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药滇桂艾纳香近十年研究进展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原儿茶酸含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滇桂艾纳香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假东风草[Blumeariparia(B1.)DC.]的干燥全草,是广西壮族民间验方草药,有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止血、利水等作用,用于经期提前、产后流血不止、产后浮肿、不孕症、阴疮、风湿骨痛等,在广西尤其是在百色地区有较长的使用历史[1-4]。

滇桂艾纳香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部(百色、田阳、德保、龙津)、广东西南部及云南西南至东南部[5]。作为广西壮瑶重点珍贵中草药,滇桂艾纳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以滇桂艾纳香为主要原料的妇血康和伊血安等多种剂型的民族成药,是我国已批准的治疗妇科出血药物中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的中成药民族药品种,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内外对滇桂艾纳香进行了不少研究,笔者简要概述近10年来国内外对滇桂艾纳香的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繁育技术等,为滇桂艾纳香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滇桂艾纳香中可能含有多肽、还原糖、多糖、苷类、皂苷、鞣质、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内酯、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6]。

1.1 黄酮类 滇桂艾纳香含有圣草素-7,4′-二甲醚(eriodictyol-7,4′-dimethyl ether),圣草素-7,3′-二甲醚(eriodictyol-7,3′-dimethyl ethe),圣草素-7-甲醚(eriodictyol-7-methyl ether),槲皮素-7,3′,4′-三甲醚(quereetin-7,3,4′-trimethyl ether),柽柳素(tamarixeti),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二氢槲皮素-4-甲醚(taxifolin-4′-methyl ether)等黄酮类化合物[7-8]。

1.2 有机酸类 滇桂艾纳香含有丁香酸(syring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呋哺甲酸(furo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等有机酸成分[8]。

1.3 挥发性成分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大叶香烯D、香木兰烯、顺-α-没药烯、β-荜澄茄油烯、γ-依兰油烯和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1%以上[9]。滇桂艾纳香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芳樟醇、L-龙脑、3,9-杜松二烯、香树素-2-氧化物、δ-古芸烯、丁子香酚、α-石竹烯、香橙烯、愈创木醇、香芹酮、桉叶油醇、十六酸等[10]。

1.4 糖类成分 滇桂艾纳香多糖(Blumea ripaia polysaacharide,BRP)分子量为3.3×104Da,结构式为:β-D-Fruf-{2[→1)-β-D-Fruf(2→]n-1}-β-D-Fruf.[11]。滇桂艾纳香多糖BRP-0和BRP-1.5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12]。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数均分子量和质均分子量分别为2654和2716 Da[13]。滇桂艾纳香寡糖(BROS)分子量为1314,由1个葡萄糖(a-D-Glcp)和7个果糖(β-D-Fruf)组成[14]。

1.5 其他成分 滇桂艾纳香含有环(亮-脯)二肽((L-pro-L-Leu)、(24S)豆甾-4-烯-3-酮((24S)stigmastero1-4-an-3-one)、(24 S)豆甾-4-22-二烯-3-酮((24S)stigmasterol-4,22-dien-3-one)等成分[8];首个从天然植物(滇桂艾纳香)中发现的被卤化的氧杂蒽化合物(blumeaxanthene II)[15]。

2 药理作用

2.1 止血作用 滇桂艾纳香水提取物、70%乙醇提物、50%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缩短动物出、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其中70%乙醇提取物较其它两种提取物强,其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毛细管法凝血时间、玻片法凝血时间并且可显著缩短家兔体外给药血浆复钙时间[16]。

滇桂艾纳香可升高大鼠血浆中血栓素(TXA2)的含量,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同时升高TXA2/PGI2值,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子宫局部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升高血管紧张物质内皮素(ET)含量,收缩血管;可降低中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利于蜕膜排出体外,减少出血时间;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跖肿胀度,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17]。

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内含酚酸类化合物)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尾巴横断面出血时间,其中香草酸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增强子宫收缩;桂皮酸减少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原儿茶酸减少凝血时间和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呈剂量依赖性;丁香酸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咖啡酸显著增强子宫收缩;综上表明,丁香酸、桂皮酸、原儿茶酸具有促凝血活性并以不同机制增强促凝血作用[18]。

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质量浓度为6.25×10-2g/L时,凝血时间为248.52 s,凝血时间抑制率达22.42%[13]。

