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天津市宁河区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8-01-24李艳军赵丽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宁河菌核纹枯病

李艳军,赵丽华

(天津市原种场,天津 301500)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插秧后菌核粘贴于近水面的水稻叶鞘上,条件适宜时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叶片扩展,严重时为害茎秆和穗部。本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及普查,了解纹枯病在天津市宁河地区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重发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程度重于历年

2017年天津市宁河区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高于历年,发生面积2 867 hm2,占种植面积的43%。8月2日主要稻田普查,一般地块病丛率2%~3%,严重地块病丛率10%~15%,严重度达到3级。2015年8月上旬调查,一般病丛率0.5%~1%。因7—8月份干旱少雨天气较多,未显示有纹枯病重发地块。

1.2 病情发展迅速

7月10日田间始见病株,病丛率0.01%;7月15日调查,病丛率0.3%,7月24日调查,严重地块边行病丛率50%以上;8月2日调查,一般地块病丛率2%~3%,严重地块病丛率10%~15%,边行病丛率达100%。

1.3 不同地块病情有所差异

调查表明,2017年纹枯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部分老稻田,由于氮肥施用过多、长期深水灌溉的田块发生较重,新稻田基本未发生,肥水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块病情较轻。

2 重发原因

2.1 菌源充足

一是老稻田比例较大。2017年宁河区老稻田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由于水稻连作,造成土壤中菌源越积越多;二是田间菌源基数高。2016年部分地块纹枯病发生较重,8月18日普查,一般病丛率1%~2%,部分地块病丛率10%~15%,为2017年纹枯病重发提供了较大的基数。

2.2 气候适宜

7月15日至29日连续15 d寡照,伴有多次降雨,平均气温27 ℃,持续高温高湿闷热天气,利于病害扩展,造成部分地块发病严重。

2.3 栽培管理不当

农户为追求高产,加大种植密度,加之部分农户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偏施、迟施氮肥,造成田间郁闭,通透性差,湿度加大。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的水分管理也是诱发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长期深水灌溉的稻田,容易导致纹枯病重发。

2.4 防治意识不强

一是防治时间偏晚。由于农民防治观念淡薄,在发病初期未及时防治,等后期病斑蔓延到茎秆才进行防治,造成防效差,发生重;二是喷施药液量少。由于纹枯病多发生在水稻茎基部和中下部,农民用水量少(7.5 kg·(667m2)-1),药液很难喷匀喷透;三是防治次数偏少。2017年部分农户纹枯病只防治1次,未能实现持续有效防治。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病情监测

植保部门应做好水稻纹枯病的系统调查及普查,做好中短期预测预报,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常年为7月上旬)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3.2 打捞菌核

春季灌水整地时,及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并集中进行处理。

3.3 加强田间管理

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底肥施用长效控释肥或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追肥应根据品种耐肥能力、植株长势、气候条件等合理追施,分蘖期一般追施尿素10~15 kg·(667m2)-1,孕穗期追施尿素 5 kg·(667m2)-1。水分管理上掌握分蘖前期浅水灌溉,分蘖后期根据植株长势酌情晒田,晒田时间5~10 d;孕穗期至灌浆初期保持水层,不缺水;灌浆中后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3.4 药剂防治

一般年份水稻纹枯病在宁河区7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应对田边及周围的稻株进行局部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后期发生严重的地块全田喷药,每667 m2用12.5%氟环唑悬浮剂30 mL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 g兑水30 kg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宁河菌核纹枯病
宁河区举办“‘宁’新聚力 合创未来”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于方舟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