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2021-12-29赵忆宁张婷婷汤露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卷叶螟成虫幼虫

赵忆宁 张婷婷 汤露萍 朱 凤

(1江苏省宜兴市植保植检站,宜兴 214206;2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南京 210036)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稻叶上表皮和叶肉,仅留白色表皮),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1]。宜兴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东临太湖,境内地理环境复杂,东西部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历来是稻纵卷叶螟重发地区之一,且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宜兴市连续大发生。而及时、准确地掌握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和消长规律是开展稻纵卷叶螟科学防治的前提[2],故笔者于2020年进行了生物食诱剂、性诱、田间赶蛾、灯诱几项监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准确性比较试验,并结合田间幼虫(卵)量和成虫调查数据,来验证生物食诱剂用于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以期为生物食诱剂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配合倒漏斗型螟蛾类诱捕器使用;稻纵卷叶螟测报专用诱芯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配合倒漏斗型螟蛾类诱捕器使用;虫情测报灯由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7月15日—9月20日在宜兴市芳桥镇金兰村水稻丰产示范方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栽培、施药和施肥等措施均保持一致,面积约20 hm2。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3908”,水稻长势均匀、良好。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生物食诱剂、性诱剂、田间赶蛾、灯诱4个处理。其中,生物食诱剂、性诱剂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诱捕器放在距离田埂10 m以上处,诱捕器间隔在50 m以上。诱捕器放置高度随水稻生长而变化,生物食诱剂诱捕器在水稻秧苗期放置高度为0.5 m,在水稻成株期诱捕器底部接近水稻冠层叶面,每2周更换1次诱剂;性诱剂诱捕器在水稻秧苗期放置高度为0.8 m,在水稻成株期诱捕器底部稍低于水稻冠层,每月更换1次诱芯[3]。

1.4 调查项目和方法

1.4.1 不同监测技术诱成虫种类和数量调查

试验期间,每2 d调查记录1次生物食诱剂及性诱剂诱捕器中的昆虫成虫种类和数量,且收集生物食诱剂内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冷冻待解剖;另外,每日记录66.7 m2田间赶蛾的蛾量和测报灯下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

1.4.2 田间幼虫(卵)调查

在每代幼虫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丛水稻植株,记录幼虫(卵)数量。

1.4.3 其他杂蛾种类调查

统计食诱捕器和性诱捕器中的杂蛾种类和数量,以评价其专一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食诱剂与性诱剂诱蛾量的比较

由表1可知,在整个试验周期内,生物食诱剂的诱蛾总量为948头,性诱剂的诱蛾总量为346头,生物食诱剂的诱蛾总量是性诱剂诱蛾总量的2.7倍。生物食诱剂的单日诱蛾总量最大值为163头,性诱剂的单日诱蛾总量最大值为44头,生物食诱剂单日诱蛾总量最大值是性诱剂的3.7倍。从解剖数据来看,利用生物食诱剂诱测稻纵卷叶螟是雌雄均诱,雌雄比为1.1∶1,雌虫的诱捕量略高于雄虫。

表1 生物食诱剂与性诱剂诱蛾量对比

2.2 不同监测方法的虫情动态比较

由图1可知,生物食诱剂的成虫诱集峰次与性诱剂基本一致,但由于生物食诱剂雌雄均诱,故生物食诱剂的诱蛾量高于性诱剂,且峰值更明显。由表2可知,与其他几种监测方法相比,生物食诱剂测得的蛾峰涵盖了其他几种监测方法测得的蛾峰,且蛾峰时间基本一致,由此可见,生物食诱剂用于监测稻纵卷叶螟的灵敏度高。另外,生物食诱剂监测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趋势与宜兴市稻纵卷叶螟田间实际发生动态和为害趋势相吻合,7月中旬早发的稻纵卷叶螟本地虫源常与迟迁入的稻纵卷叶螟2代尾峰相连,形成蛾量高、峰期长的蛾峰,8月中旬3代主峰进入为害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4代主峰为害盛期,且近几年有提前的趋势。

表2 不同监测方法的蛾峰日期对比

图1 不同监测方法的成虫种群动态比较

2.3 生物食诱剂诱蛾量与幼虫量的关系

由图2可知,生物食诱剂监测的每个成虫高峰后10 d左右,田间均出现了低龄幼虫高峰,说明生物食诱剂用于稻纵卷叶螟监测,能准确体现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实际发生动态。同时,田间幼虫发生量与监测成虫量有一定的关联性,7月中旬—8月中旬监测的成虫量越高,田间幼虫发生量越大;8月中旬后,田间幼虫发生量与监测成虫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弱,例如,8月末生物食诱剂监测的稻纵卷叶螟成虫量较大,但田间实际发生量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量与天气条件、防治及其本身的发生特点有关。

图2 生物食诱剂诱蛾量与幼虫量比较

2.4 水稻生育期和气候条件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试验从水稻分蘖期开始监测直至水稻灌浆期(7月15日—9月20日),监测期间平均温度为27.2 ℃,日平均最高温度为32.4 ℃,日平均最低温度为23.2℃,日照时数为373.7 h,雨日为31天,降水量为450.9 mm。监测期间,生物食诱剂测得的蛾峰涵盖了其他几种监测方法测得的蛾峰,出峰时间基本一致,且监测成虫量明显高于性诱剂。由此可见,生物食诱剂用于稻纵卷叶螟监测,其准确性和诱捕量受水稻生育期和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

2.5 诱测专一性比较

在生物食诱剂的诱捕器中,杂蛾种类有斜纹夜蛾、大螟等,稻纵卷叶螟与杂蛾比为25∶1;性诱剂诱捕器中的杂蛾种类有大螟、稻螟蛉等,稻纵卷叶螟与杂蛾比为26∶1。由此可见,生物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专一性略次于性诱剂,但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监测的诱蛾量少于田间赶蛾和灯诱监测,高于性诱剂监测;但生物食诱剂测得的蛾峰涵盖了性诱剂、灯诱和田间赶蛾3种监测方法的全部峰值,峰期较全,蛾峰清晰,能真实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动态。同时,与灯诱相比,生物食诱剂监测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少。但是,生物食诱剂在监测过程中会诱集到一定比例的杂蛾,存在专一性不及性诱剂的缺点。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上,可结合生物食诱剂、性诱生物、田间赶蛾等其他监测方法,一起进行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监测。

猜你喜欢

卷叶螟成虫幼虫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