以滇桂艾纳香为原料的妇血康颗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止血和调节作用:可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复钙时间;具有明显抗炎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能增强子宫收缩而促进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闭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促进卵泡成熟、促进排卵;调节子宫局部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拮抗过量雌激素所致大鼠子宫的异常增生性改变及水钠潴留[19]。妇血康颗粒可能是通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促进卵泡成熟及排卵的作用机制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20]。

2.2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能明显增加小白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13]。滇桂艾纳香初提取物和反渗透截留部分均能显著增强家兔在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其中反渗透截留部分为收缩子宫平滑肌的有效部位[21]。滇桂艾纳香水提液、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且水提液能提高在体子宫的收缩强度及收缩频率[22]。

2.3 细胞毒性 被卤化的氧杂蒽化合物(blumeaxanthene II)在体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 cells)有微弱的细胞毒性[15]。

2.4 急性毒性 滇桂艾纳香水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43.1034 g生药/kg,50%、70%乙醇提取物最大耐受量(MTD)分别259.60 g生药/kg、309.68 g生药/kg[23]。

3 工艺研究

3.1 提取工艺研究 滇桂艾纳香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时间31 min、乙醇浓度53%、固液比为1∶20[24]。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倍水,煎煮1.5 h,第2次10倍水,煎煮1 h[25]。微波提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2%,固液比1∶20,温度6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7 min[26]。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取滇桂艾纳香中的氨基酸,得到较高的提取率[27]。用微波辅助提取滇桂艾纳香多糖(BR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微波提取时间11.0 min、提取温度75.0℃、水料比37∶1,采用该工艺条件,提取3次,BRP的提取率达到2.44%[28]。妇血康颗粒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加水20倍,煎煮1次,时间1.5 h;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29]。

3.2 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采用717阴离子树脂分离纯化滇桂艾纳香中氨基酸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6 h、在提取液pH=12时上柱,用氯化铵梯度洗脱,氨基酸的收率可达87.11%,氨基酸纯度达到92.12%[28]。HPD10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总黄酮浓度为0.75 mg/mL,上样液pH=4,洗脱溶剂为60%乙醇,上样液体积为60 mL,洗脱速度为2.5 mL/min,洗脱体积为275 mL,树脂柱径高比为1∶8,纯化后总黄酮量高达95.05%[30]。

3.3 制剂工艺研究 刘雪萍等[31]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滇桂艾纳香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1∶1),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2,滴制温度为80℃,滴速为22~25滴/min,滴距为10 cm,冷凝温度为10~15℃,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外观质量好。

4 质量控制

4.1 鉴别

4.1.1 薄层鉴别 采用硅胶GF254或硅胶G薄层板、氯仿-醋酸乙酯-丙酮-甲酸(6∶2.5∶2.5∶0.2)等4个不同展开系统,白花九里明(东风草)与滇桂艾纳香(假东风草)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的薄层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表明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可能含有相似的成分[32]。采用硅胶G薄层板、氯仿-甲醇-甲酸(16∶2∶0.5)为展开剂、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的色谱条件,4个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均能检出木犀草素[33]。以原儿茶酸为对照品,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氯仿-醋酸乙酯-丙酮-甲酸(6∶2.5∶2.5∶0.4)展开剂、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的色谱条件,对伊血安颗粒中的君药滇桂艾纳香进行鉴别,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34]。

4.1.2 光谱鉴别 滇桂艾纳香乙醇提取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在300 nm和330 nm处的吸收峰较强,可作为其光谱鉴别特征[35]。姜建萍等[36]建立了滇桂艾纳香红外光谱鉴别方法,10批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的红外光谱共有峰5个、匹配度均大于0.9,可用于滇桂艾纳香的鉴别。

4.2 检查 4个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的水分≤3.59%、总灰分≤2.93%、酸不溶性灰分≤0.34%[33]。

4.3 含量测定

4.3.1 分光光度法 姜建萍等[37-38]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及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4%氢氧化钠溶液为显色系统,测定波长为505 nm或510 nm;芦丁对照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4.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4.3.2.1 绿原酸含量测定 RP-HPLC测定滇桂艾纳香中绿原酸含量采用C18柱、以0.2%磷酸-乙腈(9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l/min,分离效果好、没有干扰,绿原酸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39]。

