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视角下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研究

2018-01-23王可山张丽彤樊奇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

王可山 张丽彤 樊奇奇

摘要:在食品网购交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供应链视角可将网购食品供应链划分为5个环节,将发生在供应链各环节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划分为14类,对2009—2017年发生的387個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建立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并利用Borda序值法改进的风险矩阵法对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定位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6个关键控制点,据此应采取规范措施,以有效保证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食品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6-0087-0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迅猛,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6.1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9.6%[1],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消费选择的主要方式之一。食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网络购物的一个重要品类,网购食品交易额从2010年的13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00亿元[2]。由于食品的特殊产品属性和社会属性,食品质量安全受到诸多关注。在网络购物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使得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年《食品安全法》将网购食品纳入法律规范范围,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3]。

随着食品交易业态的转变,食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利益均衡状态也发生着变化。与传统的食品供应链相比,网购食品少了分销的层级,加工企业或者一级销售商可以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这种非面对面交易的方式虽然拓展了市场销售渠道,但传统的现场品尝观看、设备检测等手段变得无效,使得消费者准确判断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难度增加。也就是说,在渠道拓展的过程中,因为网购这种交易业态的特性,市场主体之间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性变得突出,若不能对网购食品市场进行必要的信息规制,那么不仅会增加市场主体的信息获取成本和风险防御成本,还有可能为网购食品供应链上食品供给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空间。

确保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准确判别网购食品供应链中需要加强监管的环节及各环节产生问题的本质原因,定位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点,为进一步优化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因此,从供应链角度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进行定位,并对其进行等级评价,不仅能够丰富供应链管理理论,还可为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对于网购食品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研究较为少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供应链的管理、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食品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及其对策措施三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各国解决食品安全难题提供了中国实践和经验(王可山、苏昕,2018)[4]。然而,由于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5],我国食品安全仍面临重大挑战,只有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6]。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会使得各环节主体之间标准异同,难以提供安全的食品[7]。Trienekens(2001)[8]通过欧盟肉类供应链、果蔬供应链和食品加工业的案例分析指出,在多方利益相关者要求下,食品企业不得不采用能对食品进行识别、登录、追踪和追溯的复杂信息系统。由于供应链追溯系统能够对整个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检测和记录,大大增加了食品生产加工的透明度,消费者能够获得关于食品安全的关键信息[9]。只有食品供应链透明,企业才能协调发展,食品才能相对安全,整个链条才会高效[10]。对于供应链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Rijswijk和Frewe(2008)[11]认为主要在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配送的技术层面,Diaba,Govindan和Panicker(2012)[12]进一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技术,确定了食品供应链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李美苓、张强、邹正兴(2017)[13]则针对网购食品建立的食品供应商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模型,经过演化结果分析得出食品供应商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稳定均衡策略。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anlysis和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最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1973年,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针对低酸度罐装食品提出的生产管理规范(GMP)法规,这是HACCP原则的首次重要应用。马颖(2014)[14]认为,危害分析一般包括危害识别和危害评估两个阶段,其中,危害评估需要确定哪些潜在危害是显著危害,并将显著危害放入HACCP技术体系中来控制。樊永祥、李泰然(2010)[15]认为,HACCP技术不能独立地确保食品安全,必须与其他安全体系相互协调配合。文晓巍、杨朝慧(2018)[16]认为应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结合,促进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的可视化,刘鹏(2016)[17]认为尽早发现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减小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李红(2012)[18]通过收集我国食品问题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问题事件发生的环节和根本原因,利用交叉矩阵的方法得出最为重要的环节节点并针对节点提出建议。李祥洲等(2016)[19]从时间、地区、农产品种类、性质原因、产业环节、传播渠道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生发展的内在趋势与规律。此外,基于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张红霞、安玉发、张文胜(2013)[20]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莫鸣、安玉发、何忠伟(2014)[21]对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点,张红霞、安玉发(2014)[22]对企业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诱因、特征作了实证分析。崔保军、余伟萍(2017)[23]验证了不同类型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对感知品类风险影响的差异及调节效应。

