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18-01-23王霖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微平台不断增加,微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大肆占据了现实世界,对当代高校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微文化背景下,利用微文化信息传输和沟通功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难题摆在教育者面前。本文认为,大可不必谈虎色变,与其围追堵截,不如敞开胸怀,合理利用微文化反而能够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微博、微电影、微云、微小说、微公益等“微”事项正在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速发展的微时代已经来临,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微世界已经形成,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微文化。

一、 微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 微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由来已久,即“人文教化”之意,文化本无大小之分,无巨微之别,所谓的微文化并不是指缩小的“文化”概念,而是“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微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一些看似渺不足道的短小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碎片化的内容完成一条条信息的传播,让一个个普通个体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角,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声音。

(二) 微文化的特征

1. 微文化依靠互联网技术产生

互联网的大众化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异常迅速,个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与发布信息,这也使现代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快节奏与多元化,随之带有明显碎片化、快餐式的新型文化方式微文化便应运而生。

2. 微文化注重个体和微观精神

在微文化中,作为最小文化符号的个体不需要为他人的思想观念负责,只需传递自己的声音,从自身角度发布的信息自然更加注重个体意识和独立思想的表达,这也是微文化的鲜明特点。

二、 微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微文化对社会及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对微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获得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进融入微文化有着理论现实意义。

(一) 高等教育肩负积极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高等教育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绝不可能游离于现实社会发展之外。“它与外部环境、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参与全部社会生活的复杂运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现阶段,科学全面地把握微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形成与社会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微文化的工作模式,并能成为持续推动时代文明和教育进步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任务。

(二) 高等学校应充分尊重、了解受教育群体的主要特点

高校大学生网民的数量极其多,他们是微文化最广泛、最活跃的受众,是微文化工具和思维影响最大的群体,微文化几乎重新塑造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交往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尊重受教育群体的主要特点。充分掌握受教育群体的思维特点,利用微文化的优势,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微文化思维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好地实现的可能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利用技术发展优势与时俱进的创造实现的条件。微文化思维更加尊重个体差异,重视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并不断利用大数据、更新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并加以提升。对于微文化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取其精华,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应用,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利用与时俱进的技术基础以搭建更好地实现平台。

三、 微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 提升师生对微文化认识水平

微文化并非是大学生欣喜狂欢、教育者黯然神伤的平台。学生和老师对微文化的认识都存在片面化倾向。当代大学生在微文化中,更多的是在关注娱乐动态、朋友心情、晒晒自己等内容上,只是将微平台当成了社交新阵地,而对微文化中的大量优质信息视而不见,并没有真正合理有效地利用微平台。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微文化的领域中往往扮演着围追堵截的角色,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不认同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也很突出,实则大可不必。学生要意识到微文化中有用的信息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以及个人能力,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微平台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场所。

(二) 加强微平台的合理利用

建立有效性的学校微平台,利用学生对微文化的依赖性,通过微平台重新获得话语权,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目前,不少高校均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及官方微博,但是由于其内容简单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高,访问量不大,因此未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这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不断优化微信平台的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校的声音。

(三) 强化师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微文化的吸引力,因此 高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建立起专兼职结合、不同专业結合、不同年龄层次结合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微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向学生推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和信息,通过引导、辅助、答疑解惑等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

总而言之,将微文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需求,对微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5(4):36-40.

[2]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6.

[3]胡娅.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20-21.

作者简介:

王霖,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微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