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01-23吉克日格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有效性阅读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更加高效的课堂中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有效性

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一、 激发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 创造阅读环境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严重压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转变阅读场所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阅读任务。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实现高效阅读,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和“阅读区”,使学生处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另外,阅读教学的场所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教室内,教室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并不是唯一选择。因此,教师要勇于颠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场所。图书馆、阅览室、机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定期转换小学生的阅读场所,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为阅读课堂增添新鲜感,为小学生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实现快乐阅读,这也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设计的。

三、 师生交流学习

阅读的过程是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维、获取信息等的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尤其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含义时,更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惑,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就阅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交流比较肤浅的情况,这对引导学生消除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就文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先应该就文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就能消解存在的疑惑。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思维方式及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 培养创造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学习和发展。

五、 培养阅读习惯

孔子说:“习惯成自然。”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习与性成,圣贤同归。”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等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指读、唱读、逐词阅读和频繁查生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极其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此,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应与家长配合、督促小学生制订较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读书计划,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只有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的阅读才会越有效,阅读效率才会越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學科学,2016(35).

[2]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写算,2013(03).

作者简介:

吉克日格,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金阳县则祖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有效性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