4.3.2.2 原儿茶酸含量测定 HPLC测定妇血康颗粒、滇桂艾纳香片、妇血康糖浆和伊血安颗粒中原儿茶酸含量[40-42,34]均采用C18柱、流动相采用乙腈-水-醋酸或甲醇-水-醋酸系统、检测波长256 nm、柱温25~30 ℃、流速1.0 mL/min,分离效果好,阴性没有干扰,原儿茶酸进量样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4.3.2.3 原儿茶酸与原儿茶醛含量同时测定 HPLC同时测定滇桂艾纳香药材或妇血康颗粒中原儿茶酸及原儿茶醛含量[43-44]均采用C18柱、流动相采用甲醇-水-醋酸系统、梯度洗脱或转换波长、检测波长256 nm(原儿茶酸)和280 nm(原儿茶醛)、柱温为常温、流速1.0 mL/min,分离效果好、没有干扰,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进量样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4.4 指纹图谱 Leelakittisin Benjakarn等[45-46]建立了滇桂艾纳香及滇桂艾纳香水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采用Phenomenex@Syner 64 u Polar-RP 80A色谱柱,甲醇-水(用冰乙酸调pH至2.8)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6 nm,柱温25℃,流速1 mL/min。12批滇桂艾纳香的指纹图谱中共有特征峰11个,其中原儿茶酸和绿原酸为指标峰,12批的相似度>0.99。

5 繁育和栽培

陈国建等[47]对滇桂艾纳香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与萘乙酸(NAA)2.0 mg/L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O.00%,平均生根数为3.23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以NAA2.0 mg/L+吲哚丁酸(IBA) 2.0 mg/L组合处理效果最好,插穗成活率为58.33%,平均生根数为3.72条,与清水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较不同老熟度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数,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2.22%,平均每株根数为3.05条,与中茎、嫩茎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春季取枝扦插的效果优于秋季,其中以老茎最好,其插穗成活率达73.89%,平均生根数为3.50条,两项指标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姚绍嫦等[48]以滇桂艾纳香的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增殖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0.1% HgCl2溶液灭菌10 min效果最佳;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激动素(KT)1.0 mg/L+NAA 0.5 mg/L最佳,诱导率达90%;6-BA是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达显著水平,NAA与KT效应不显著;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5 mg/L+KT 1.5 mg/L+NAA0.2 mg/L,增殖系数为7.12;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 0.5 mg/L最好,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3.33%。

目前组培繁育技术较成熟,可以解决种苗问题。但尚未见有规模化、基地化栽培的报道。据笔者了解,近年来,有多家制药企业开展了滇桂艾纳香人工繁育与栽培试验,但出现问题较多:①滇桂艾纳香种子寿命较短,生活力和发芽率低;②扦插栽种成活率低;③种植产量低、成本高;④种植过程易发生病害。所以目前依靠种植还不能批量提供滇桂艾纳香原料。

6 结语

综上所述,近10年来国内外对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繁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滇桂艾纳香提供了参考;但滇桂艾纳香规模化、基地化的栽培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滇桂艾纳香是广西壮族重点珍贵药材,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滇桂艾纳香相关产品有:妇血康(滇桂艾纳香)颗粒(1家药企生产)、滇桂艾纳香胶囊(4家药企生产)、滇桂艾纳香片(1家药企生产)、伊血安颗粒(1家药企生产)。随着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对原材料滇桂艾纳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造成大量野生滇桂艾纳香被滥采,野生资源逐渐萎缩,药材的质量也不断下降,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目前野生滇桂艾纳香资源面临枯竭状况,种植技术又跟不上,所以解决滇桂艾纳香资源紧缺问题迫在眉睫。下一步应加大力度开展滇桂艾纳香栽培技术研究,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滇桂艾纳香产量低、成本高及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开展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为制药企业提供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滇桂艾纳香药材,在源头上把控原料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均一;解决滇桂艾纳香资源紧缺的瓶颈问题,确保滇桂艾纳香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第2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4-278.

[2]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6-197.

[3]百色专区革委会中草药验方编写组.(百色地区)常用中草药验方选(第一册)[M].1970:93.

[4]黄燮才.广西民族药简编[M].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1980:236.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3,75.

[6]姜建萍,陈晨,刘喜华,等.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预试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46-48.

[7]曹家庆,孙淑伟,陈欢,等.滇桂艾纳香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782-784.

[8] 曹家庆,王亚男,周玉枝,等.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18(6):449-451.

[9] 马芝玉,林翠梧,黄克建,等.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1):46-50.

[10] 董伟.滇桂艾纳香超临界萃取物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9(2):55-56.

[11] 许子竞,林翠梧.滇桂艾纳香多糖BRP的结构解析[J].化学学报,2011,69(9):1101-1106.

[12] 许子竞,刘茜,舒群威,等.滇桂艾纳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40(1):65-70.

