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草堂植物与杜甫诗

2018-01-23张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杜甫诗歌植物

张驰

[摘要]杜甫一生坎坷,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茅屋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并亲自种植大量植物。后草堂依据杜甫诗重构园林,展现了杜甫在蜀期间闲适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杜甫;杜甫草堂;植物;诗歌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少陵。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尾抵达成都,同时写下《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后在浣花溪畔由亲友资助修筑了茅屋,这一住即近四年,也是杜甫除长安以外居住的最久的地方。正如杜甫在《春日江村五首》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又在《去蜀》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杜甫在草堂居住期间闲适自若,悠然自得,黄庭坚在其《老杜浣花溪图引》中就说杜甫“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有肯卜邻。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可见杜甫在草堂的生活是如此亲近自然。除此之外,杜甫还亲自栽种了花草等植物美化环境,使之呈现出一派生机。在杜甫离开成都后,茅屋逐渐消逝。后经韦庄、胡忠愈等人的努力修缮,再加上杜甫在其诗歌中的真实写照,而后才开始慢慢恢复茅屋及周围的植物,力图还原杜甫居住时期场所。杨廷和在《重修杜工部草堂记》记录“其东骗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盆池楚楚,离立其间;其外则树以桤、柳,像子美之旧也。”由此可见,重修后的杜甫草堂力图还原原貌。同时在杜甫诗歌中也可看到他对草堂植物的喜爱,得以形成现在草堂悠然、静谧的环境。

一、沧波老树性所爱

行走在杜甫草堂,随处可见的是参天楠树。楠树是产于南方的高大乔木,苍郁的身姿渗透出一种独特的苍朴气息。杜甫最爱楠木,曾专门就楠木写了一首诗,取名为《高楠》“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楠木伫立于江边,茅屋修建于楠木之下,微风袭来,即使醉酒也会得到片刻清醒,这正是杜甫追求的生活。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风雨粉碎了美好,楠木被暴雨拔起,为此杜甫写下了《楠树为风雨所扒叹》“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楠木的倒下,让杜甫悲痛不已,同时也感慨自己的命运也如楠木一般,怀才不遇,恨不逢时。随着楠木为风雨所拔,杜甫情感从喜爱田园生活转向感叹乱世,正如一首《枯楠》“搬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杜甫深沉的情感寄托,如歌如泣,借树喻人,痛惜楠木,更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

如今的杜甫草堂仍有楠木伫立,看到参天楠木,仿佛看到当年的杜甫,期间的古老苍伤之感油然而生。

二、巡檐索共梅花笑

梅花素有“天下尤物之称”,由于在冬季开放,其不畏严寒,坚强、高洁的品性常被历代诗人所赞赏,引众诗人争相吟咏。王安石作《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苏东坡作《红梅》“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柳宗元作《早梅》“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白居易作《新栽梅》“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当然杜甫也是爱梅的,曾题《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一句“最奈客愁何”抒发了杜甫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的另一首诗作《和斐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写到“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前就“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围绕“愁”字抒写詩人自己的情怀。明代王世贞称其为“古今咏梅第一”。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杜甫对梅花的喜爱。

梅花的开放,总给人寒冬将去,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然而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万事蹉跎,不免给人一种伤逝之情。历经时代变迁,梅花已成为了今日草堂最富诗意的园林,在杜甫草堂中还专门设置了梅园以此怀念杜甫。如今,漫步在梅花之下,还能感受到杜甫的忧愁之情,它与杜甫草堂中的其他一草木,一砖瓦一样,向我们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历来成为名家所吟咏的对象,纵观古文人骚客,杜甫咏竹之多名列前茅。从寻竹到种竹,从竹笋到新竹的长成,均有诗作。先有寻竹《从韦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竹的种植过程也有诗作《裁竹》“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春笋长成时,杜甫又作《咏春笋》“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又《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更有应答之作《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如今的草堂也并不缺竹,那种青翠欲滴,悠然怡人的格调,为杜甫草堂注入了格外新鲜的空气,与楠木、梅的完美融合,构成现在的草堂盛景。endprint

四、圆荷浮小叶

杜甫草堂一山一水一扁舟,微风徐徐,加上亭亭玉立的小荷为草堂添加了别样风味。《为农》是杜甫经过长期流离之后,开始安居成都草堂时所作之诗,“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從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此时此刻杜甫开始居住于成都草堂,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杜甫安身之处。一句“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所周围所见,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罢了。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伤时感事的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在饱经战乱之苦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狂夫》正作于这期间,“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镍娟娟净,雨哀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尽管生活艰难,处境困窘,但“自笑狂夫老更狂”的杜甫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杜甫草堂荷花的种植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开发与保护,现草堂荷花虽没有当时茂盛,但荷花开时,一眼望去,一片一片的绿,微风轻抚,更能感受到阵阵香气。这香气不妖娆,但却淡淡地萦绕在你身边,让你无法忘却,无法忘却的不仅是荷花的清香,更是杜甫的诗情画意。

五、尚念四小松

松树,也是杜甫所喜爱的。公元764年春,杜甫自阆州率领妻子再回到成都草堂。由于性格的契合,往往把松看成良师益友,写下《四松》表示对松的喜爱,“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这四棵小松是他开始谋划建设草堂时向别人要来的,由于是他本人亲手栽培的,花过一番心思,所以对之特别有情感。当为他避乱留住梓州时,念念不忘的正是这小松,就此写下了“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草堂的一花一草近在眼前,此时的杜甫心境已然超然物外。

当然,除以上所提及的植物,在草堂里还有很多花草鱼虫,如桃花、柳树等,相应的更有杜诗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优美诗句。有“榉柳枝枝弱,琵琶树树香。”(《田舍》)、“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江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西郊》)、“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遣意二首》其二),这些诗句为杜甫草堂的园林重建提供了有力证据。

由此可以看出,其一,杜甫草堂有意识的栽种了杜甫曾经写过的植物,力图还原草堂原有面貌。其二,杜甫草堂之所以能够还原,也得益于杜诗的写实风格,使得后人才能根据诗歌描述的进行园林创造。其三,草堂的花木,如楠木、竹、梅、荷等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极具川西特色。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四月,杜甫老朋友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逝世,他失去依靠,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下《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纵然诗人杜甫已经离我们而去,但行走在成都杜甫草堂间,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诗圣的气息,以此来怀念伟大诗人杜少陵。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甫诗歌植物
杜甫改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杜甫与五柳鱼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杜甫的维稳观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