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站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8-01-24顾红艳刘文玫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诱剂二化螟稻飞虱

顾红艳,刘文玫

(1.天津市原种场,天津301504;2.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天津“小站稻”享誉海内外,“小站稻”是天津第一个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名录”的农产品,也是全国第一个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名录的粮食作物。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小站稻”必须在天津市行政范围内种植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市部分稻区存在超量施用化肥,稻米品质下降,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存在滥用、过量使用农药现象,使“小站稻”的质量安全性和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问题。

2014—2017 年,天津市原种场开展“小站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三病”(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和“三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为主要控制对象,示范了农业、物理、生物、生态以及化学等高效、安全的“小站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步建立和恢复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农业措施

1.1 深耕灌水灭蛹

每年4月下旬,每667 m2底施长效缓释复合肥40 kg,旋耕后灌水30 cm,保持水层10 d,可杀灭80%以上二化螟蛹和幼虫,大幅度降低二化螟发生基数,减轻越冬代发生程度,降低一代虫口基数。

1.2 清除杂草减少菌源

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均在稻茬、沟边杂草上越冬。通过采取水稻机械化压茬收割,铲除沟边埂间杂草,消灭和压低越冬残存虫口;本田耙田后打捞聚集在水面的稻草,以减少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1.3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择适应天津地区种植且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较好的品种,如津原E28、津原89、津稻179等。

1.4 缓释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重施基肥,春季旱整地前,每667 m2施用N∶P∶K=23∶13∶6或27∶13∶8的缓释肥40 kg;重施分蘖肥,插秧后10 d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间隔10 d每667 m2再追施尿素5 kg,7月15日前后每667 m2酌施尿素3~5 kg。

1.5 科学管理

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改善稻田土壤热量状况。做到浅水栽秧:插秧后水层过深,容易漂秧;薄水分蘖:可提高水温、地温,增加根际氧气供应,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环境。有效分蘖后期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孕穗和抽穗期保持节水灌溉。此期对水分敏感,蒸腾作用旺盛,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灌浆结实期:缺水易导致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多;蜡熟期可保持湿润或适度落干,促进早熟。

2 物理措施

2.1 秧田阻隔避虫

采用基质育秧,杜绝秧田杂草危害和土传病害侵染。同时秧田期全部采用无纺布覆盖,达到虫、稻隔离,可有效控制灰飞虱、稻水象甲为害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此外,基质秧苗具有素质好、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高产等特点,有利于水稻机插秧。

2.2 性诱剂诱杀技术

选择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及筒形塑胶诱捕器。插秧前(5月1日左右)放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拔节期(7月20日左右)更换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一代成虫。方法为:上下水渠间隔20~30 m,每667 m2放置1个诱捕器,高出稻株顶端20 cm(根据水稻长势随时调整),适时清理诱捕器害虫。性诱剂及诱捕器应集中连片使用,诱杀成虫降低虫卵量和种群数量。

2.3 灯光诱杀技术

每3 hm2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从4月下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设定每天日落后2 h至日出前2 h开灯(尽量避开益虫活动时间),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等趋光性害虫。

3 生物措施

3.1 释放稻螟赤眼蜂生防技术

水稻分蘖期(6月15日前后)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一代二化螟卵。共放蜂2次,放蜂时间分别为6月5日和6月11日,每次放蜂1万头,每667 m2设置3个点,均匀分布,每点间隔20 m,在放蜂点处插放1 m高的芦苇1根,将分好的赤眼蜂用双面胶粘住一次性纸杯内侧,芦苇从杯子底部穿出,杯口向下,距离水稻叶片顶部10~20 cm。

3.2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

采用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0 000 IU·mg-1产品,每次用药50 g·(667 m2)-1,稀释2 000倍液,于水稻分蘖期(6月15日前后)喷施,防治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虫;8月上旬,孕穗期喷施,防治二代二化螟幼虫。

3.3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

采用哈尔滨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 000 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每次用药20 g·(667 m2)-1,兑水60 L,于水稻破口初期、齐穗期各喷施1次,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

4 生态措施

生态措施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由于农田天敌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提高,生态效益显著。

4.1 种植蜜源植物

5月上旬,在稻田周边及田埂种植大豆、芝麻、苜蓿等蜜源植物,开花期保育天敌,确保水稻整个生育期内赤眼蜂等天敌有充足的食物源。

4.2 预留栖息地避难场所

在水稻生产区域,保留沟渠水草和稳定水域,提供青蛙、蜘蛛等生存繁育栖息地,确保天敌在农田迁入前、迁出后的避难环境条件良好。

5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应急防治技术

5.1 除 草

水稻本田化学除草对象为稗草、三棱草、水草(眼子莱、带子草、牛毛毡等)。第1次除草为耙地后,每667 m2用60%丁草胺100 mL+30%苄嘧磺隆15~20 g+20%西草净100 g,隔7 d以上插秧;第2次间隔20 d,每667 m2用30%苄嘧磺隆20 g。

5.2 治 虫

防治对象主要为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等。防治措施如下:(1)插秧前,田埂四周每667 m2喷施25%速灭杀西25 mL,消灭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2)水稻分蘖期(6月15日),每667 m2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三唑磷19.8%)50 mL,防治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红线虫; 6月中旬每667 m2喷多靶标35 mL,防治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红线虫;(3)孕穗期(8月2日),每667 m2喷施螟白(阿维菌素0.2%,三唑磷19.8%)70 mL,防治二化螟。易感稻飞虱的品种,一穴虫量达到10头以上时,每667 m2喷施25%吡蚜酮20~30 g。

5.3 防 病

主要防治对象为稻瘟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水稻破口前5~7 d,每667 m2喷施20%三环唑100 g+嘉润15 mL。

猜你喜欢

诱剂二化螟稻飞虱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