由于网络虚拟性特征导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David,2003)[24]认为,在网络购买中,消费者与商家基于信息技术的交易互动,与传统商业环境下的接触交易关系不一样,王殿华(2016)[25]认为,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客观认知能力和其关注的保质期、送货速度、买家评论对网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有正相关影响。Chen和Hughes(2004)[26]认为,总体来看,消费者特点、企业特点、网站架构和交互性是网络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黄家怡(2010)[27]认为,在线上网购时,消费者感知风险和信任呈负相关,龙小丹(2014)[28]认为,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食品的信任和感知风险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网站声誉及网站信息质量通过信任这一变量间接地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张红霞(2017)[29]认为,针对网购食品交易的复杂性,应加快网购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拓宽消费者网购维权渠道。当前,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关于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笔者利用2009—2017年发生的387个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有效事件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从供应链视角提出保障和提升網购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三、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实证研究的数据来自政府部门数据库及新闻网站上曝光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时间跨度为2009—2017年,共收集到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427个,剔除其中无法查明原由的事件40个,将剩余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387个作为研究样本。由于这些样本数据的地域来源是全国性的,不存在对某个特定地区的侧重记录,并且对于问题事件发生的环节也不存在侧重。因此,本文收集的数据具有客观性,能够反映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在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存在的现状。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处理每一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记录,寻找每个事件的初始发生环节,并将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进行了分类,在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中进行记录。

(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

通常来讲,食品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其本质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为了找到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薄弱点,本文借助已有的研究方法,根据网购食品供应链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特殊性,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判别事件发生的初始环节和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的判别与定位矩阵,通过对收集的2009—2017年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进行分析,得出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

在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构建中,矩阵的第一个维度是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SC),根据网购食品供应链特点将其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加工环节、电商销售环节、物流配送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如表1所示)。

矩阵的第二个维度是网购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RC)。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收集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样本数据,总结归纳了14个引发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如表2所示)。

在上述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本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把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本质原因作为矩阵的两个维度,形成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通过构建该矩阵,判别单一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本质原因及问题发生的初始环节,并进一步归集大量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数据,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定位。

(三)利用Borda序值法改进风险矩阵法

本文根据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波及的范围、产生后果的程度以及采取措施的紧要程度,将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严重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即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等级。同时,根据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频数,将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即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对于网购食品某一特定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研究中首先根据该本质原因发生的影响等级的阐释来确定其风险影响等级,然后根据该原因发生的概率等级的阐释来确定其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根据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的级别。

通常,风险矩阵法只是简单的对某一特定风险进行评价,而且由于风险的等级层数较少,当存在多个风险因素时,无法精确地分辨风险因素之间的级别程度。为此,本文采用Borda序值法改进风险矩阵法,以此来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进行分级,使得对本质原因的排序更为合理,有利于保证政策措施的针对性。Borda序值法是结合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序列对所有风险进行排序,风险等级序列显示在Borda序列栏中。其中,量化值为利用专家评价法由专家依据自身经验给出的,序值表示比该风险等级更高的其他关键风险因素的个数,Borda序值表示总的风险等级。

假设N为风险总个数,设i为某一个特定风险,k表示某一准则,在本文中k分为:k=1表示风险影响,k=2表示风险概率两种情况;rik表示风险i在准则k下的风险等级序值;Bi表示某一关键控制点的Borda数,若Bi越大,则该关键控制点的重要程度越高,反之越小。通常,风险i的Borda数可由下式给出:

Bi=∑(N-rik

据此,本文利用Borda序值法改进的风险矩阵,在原风险矩阵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价法将风险的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量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应的Borda序值,并据此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评级。

四、实证分析

对收集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利用矩阵模型将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和问题事件的本质原因进行交叉处理,用“供应链环节—本质原因—频数”表示网购食品质量问题事件发生的供应链环节、本质原因以及频数,例如A2-a1-38表示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A2),因为使用不合格原料(a1)导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有38件。最终统计的频数是502,大于有效事件387,因为有部分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多个环节的多个问题。

