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2018-01-23陈阳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象征意义

摘 要:《追风筝的人》初次接触是2014年,感动于那个哈扎拉男孩对其主人的忠诚,感动于男主人公阿米尔完成救赎之路的勇敢,感动于那句代表人性美好的句子“为你,千千万万遍”。好的书总是值得回味再三的,2017年,我再次拿起这书,尘封了三年的书籍,阅读的感觉又一次清晰起来。这一次,感动的细节,更多更多,但是作为一个理性胜于感性的人,掩卷随即沉思,谁是追风筝的人,他为什么追风筝,追到了没有,风筝有什么值得追的?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象征;意义

这些问题很容易,任何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能答出一二。哈桑为阿米尔追过风筝,阿米尔为索拉博追过风筝,哈桑追风筝,是友谊、情谊,也是理解,更是帮助。阿米尔追风筝,是责任、唤醒,也是爱护,更是救赎。那句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对人性美好最好的诠释。当然整个喀布尔的人追过风筝,这是民族的节日,民族的文化,民族的传统,更是民族生活稳定的象征。最后一个问题,风筝有什么值得追的,答案是肯定的。

风筝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承载着不同的隐喻意义。《红楼梦》则透过不同的风筝隐喻出几位主要人物的不同命运。例如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暗喻了她婚后如同孤雁般落单寡居的生活;探春的凤凰风筝在空中竟与飞来的一只凤凰风筝及一个喜字风筝绞在一处飘摇而去,这个风筝是对探春“千里东风一梦遥”的人生悲剧的凄凉暗喻。在鲁迅的《风筝》中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青春的象征,表现了对春天、对青春的热切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

风筝·真诚·友谊

哈桑和阿米尔,他们的情谊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沙成塔,氤氲成阿米尔头顶那片幸福而湛蓝的喀布尔的天。不得不说作者是个写故事的高手,他一步步铺垫,酝酿,在阿米尔父亲和拉辛汗的对话中,我们知道阿米尔是个善良却懦弱、敏感的“小鹿”,在念故事活动中,那些故事沾湿哈桑的眼睛,读过一遍又一遍索拉博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聪明勇敢坚毅的男孩。以及在政变前喀布尔繁华的市场、热闹的节日气氛,在政变后,阿瑟夫那番“种族”言论,对哈桑和阿米尔的羞辱,更有哈桑拿起弹弓对阿瑟夫等人的反击。作者网织种种,就是为了那场我每次阅读时都想尽力避开却始终不能挣脱的悲剧。巷子里那场阿瑟夫对哈桑的强暴,软弱的阿米尔看到却不敢帮助哈桑反抗。后来为了排遣心中悔恨,设计陷阱乘机撵走哈桑。而哈桑明知阿米尔的“陷害”,也默默配合阿米尔。

所以,当阿米尔需要赢得那场证明自己的风筝比赛时,哈桑手里那只蓝风筝就是对阿米尔兄弟般情谊的见证。一只破败的蓝风筝,被对手割下来的飘零的风筝,紧紧攥在那个命运残破的男孩手里,始终都在。哈桑在追风筝时,那个对阿米尔的承诺,这个少年坚定的信念,在种族隔阂的时代下,在等级界限分明的差距下,始终没有被冲散。哈桑手里那只历经磨难的风筝,就是兄弟情义,就是美好人性,就是哈桑守护阿米尔的“斗战胜佛”。

同时,破败的风筝,也是哈桑飘零命运的写照。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群体来说,哈桑的出身可谓悲惨,天生的兔唇,永远不能被承认的私生子,仆人的儿子。也正是阿米尔跟哈桑解不开的命运纠葛,喝着同样的乳汁长大,拥有一棵长在墓园的石榴树,并在树上刻上共同的名字,不识字的哈桑最喜欢的活动也是阿米尔为其念故事。这些给了哈桑不幸一生短暂的“翱翔蓝天”时刻,随即又被人们割下,割下它的人正是阿米尔,还被阿米尔当做战利品,赢得父亲青睐的筹码。后来被赶出赖以为生的家庭,最后死在塔利班政权屠杀的枪口下。

