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8-01-24朱文娟赵久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养老岗位高职

朱文娟 赵久华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安徽 六安 237005)

老龄化社会使涉老产业需要大批经过高等职业院校(高职)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现代老年养护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同时,要根据养老的行业企业对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明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职学校要与养老的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与岗位工作要求无缝对接,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对老年服务专业的适应能力。

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定位

1.1养老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 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队伍,无论是素质、人员数量,还是服务质量与老年服务与管理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很大。就我省而言,目前已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 400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 000个,养老院和福利院设置床位数已达43万张。据此测算,老年服务与管理的行业企业需求数万个涉及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健康护理、康复指导,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1〕。要建立起具有社会化劳动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与管理队伍,构建老年服务护理体系,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开发、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知识、懂技能、会管理、善服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

1.2养老行业企业需求专业人才定位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民政部门主管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和公益事业举办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相关管理、老年用品开发与管理及社区老年服务与管理。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定位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需求,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培养,即掌握本专业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能力要求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具有对老年生活服务与护理、心理咨询服务与护理、康复指导,常见疾病预防、护理照顾、休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及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2〕。同时,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

2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内容要求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面向各级民政部门、老年养老机构、老年事业产业单位、社区老年服务、老年社会团体领域一线,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相关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具备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生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及社区老年文艺体育活动的组织、宣传策划等综合能力,胜任老年工作一线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

2.2养老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内容 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上,要与老年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无缝对接,有机整合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内容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养老的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一致。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具体要求:①以能力为本、构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老年服务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②设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要创造和设置岗位工作情景,模拟岗位工作任务,开展岗位实训、顶岗工作,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③以技能为中心,强化实训环节和强调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综合性;④以岗位职业道德为核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精神。要重视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文化修养、人际沟通、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心、耐心和热心精神〔3〕。

3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建构养老行业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与养老机构的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邀请行业企业管理者参与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论证,依据行业企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组织实践教学。要突出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学中的第一学年,可安排学生到行业企业短期实践,可以是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要求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专业产生学习兴趣。第二学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训实习能力及一些基本技能,此时可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进行一或两个月实习,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使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三学年大部教学课程均为岗位职业核心课程,此时应及时调整培养思路和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并与学生的就业紧密联系,与养老行业企业研究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具体由行业企业安排顶岗实习需求,担当一定的工作任务,实习时间掌握在6个月左右。这种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训学习〔4〕,使学生感受到顶岗实习训练形式新颖,环境真实、内容实际、针对性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3.2构筑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预就业模式是指养老的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及人才规划,在本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与培养对象。通过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岗位工作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5〕。预就业人才培养由学校与养老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同时可以养老机构人员的身份到行业企业顶岗训练,实训期间由行业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实践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独立工作能力和所需工作的角色应变能力。

3.3建立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技能训练培养模式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与时俱进。学校要与养老的行业企业对接,按照本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对应职业岗位核心课程中所要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制定技能竞赛项目,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6〕。通过学校、行业企业举办的岗位技能竞赛,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训练,达到以赛促学,以学强赛,赛学互动,提高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养老机构的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技能精、业务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4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模式 学校要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同时要细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细则,常态化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其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意见,并邀请养老行业企业管理者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要做到学校、行业企业双重监控,特别是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锻炼的考核,设置职业认知、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指标全面考核的标准。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上,学校与行业企业要主动沟通,及时反馈,据实整改,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养老岗位高职
养老生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养老之要在于“安”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