(一)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供应链环节判别

网购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根据网购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统计各个环节发生质量问题的事件。

从网购食品的供应链环节来看,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最多的两个环节分别是电商销售环节(A3-182)、食品加工环节(A2-176),分别占总数的44.50%、43.03%。在各环节中,食品加工环节和电商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事件频数相差不大,这两个环节发生的频数占总数的87.53%。此外,物流配送环节(A4-44)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占比约为10.76%,发生问题最少的环节是农产品生产环节(A1-7),占比约为1.71%。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也因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便利,食品网购是电子商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被人们日益关注。

从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在电商销售环节的182个事件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造假售假、进口食品的包装标签不合格以及虚假宣传等。相对于传统的销售环节,网购食品具有显著的虚拟性特征,交易双方通过网络实现跨地域交易,不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易,使得传统的交易监管方式在监管网购食品时存在不足。消费者进行网购时,一般只通过商家网络上的宣传图片、商品参考价格和其他用户的评价进行交易,而且食品本身就是经验品和信任品属性较强的商品,使得网购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较为突出,消费者判断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面临更多困难。

从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的176个事件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原料选取、添加剂的使用、包装不符合规范、加工过程不规范、卫生管理不规范以及造假等。食品加工环节涉及多个过程,从原料选取、配料、设备工艺设定到包装食品、人员操作、卫生管理等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过程多且复杂导致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难度较大,这是当前食品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消费者在网购食品时,食品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量。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电商本身具有价格优势,在激烈的电商竞争背景下食品加工环节的成本压力无疑在放大,难免会导致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盲目降低成本。此外,食品行业门槛低,对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小规模加工企业数量庞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较多。

(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分析

根据网购食品的特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收集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资料,本文总结归纳出14个引起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如表3所示)。

上述数据显示,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主要是售假(a4-102)、造假(a5-92)、包装不当(a8-84)、使用不合格原料(a1-38)、加工过程不规范(a6-33)、运输不当(a10-33)等。其中,售假最为突出,占比约20.32%,主要表现为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销售过期、变质食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其次是造假,占比约为18.33%,主要表现为食品加工环节未经许可生产或者生产假冒产品。另外,包装不当占比约为16.73%,主要表现为商家私自包装品牌食品销售等。使用不合格原料、加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运输不当导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占比分别为7.57%、6.57%、6.57%。

(三)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控制点判别

通过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的供应链环节和本质原因进行交叉分析,得到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如表4所示)。结合上述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的两个维度的分析和对矩阵进行交叉分析,得到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分别是:电商销售环节售假(A3-a4-102)、电商销售环节造假(A3-a5-76)、食品加工环节包装不当(A2-a8-53)、食品加工环节使用不合格原料(A2-a1-38)、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A2-a6-33)、物流配送环节运输不当(A4-a10-33)。

1. 电商销售环节售假问题。在电商销售环节发生售假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102个,占电商销售环节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42.86%。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销售过期、变质、假冒食品,明知所售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进行销售,这说明商家售假违规成本低,对电商售假的监督还不到位,惩治力度不足。此外,消费者在网购食品供应链当中通常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仅能通过网购宣传、好评率等参考因素来选购食品,但这些因素对商家的约束力不足,导致电商销售环节售假问题突出。

2. 电商销售环节造假问题。在电商销售环节造假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76个,占电商销售环节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31.93%。电商销售环节的造假行为主要表现在平台商家或者平台自营店造假,以次充好,编造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未经品牌许可擅自销售,以及进口食品伪造假的入境信息、假的品牌等。造假问题主要是不良商贩追求短期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加大对电商食品的抽检力度,对消费者的举报意见及时进行调查。