[13] 廖敏富,林翠梧,黄丽,等.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的分离纯化及止血活性[J].应用化学,2011,28(1):83-86.

[14] 许子竞,林翠梧,廖敏富.新的滇桂艾纳香寡糖BROS结构分析[J].有机化学,2011,31(11):1811-1819.

[15] Huang L, Lei T, Lin C,el at.Blumeaxanthene II, a novel xanthene fromBlumearipariaDC. Fitoterapia[J]. 2010,81(5):389-392.

[16] 姜建萍,陈晨,蓝仁青,等.滇桂艾纳香不同提取物凝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104-106.

[17] 姜建萍.壮药滇桂艾纳香止血效应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18] Huang L, Lin C, Li A,el at.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phenolic acids isolated fromBlumeariparia[J]. Nat Prod Commun,2010, 5(8):1263-6.

[19] 李迪.妇血康颗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8.

[20] 金晶,向英,吴双,等.妇血康颗粒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3040-3042.

[21] 黄永林,陈月圆,文永新,等.滇桂艾纳香收缩子宫平滑肌活性及膜技术初步分离纯化研究[J].中药材,2009,32(10):1598-1600.

[22] 姜建萍,陈美安,马雯芳,等.滇桂艾纳香对动物离体及在体子宫平滑肌作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312-313.

[23] 姜建萍,刘喜华,杜秀,等.滇桂艾纳香不同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5):808-810.

[24] 雷婷,林翠梧,陈海燕,等.响应面法优化滇桂艾纳香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6):630-632.

[25] 何成章,陆华.正交试验优选滇桂艾纳香的提取工艺[J].中国药房,2010,21(31):2909-2910.

[26] 黎贵卿,林翠梧,江燕,等.运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微波提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工艺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6):1052-1056.

[27] 李倩,黄丽,林翠梧,等.滇桂艾纳香中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659-661.

[28] 许子竞,黎贵卿,黄丽,等.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滇桂艾纳香多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1):220-223.

[29] 赵赶,宁霞,吴闯.妇血康颗粒提取工艺的优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150-151.

[30] 陈伟鹏,陈倩欣,蔡志华,等.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5):1205-1208.

[31] 刘雪萍,王绍龙,农慧亮,等.滇桂艾纳香滴丸制备工艺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5):40-42.

[32] 宁小清,谈远锋,李耀华,等.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的薄层色谱对比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4):52-53.

[33] 陈美安,姜建萍,甄汉深,等.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的薄层鉴别与水分灰分含量测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80-81.

[34] 侯小涛,慕丽群,黄连芳,等.伊血安颗粒质量标准[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29(8):686-688.

[35] 马雯芳,姜建萍,杜秀,等.滇桂艾纳香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40-41.

[36] 姜建萍,王美琪,马雯芳,等.滇桂艾纳香红外光谱鉴别[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4):21-22.

[37] 姜建萍,杜秀,丘琴,等.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4):44-46.

[38] 陈美安,姜建萍,甄汉深,等.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5-16.

[39] 雷婷,林翠梧,陈海燕,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桂艾纳香中绿原酸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073-2074.

[40] 邓华,赖海容.妇血康颗粒中原儿茶酸含量测定方法改进[J].中国药业,2008,17(20):36.

[41] 黄园,廖厚知,梁月钊,等.HPLC法测定滇桂艾纳香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J].广州化工,2012,40(19):99-101.

[42] 蓝日春,韦宏官,谢植轰.HPLC测定妇血康糖浆中原儿茶酸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3):47-48.

[43] 蒋冰清,罗盛东,HPLC法测定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120-122.

[44] 陆一菱,蓝晓步,吴闯.RP-HPLC法测定妇血康颗粒中原儿茶酸与原儿茶醛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8,19(18):1403-1404.

[45] Leelakittisin Benjakarn,蒋伟哲,黄兴振.滇桂艾纳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5):407-410.

[46] 梁美君.滇桂艾纳香水提物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47] 陈国建,岑秀芬,韦鹏霄,等. 几种因子对药用植物滇桂艾纳香扦插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3):787-791.

[48] 姚绍嫦,谭文明,蓝祖栽,等.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J].中药材,2015,38(4):679-682.

猜你喜欢

原儿茶酸含量
粗苯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和减毒作用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垢样中钙、镁、铜、铁、锌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
原儿茶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原儿茶酸的方法研究*
压滤后盐泥中的盐含量和水含量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芪红水煎剂化学成分的HPLC-FT-ICR-MS快速表征与HPLC多成分的含量测定
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