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徐志摩《再别康桥》思想情感的变化

2018-01-23谭盛祥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徐志摩变化

谭盛祥

【摘 要】本文论述徐志摩《再别康桥》思想情感的变化,提出《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采用的是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节奏上、意思上非常接近,都是表达出一种对母校的离别之情,然而二者之间有些细微的区别,开头写“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表现的是一种对母校的不舍之情,而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则是离别之中更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如。

【关键词】徐志摩 《再别康桥》 思想情感 洒脱 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90-02

选入高中必修一的《再别康桥》是著名作家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称道。这首诗创作于 1928 年,作者游历欧洲,再访母校,在回国的船上写下这首诗篇。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采用的是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节奏上非常的相似,所要表达的意思上也几乎类同,诗歌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与最后一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都是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不过,我们若仔细再三的吟咏,就会发现同樣是离别,诗歌的开头写的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所体现的是一种普通的不舍之情,就如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与人告别,通常会招手甚至拥抱,以示不忍离别之意。诗歌的结尾写的却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诗人的挥一挥衣袖之中,貌似多了一份洒脱、释怀的意味。那么,从“轻轻的招手”到“挥一挥衣袖”之间,作者对康桥的情感为何会有如此的变化呢?恐怕还是需要从诗歌里面去找寻答案。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可以试着梳理一下作者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变化。

一、荡漾——内心的悸动与欢喜

诗歌总共有七节,除去开头结尾,中间部分有五节,每一节中诗人的情感都在变化,诗歌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一节是对母校康桥的正式描写,写得很有美感,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要体会其中的情感,有一个关键词——荡漾,值得注意。夕阳下,河畔的金柳,好似新娘那般美丽,倩影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是如此迷人。“荡漾”一词,正好表现了母校的一草一木给诗人带来的内心的悸动与欢喜。

二、甘心——深深地眷恋

随着诗人视野的变换,诗人对母校情感也会随之而变化。到了第三节,诗人写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诗人的笔下,母校的一草一木不单单是美的,它还有了灵性,水底招摇的清荇,仿佛在与我告别,对我的离去便显出浓浓的不舍。此时的作者对母校的情感进一步深化,浓缩于“甘心”一词之中,甘心做一棵水草,表现出诗人愿意与母校的一草一木合为一体,永远陪伴母校,这是一种何等的眷恋。

三、梦起与寻梦——母校是承载美梦的地方

可以说,在诗歌的二、三节中,“荡漾”和“甘心”两个词汇,表现的是诗人对母校的情感由喜爱到眷恋的变化,然而,康桥对于作者的意义,似乎不止于此。

徐志摩曾在《吸烟与文化(牛津)》中写道:“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这样说,是康桥开启了诗人的诗性,成就了诗人。与此同时,在康桥的求学时光中,遇见了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女林徽因,他们之间,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恋。诗人在《忘了自己》中写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可以说,林徽因是诗人源源不断的灵感的源泉。他在 1923 年致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人生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把林徽因看作自己的“灵魂伴侣”,诗人写诗的动机和目的跃然纸上。因此到了第四节,诗人写到“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我们会发现诗人说,榆阴下的一潭五彩缤纷的水,是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开始由实到虚,诗人此刻怀念的不单单是那个实实在在的母校,还有与之相关的梦。这个已经沉淀的彩虹般的梦,这个梦是指曾经的理想,还是爱情,抑或仅仅是那个年少轻狂的年轻人单纯求学之梦?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猜测出,这个梦必然是在康桥发生的,是与康桥有着紧密联系的种种美好的记忆,关乎理想,关乎爱情,关乎他的信仰——爱、美、自由。

既然母校的种种,勾起了诗人的梦,因此诗人开始了他的寻梦历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此刻的诗人,完全沉浸在自我的回忆当中,像一个孩子般,他要去找回自己的梦。找到了没有呢?找到了。梦是那么的美好,以至于诗人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起来,可以说,此时此刻,他就像一个孩子那样容易满足,已经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美好的梦里面了。可以说到了此处,一个“梦”字,很好地诠释了母校对诗人的影响和诗人对母校的怀念。

总之,在这两节诗歌中,诗人借助“梦”的发起与追寻,所体现出来的对母校的情感又有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从眷恋变成了沉醉,因为承载着美梦的校园是最美的地方。

四、沉默——梦醒时分静悄悄

既然是梦,就会醒来,过去的记忆再美好,终究已经成了回忆,越美的记忆,回忆起来就越是勾动人心。诗人在第六节中写到“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到作者从梦境中回到现实,他发现,这次是真的离别了,难舍的不单单是母校,更是曾经的梦幻般的记忆。“沉默”一词恐怕是最能反映诗人心情的词汇了,才子佳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回国后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已成婚,婚后矛盾不少,并不幸福,而曾经那个引起他无限诗情的林徽因也已嫁给了梁思成,最终有情的两人也成了好朋友。《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故地重游,看到昔日风景依旧,感到物是人非,于是甩笔写下的佳作。正如泰戈尔后来来华时,评价他们两个人一般“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一声,哎!”可以说,这次告别的不单单是校园,更是自己的过往,往事如风,也许也就只有“沉默”一词,最能概括诗人此刻的心境了吧。

五、风轻云淡——对过往真正地放下

可以这么说,整首诗其实是诗人的一次灵魂的游荡,回忆的不单单是美丽的康桥,还有伴随母校而生的梦,梦里有理想、爱情,还有信仰。经过这么一番寻梦的旅程,诗人内心得到了满足,放下了心中那些曾经放不下、弃不掉的所有种种,现在可以很洒脱、释怀的与康桥告别了。正如古龙小说《楚留香之桃花传奇》中,楚留香在离别麻衣教时,心里有个声音在响起:“我已来过,活过,爱过——无论对任何人来说,这都已足够。”故而,诗人最后写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将离别写得如此的云淡风轻。

【参考文献】

[1]陈伟华.缘情而生因情而灭——试析徐志摩文学创作发生、衰竭之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2]张 剑.告别“理想之爱”——重读《再别康桥》[J].文艺界(理论版),2011(12)

[3]刘盼姣.追求“爱、自由、美”——论徐志摩的创作与情感的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责编 江月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徐志摩变化
完全诗意的向往
这五年的变化
坐着也很忙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喜看猴年新变化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