3. 食品加工环节包装不当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因包装不当引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53个,占食品加工环节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26.77%。網购食品包装不当主要表现为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缺失,包装上的内容不符合实际,包装材料不当,包装的材料简陋或破损问题等。我国食品包装行业以中小型企业数量居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食品企业选购食品包装时把关不严,有时为了降低成本而购买低价劣质包装,这些行为无疑会影响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 食品加工环节使用不合格原料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因原料不合格的原因导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38个,占食品加工环节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19.19%。食品加工环节的原材料选取直接决定食品的质量安全,在食品加工环节出现劣质原材料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缺乏对检测能力的必要投入,检验原材料的设备差,检测项目不全或者检验过程不规范,致使对原材料把控不严。甚至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通过购买不合格原料以降低成本。因此,应加强原料把控和人员规范,加强对网购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

5. 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因加工过程不规范导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33个,占食品加工环节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16.67%。食品的加工过程会涉及到原材料选取、加工工艺、人员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大了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加工工艺未按照标准进行,使得生产出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由于车间人员技术水平差、操作失误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存在。

6. 物流配送环节运输不当问题。物流配送环节因运输导致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有33个,占物流配送环节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总数的56.90%。运输不当主要表现在运输环节没有按照网购食品对温湿度等方面的个性需求制定相应的运输方案,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按规范处理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撞击导致包装破损引起食品质量问题等。物流配送是连接网购食品线上线下的直接环节,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但损耗率高、操作不规范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制约着网购食品的发展,影响着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企业应加强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大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规范员工的物流操作流程。同时,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

(四)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等级评价

本研究通过专家评价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6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分,得出相应的平均值,再通过Borda序值法计算得出每个关键控制点的Borda序值(如表5所示)。根据表7,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6个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食品加工环节使用不合格原料、电商销售环节售假、电商销售环节造假、物流配送环节运输不当、食品加工环节包装不当。

食品加工环节是电商销售的上游环节,其加工过程的规范性以及使用原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影响等级最大。网购食品市场相比于传统食品市场,销售过程是通过网络交易完成的,网络自身的隐蔽性、虚拟性、复杂性的特征导致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难度大,使电商销售环节商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更易于发生,从问题事件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电商销售环节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数量居首位,质量安全风险发生在电商销售环节的概率较大。因此,电商销售环节必须引起政府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物流配送环节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影响和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在整个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中仍是一个重要环节,造成运输不当的食品一般都是水果、蔬菜、牛奶等对冷链运输要求高的品类。近年来,生鲜电商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由于物流配送是网购食品交易得以顺利完成的最后一环,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纽带,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网购食品供应链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背景下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从网购食品供应链环节和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的本质原因两个维度构建了网购食品质量安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做了定位,并利用Borda序值法改进的风险矩阵对网购食品质量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等级进行了排序。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使网购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网购食品市场加强规制可控制网购食品供给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第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通过分析问题事件发生的环节和根本原因,找到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节点,可增强治理对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三,从网购食品的供应链环节来看,网购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主要是电商销售环节和食品加工环节。其中电商销售环节发生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占总数的44.50%,食品加工环节发生的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占总数的43.03%。第四,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主要是售假、造假、包装不当、使用不合格原料、加工过程不规范、运输不当等。其中售假最为突出,占比约20.32%。第五,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是电商销售环节售假、电商销售环节造假、食品加工环节包装不当、食品加工环节使用不合格原料、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物流配送环节运输不当,其重要性排序为食品加工环节加工过程不规范、食品加工环节使用不合格原料、电商销售环节售假、电商销售环节造假、物流配送环节运输不当、食品加工环节包装不当。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网购食品加工过程规范性治理,依靠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强化网购食品加工者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缓解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状况,建立网购食品加工过程原材料选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标准化管理制度。(2)加强电商平台商家准入资格的审核查验。不定期对电商平台商家及其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抽检,对商家无证經营、食品来源渠道不清不正规、食品缺少质量安全标识及证明等加强监管力度。(3)加强电商平台自营食品的查验和监管,电商平台应担负评估供应商资质和能力的责任,对自营食品实施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机制,确保自营食品品质,减少自营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4)加强对网购食品物流配送的政策扶持,对网购食品物流配送密切相关的加工、储存、运输、包装等环节重点支持。对网购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因其要求投入大,除政府积极加大投入外,还应鼓励大型食品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物流配送公司等主体大力发展食品冷链物流配送。

参考文献:

[1]陈新生.2017网购市场规模达6.1万亿 同比增29.6%[EB/OL].http://www.ec.com.cn/article/dsyj/sjzs/201801/248

67_1.html,2018-01-22.

