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验案举隅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紫花地丁土茯苓假丝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1]。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2]。该病相当于中医带下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并涉及脾肾肝三脏功能的失常。内外并治是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法,笔者现将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中医理论中有“白沃”、“下白物”、“赤白沥”等称。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肝火挟脾湿下注。外阴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热毒虫邪。

2 辨证论治

2.1 主要证候 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脓,质黏稠,或浊如豆渣样,有秽臭,阴痒;湿热蕴结,阻遏气机,则小腹作痛;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2.3 治法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2.4 用药特色 ①内治方: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猪苓12 g,茯苓15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茵陈7 g,赤芍10 g,丹皮10 g,黄柏12 g,栀子10 g,牛膝12 g。水煎600 mL口服,3次/d,饭后服;②外治方: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张良英妇科效验方精解》)加减方:地肤子20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黄柏12 g,白鲜皮20 g,土茯苓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以上药加水1500 mL煎煮30 min取汁约1000 mL,趁热先熏,待水温合适坐浴10~15 min。每剂药用2日,每日2次。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1 张某,女,35岁。2017年5月10日到我院就诊。自诉经后3天,因同房后出现带下增多呈豆渣样、异味,伴外阴瘙痒难忍,腰腹坠胀疼痛,咽干口苦,无发热、恶寒、尿频、尿急等症,纳眠欠佳,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自行阴道纳药“克霉唑栓”3日无效后到我院就诊。妇检: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充血,阴道内分泌物量多,色白,呈豆渣,腥臭,宫颈I°上皮异位,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大小正常,压痛明显,双侧妇件增粗,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提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IV°,念珠菌++,白细胞++,BV阳性,滴虫阴性。西医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医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治疗以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为原则,给口服止带汤加减方:茯苓15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茵陈7 g,赤芍10 g,丹皮10 g,黄柏12 g,栀子10 g,牛膝12 g,淡竹叶10 g。水煎600 mL口服,3次/d,饭后服。外用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加减方:地肤子20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黄柏12 g,白鲜皮20 g,土茯苓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以上药加水1500 mL煎煮30 min取汁约1000 mL,熏洗坐浴,每次10~15 min,每日2次。连用5日后诸症痊愈,3月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3.2 病案2 玉某,女,25岁,2017年7月10日到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游泳后出现带下增多呈豆渣样、异味,伴外阴瘙痒难忍,无腹痛,无尿频、尿急等症,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因既往有“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史”,自行口服“氟康唑片150 mg”阴道纳药“咪康唑栓”2日,带下量稍减少,但仍感外阴瘙痒难忍。妇检:外阴未产型,红肿、有抓痕,阴道通畅,充血,阴道内分泌物量多,色黄,呈豆渣,腥臭,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大小正常,轻压痛,双侧妇件区无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提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IV°,念珠菌+++,白细胞++,BV弱阳性,滴虫阴性。西医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医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治疗以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为原则,给外用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加减方:地肤子20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黄柏12 g,白鲜皮20 g,土茯苓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以上药加水1500 mL煎煮30 min取汁约1000 mL,熏洗坐浴,每次10~15 min,每日2次。连用7 d后诸症痊愈,2月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按语:止带方中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泄热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如腹痛明显还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等行气止痛。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方:地肤子苦寒降泄,能清利湿热而止痒;蛇床子辛苦温燥,杀虫止痒,燥湿祛风;苦参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止痒,为治疗妇科湿热带下的常用药;白鲜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土茯苓甘淡渗利,解毒利湿;蒲公英清解火热毒邪,清利湿热通淋;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临床上内服合外用熏洗联合运用,一般一个疗程为5~7 d,疗效确切,且随访复发率低,单用外洗方止痒、止带效果佳。对于反复发作的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应坚持治疗2~3个疗程,效果更佳。

4 小 结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以局部短效疗程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等阴道局部用药,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极高,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泛用、免疫抑制剂不良使用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抑制乳酸杆菌生长,机体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也是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原因,且极易复发,演变为复杂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中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主症,辨证论治,内外并治,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8-250.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83-188.

[3]姜丽娟.张良英妇科效验方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94-95.

猜你喜欢

紫花地丁土茯苓假丝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5年内院内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不同温度处理对紫花地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紫花地丁妈妈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