风筝·忏悔·成长

风筝意象在小说不同场景下的描写不断地昭示着阿米尔的性格发展。

风筝意象是对阿米尔童年悲剧的缩影化和物象化。那记忆中的风筝,有着童年的辛酸,浸透着回忆者的悲凉和沉痛。这个对“勇敢”品质的证明似乎已经到手,问题出现了,那条小巷口坍塌的泥墙上,“懦弱”与“勇敢”的两难摆在他面前。他亲眼窥看到哈桑被奸辱的一幕,可是人性的弱点再一次占了上风,他的抉择最终不仅污损了他已经拿到手的风筝(本来应当是对“勇敢”品质的证明)更使他被自己的“伪勇敢”困在一种以懦弱对抗懦弱的悖反心理之中。这也正是阿米尔赶走哈桑的真正原因。

风筝意象是阿米尔自我精神救赎的暗喻。在美国的哈米尔凭借个人的努力,不仅在美国取得了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还靠着独立性赢得了自由的婚姻,如风筝在别样的蓝天下获得了扶摇而上的风力。当历经生活磨砺,由富到贫境遇的巨大落差,为赢得父亲青睐赏识随着岁月砥砺而父子关系的和解,初到异乡而后渐渐适应文化隔膜,从不理解人世沧桑的小少年到原谅背负罪孽的索拉雅,阿米尔这个天涯浪子在异国他乡已经成熟起来,理性、冒险精神、男子汉的气概和个人的努力,哈米尔循着自己善良的天性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痛苦的赎罪之路。与此同时他也一步一步追逐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勇敢”精神,完善了自身缺陷,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筝”高手。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永恒的救赎之路,为了索拉博、拉辛汗、哈桑。

风筝·勇敢·传统

斗风筝比赛 ——是阿富汗传统文化中古老的冬日习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强烈感受到这个民族对风筝的偏爱。冬季的阿富汗气候严寒,风势强劲,斗风筝、追风筝理所当然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在喀布尔人的心目中,一场斗风筝比赛就是一场严峻的战争,风筝比拼的天空就是战士浴血的战场,而风筝就是战士克敌制胜的武器,制作风筝的过程就是打造兵器的环节,手上被细如钢丝的风筝线横切的伤口就是斗士荣耀的战伤。斗风筝的看客们激情澎湃,“干掉它!干掉它!”的齊声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那些追风筝的人们奔跑于大街小巷间,彼此不时“爆发冲突”。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人们会将其挂在壁炉架之下,供客人欢欣赞叹。”少年们对风筝比赛的热衷象征一种出于活泼童心的精神,它充满生气、希望、欢乐。这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抗拒外界的寒冷、肉体的多病瘦小、生活的贫穷,顽强存活并左右飘突,寄托着社会和人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风筝比赛中阴暗的力量已经初露黑手,阿瑟夫等黑帮少年的不公平竞争和残暴行径已经暗示了社会混乱对传统民族精神追求所造成的渐行渐远的、不可逆转的变形扭曲。当故事记叙到塔利班统治禁止了斗风筝的习俗,作者向读者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如同风筝不能在空中自由飞舞一样,一个民族的“勇敢”精神被虐杀了,勇敢品质也迷失了影踪。一个简单而可怕的逻辑凸现出来,丢失了民族精神象征的人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天真被扼杀了,勇敢的体验变为战乱的残暴,一个民族骨子里奔腾的热血狂野地蔓延,勇敢的精神不复存在,表现出来的则是可怕的、野蛮的黩武。街头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暴力、对风俗无情的羞辱、对生命表现出的可怕的冷漠。

作者简介:

陈阳,重庆市,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象征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