本外形的前提下,成功的植入了丰富而鲜活的以地域性民俗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使得这部西洋传统的艺术形式成功的实现了文化嫁接,体现了作曲家和主创团队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驱动下的锐意创新的可贵精神。”[2]歌剧《檀香刑》在高度的文化自信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巧妙融合,对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歌剧的创作乃至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等,都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二、探索和完善“双基良性互动教学模式”,推动高等艺术教育稳步提升

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成功创演,标志着艺术教育教学的“双基良性互动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所谓艺术教育教学的“双基良性互动教学”,即是确立在高等艺术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舞台教学作为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双基),并重视课堂教学与舞台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加大艺术实践教学的分量和力度,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实现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成功排演,既是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教学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长期以来不懈坚持“双基良性互动教学”,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的体现。正像中国歌剧节评委、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道诚所说:“《檀香刑》的成功是山东艺术学院教学和艺术实践结合的成功。他们选择难度很大的歌剧形式,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从选材、创作、制作到演出的全过程,就是一次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这是非常成功的体验过程、教学过程。”*根据2018年1月3日文化部主办的歌剧《檀香刑》座谈会录音整理。

在歌剧《檀香刑》的带动和影响下,音乐学科在探索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融合的新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点带面、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近日,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的山东艺术学院泉韵女子弹拨乐团,也是本着艺术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规划发展的,我们也将沿袭这一思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确处理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的互动关系,将舞台实践纳入到技能课程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引导音乐文化从死板的说教走向动态化传播,使学生的修养与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使校园文化环境和谐多样,使更多的专业学生成长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舞台经验丰富的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表演艺术人才。

三、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提升音乐学科教学质量

歌剧被称为音乐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它集音乐、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制作复杂、成本巨大。一部新的大型歌剧的排练演出,一般由专业艺术院团完成,而由专业院校独立组织排演的情况较少,因为这牵扯到编创人员、参演人员、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后勤保障等一系列专业问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是一个团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一般专业院校很难达到这种专业团队的要求。

民族歌剧《檀香刑》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域内的第二部原创歌剧*山东第一部原创歌剧是1995年排演的《徐福》。,国内艺术院校创演的首部原创歌剧。山东艺术学院是专业艺术院校,没有排演过整部歌剧的经验,更不用说自己创作的歌剧。只能边试边干,摸着石头过河,组建了场记、服装、道具、钢琴伴奏、摄影、字幕、音效等多个工作部门,每个部门在导演的要求下有序开展工作。歌剧排演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相互间不断磨合,且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与时间,从初期选角、唱段学习、排练走台、演出实践,在一段时间内,我院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在排演实践过程中共同完成歌剧表演。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歌剧排演的顺利完成,就需要参与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意识。可以说民族歌剧《檀香刑》排演实践的全过程就是协作与达成群体共识的过程,训练与排演的过程中,同学彼此间相互交流,构建默契的伙伴关系,一个团结、实干、高效的团队逐渐成长起来。

在该剧的推广与传播过程中,专业演员和合唱队员在专业技能方面均获得了质的提升。2016年,主演《檀香刑》的两位教师应邀参加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新春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的演出,还参与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乡村骑士》等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声乐系师生参加由中国声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分获金、银、铜奖各一项。在歌剧的排练与演出过程中,也确立了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分别担任某一角色,真正实现了互动教学模式所擅长的口传心授。

该剧将继续完善与推广,并将为本科生量身打造“学生版”音乐会形式的《檀香刑》,共分为三个版本,以适用不同水平的在校生,使更多的学生甚至教师主动参与到这部歌剧中,接受艺术实践的锻炼。可以说,该剧的受益面广且影响深远,将促进今后音乐学院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四、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民族歌剧《檀香刑》的编创与排演,不仅拓展了参与该剧的音乐学科师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还活跃了校园艺术氛围,成为我校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培养师生共同理想、信念和艺术追求的强劲推力。与此同时,该剧也是我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通过该剧的创作演出,既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活跃文艺演出市场,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扩大我校在教育界、艺术界的影响。

同时,创演民族歌剧《檀香刑》,也发挥了综合艺术院校中音乐学科多专业的优势,为声乐表演、乐器演奏、作曲、音乐评论与音乐传播等专业提供了交融、碰撞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了相关专业水平的提升,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总之,民族歌剧《檀香刑》,是借鉴西方歌剧形式表现中华民族之魂的佳作,在其排演过程中,探索与完善了“双基良性互动教学模式”之路,在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促进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成功创演,促使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科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面向未来,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规划的实施、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思路的进一步探索,持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仲呈祥.面对新时代的艺术学学科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7-12-17.

[2]孙志鸿,张澳川.艺术若是离开了文化,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谈歌剧《檀香刑》中的传统文化基因[N].中国艺术报,2018-02-05.

猜你喜欢

檀香刑檀香歌剧
把檀香放在书上
缥缈檀香拂面青
走进歌剧厅
檀香之爱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摹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