[2]业内称七成超市下架食品流入电商平台 网购需留意[EB/OL].http://gd.sina.com.cn/finance/tousu/2017-01-20/cj-ifxzuswr9646275.shtml,2017-01-20.

[3]卢俊宇.“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严”在哪儿?[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5/c_127730790.html,

2015-04-25.

[4]王可山,苏昕.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演进轨迹与特征观察[J].改革,2018(2):31-44.

[5]Asselt E D, Meuwissen M P M, Asseledonk. Selec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identifying emerging food safety risks in dynamic food production chains[J]. Food Control,2010,21(6):919-926.

[6]Leon G M. Gorris. Food safety objective:An integral part of food chain management[J]. Food Control,2005(16):801-809.

[7]龚强,陈丰.供应链可追溯性对食品安全和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2(6):30-48.

[8]Trienekens J H, H H Hvolby.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reengineering[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01,12(3):254-264.

[9]Caswell, J A.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Food Labels[J]. Americ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2):460-468.

[10]代文彬,慕静.面向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透明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04:155-159.

[11]Rijswijk W V, Frewer L J.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heir relation to traceability[J].British Food Journal,2008,110(10):1034-1036.

[12]Diabat A, Govindan K, Panicker V V.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its mitigation in a food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2,50(11):2029-2050.

[13]李美苓,張强,邹正兴.食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7,26(8):34-44.

[14]马颖,吴燕燕,郭小燕.食品安全管理中HACCP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技术经济,2014(7):82-89.

[15]樊永祥,李泰然,包大跃.HACCP国内外的应用管理现状(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38-42.

[16]文晓巍,杨朝慧.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动机理论为视角[J].改革,2018(4):82-91.

[17]刘鹏.风险程度与公众认知: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分类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3):93-97.

[18]李红.中国食品供应链风险及关键控制点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5):262-264.

[19]李祥洲,邓玉,廉亚丽,戚亚梅、郭林宇.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隐患分析[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2):76-82.

[20]张红霞,安玉发,张文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13(6):135-141.

[21]莫鸣,安玉发,何忠伟.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点与控制对策——基于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1):137-140.

[22]张红霞,安玉发.企业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诱因、特征及应对[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96-210.

[23]崔保军,余伟萍.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感知品类风险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79-84.

[24]David Gefen. TAM or Just Plain Habit: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JOEUC),2003,15(3).

[25]王殿华,莎娜.基于消费者行为的网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研究[J].调研世界,2016(10):13-18.

[26]Chen C K, Hughes J. Using Ordinal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Stud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ries[J].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pplications,2004,1(5):1-13.

[27]黃家怡.电视购物中消费者感知风险对信任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28]龙小丹.基于在线购买方式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9]张红霞,杨渊.消费者网购食品安全信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7(10):17-22.

Research on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of Online Shopp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Wang Keshan1, Zhang Litong2, Fan Qiqi1

(1.School of Economics,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shopping, 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online shop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supply chain of online shopping into 5 links, and divid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of online shopping into 14 categories, which occur in each link of the supply chain. The SC-RC discriminant and location matrix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387 events of online shopping in 2009-2017 yea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key control points is sorted by the risk matrix method improved by the Borda order value method, precise and orderly positioning of the 6 key control points of online shopp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online shopping food.

Key words: online shopping food, quality safety, critical control point, food supply chain

猜你喜欢

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关键控制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关键点的连锁超市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ERP系统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