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网络背景下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有效措施

2018-01-23曾晓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

曾晓楠

[摘要]随着国内各大高校的扩招,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素质,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高校的就业需求也十分严重,而我国政府为了缓解“就业难”问题,也相应提出过很多方案政策,本文就此问题首先解释了政策网络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网络构建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策网络;大学生;就业;就业政策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现状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就业中最重要的一环。而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形势愈来愈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高等教育界乃至现在社会上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特征

大学生的群体因高校的扩招而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拥有大学文凭的社会劳动力日益增长,国民素质也随之提高,但是,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十分严峻。我国毕业生按毕业时间来分类的话,即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毕业生,在就业政策上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大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市场新增了更多就业渠道以及就业岗位,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现场招聘会的方式广纳人才,现如今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网络招聘更是一种较为主流的就业渠道,例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类的招聘网站层出不穷。此外,电视媒体也是推出了很多招聘类节目,例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等。这种就业途径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就扩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性。

随着各个行业的更新换代,各大企业的文化理念的变动,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追求提升,就业市场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例如:餐厅试吃员、酒店试睡员、私人订制导游、电商客服等等。这些也足以说明如今的大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的特征。

其次,就业信息不对称。虽然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庞大,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公司出现一种“招不到人”的情况。也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对也大学毕业生存在许多误解和歧视。经常会有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为“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生源地学生优先”“男生优先考虑”等等此类言论,不排除一些工作的工作性质需要相关的标准来衡量,但是对也应届毕业生来说,无形当中又增加了许多就业的阻碍。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对于各大用人单位的招聘通知及要求也未做到完全熟知,甚至有大学毕业生连到哪里看招聘信息都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最后,就业层次参差不齐。就业层次主要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而言,高校的层次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层次,但是并非每一个上海交大的学生都能成为钱学森,也不是每一个西南大学的学生都能研究杂交转基因水稻来拯救民生,更不是每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都能成为国家领导人。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大学文凭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刚踏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依旧是一张白纸,很多东西要从零开始。所以重点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反而成本要高于普通的专科毕业生,甚至没有大学文凭的毕业生更受一些用人单位的欢迎,所以经常会出现一种重点高校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做同一份工作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浪费。

(二)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就业观念束缚。所谓“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如今的一些“干部情节”“白领情节”“大城市情节”等等社会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孔子《论语·子张》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更是影响深远,尤其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一窝蜂地去考国家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追求大城市,想去好企业优单位,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的选择,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创新意识和发展前景。

其次,各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就业政策的主体主要为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其他社会群体,其中政府的责任比重还是很大的,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本体系,但是就业政策主体之间还处于相互独立,相互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一种状态。相互独立的政策主体难以形成合力,而在政策网络下,主要就是强调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为了充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光是政策层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就业政策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

最后,就业政策信息范围狭窄。当下我国高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弱势的群体高校,在就业政策信息上明显少于211、985的高校,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弱势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方向和选择。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信息仍存在信息闭塞、信息内容受限等问题,高校之间没有公开的共享机制,还处于一种孤立的存在,这些问题直接会导致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前景的认识和就业的选择产生不明确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用人单位的人才流失现象。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政策网络环境分析

就业政策网络环境对于政策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中,环境自然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因素。其中包含了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

(一)政治环境。在我国,涉及到大学生就业方面,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都是十分关注的,也曾多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党代表大会中提及到相关问题,国家也已经将其视为相当重要的民生问题来加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成立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等是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这些政治制度就决定了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为人民服务,也决定了政府权力的集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策网络主体的地位得到保障,所有的政策网络主体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政策得到了坚实的后盾。因此,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與我国的政治环境,政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二)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转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且逐渐完善,从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迅速发展,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状态。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中的一员,不再有计划经济中的违背意愿被分配现象,更多的是遵循自己的想法,按市场的需求需找自己想要的工作,但是,也同时面临相应的风险。虽然我国的政府权力属于民主集中制,政府职能仍然相对集中,但是市场决定了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才的培养方向,也为政策网络的形成推波助澜。endprint

(三)社会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早已成为如今社会发展的代名词。网络更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4年12月,我国的总体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的百分点。从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中也可得出,20-29岁的网民占总网民数的30%以上,可想而知,而在此年龄段中,大学生是主要受众群体。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蔓延,人民群众也乐于表达自己,积极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些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指引着大学生在就业政策网络中,积极追求自身利益而能不断奋斗,而并不是单纯的被动参与接受。

三、政策网络背景下政府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表面上看,只是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个人利益,实则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问题。倘若大学生无业可就,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劳动力缺失,从而造成家庭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幸福感的缺失。因此,作为政策网络主要主体的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就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引导

政府在政策网络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出台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以保证在政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够顺利开展。虽然我国的经济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十分重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创办于2003年,但是在高校中依旧是极少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考虑的备选方案。此外,还有针对于大学生的“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虽然一直在开展,但是对于国家政策包括政策考试还是处于模糊不清的大学生也不占少数。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改变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传统观念,对于所出台的制度和相关政策给予充分的说明和福利,既可以扩大就业途径,又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减轻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困境。

使得大学生充分就业,仍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工作。大学生本身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定位,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里就需要政府对于现在大学生有积极的引导,协助高校,使得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目标意识,并且朝着此目标来按部就班地进行自我提升,避免毕业后出现“知识不够用”、“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能力跟不上”等状况。积极引导大学生提早作出选择,挖掘自身的潜力,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提高自我就业能力水平,使得每位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二)政府注重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政府,作为就业主体之一,在就业政策上起到的是主导作用,也是就业政策供给方和社会公共治理的主要责任方,最大的职能就是建设岗位信息发布的设施平台,承担就业信息的等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以及建设岗位情况和岗位空缺情况的信息发布工作。

做好就业信息平台的主要两大要素就是:一方面要保证实时、动态;另外一方面是要规范相应的监督制度。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更新换代转瞬即逝,实时、动态对于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政府工作也是一种相应的考验,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实的,及时的反应就业信息,对于待就业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福音。监督制度,对于调整就业信息平台也是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的。从监控主体来看,可以从政府本身,高校,就业单位以及大学生四方面着手,建立就业主体政府、高校、就业单位三位一体的网络信息体系,从而转化为监督就业网络,既合理地利用了资源,又监控了就业信息的发布情况。同时,大学生可以以个人公民身份,对于就业信息平台实时的监控,对于虚假、不及时、隐瞒就业信息等不良情况给予举报和申诉,从而使得就业信息更加顺畅,完全做到为民所用,为民服务。

(三)政府谋划强化就业工作单位

从市场的结构上来看,就业市场,或者说劳动力市场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市场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一大特点。就业市场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即为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的互动,而政府在此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干涉其中所有的每一个细节,也无法控制用人单位录用哪些人,不用哪些人。在政府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虽然也已经尽全力在出台相应政策,并且公务员考试也成为热点,但是政府能提供的岗位还是有限的,所录用的人数也是一小部分人才。所以,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要给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上中足够的地位,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但是有形的手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到该管的必须管,不该管的一定不管。

就业单位,作为就业政策网络主体之一,与政府的关系处于一种博弈与合作的关系。政府所拥有的是足够的资金、政策、资源和权力。当政府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就业单位就要积极进行支持和配合,但是相反,若就就业单位用过一些缩减招聘人数,撤出投资等方式来制约政府,并要求政府出台一些有利于用人单位的政策,例如为就业单位提供一些相应补贴,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就业单位的压力,使自身利益达到了最大化。因此,政府在处理与就业单位的关系问题上,要进行前期的科学的调研,谋划出相对公平的政策,合理地分有限配资源,在巩固就业单位地位的基础上,使得用人单位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身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虽然无法做到完全扶植,但是可以保证就业政策可以满足就业单位的现实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