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

2018-01-23方爱东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金 辉,方爱东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的作用日益突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髓与灵魂,也要着眼网络媒体发展的时代前沿。网络直播作为当今网络媒体发展的一种重要媒介类型,在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新场域的同时,也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1],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新的时代要求。了解网络直播的内涵,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发展的路径颇具现实意义。

一、网络直播开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场域

本文的网络直播是指区别于传统的实时新闻转播的一种网络娱乐体验,它是“基于网络流媒体技术,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用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电脑网页和客户端等将现场信息以文字、语音、图像、视频、弹幕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的传播方式”[2]。在借鉴传统电视直播、广播电台即时传播信息的优势基础上,打破对既定资料、数据及信息的格式化整理的局限,创新媒体信息的内容展示方式,突出强调信息的生活情境性表达及娱乐大众的价值追求。

网络直播的特征集中展示在直播的形式、内容及直播效果三个层面。在直播形式上,主播(负责网络直播信息策划、制作的人)借助专门的视频录制工具及专业的播放平台,通过自我表演的方式与观众实现互动交流;网络直播在内容上展现出的是一个综合性网络服务媒体,不同的内容版块将声乐、游戏、财经、教育、数码科技、美食等栏目囊括在内,是对大众工作、学习、休闲等多样生活需求的满足;在直播效果上,网络直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的即时性,重点强调信息传播主客体之间的即时互动体验,通过“弹幕文化”及“虚拟消费”等途径,用户可以通过弹幕、刷屏、虚拟礼物等形式借助网络直播客户端与主播进行即时视频互动,从而保证最真实的用户体验。

马尔库塞认为:“大众媒介乍看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3]网络直播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媒介形式,具有一定的情感塑造与价值引导的功能,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引导网络直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的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整体概念,体现的是社会多数民众的“价值公约数”,由社会大众崇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风尚、道德原则等因素构成的价值认同体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被现实所证明了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但是,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并不能完全表现出其话语影响力与渗透效果,要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信息领域的话语影响力,必须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以网络直播为依托,开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场域。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权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话语传播范围的广度与深度”[4],而网络直播重点突出其实时共享的特征,网络主播通过与观众之间无延迟的沟通交流,降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因为“信息损耗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越差;反之传播层次越少,可信度也就越高”[5]。借助信息内容的实时共享与传播方式的创新的特征,在网络直播的场域中,构建的是一种直播者与受众之间即时的互动情境,可以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受众之间的亲密度,使信息的双向、非线性流动关系在网络直播场域中得以实现。因此,这种关联性不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导网络直播的发展减少了阻碍,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亲和力与易理解性。英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玛罗里·沃伯认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被观众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6]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大众生活呈现出碎片化、网络化的特征,通过报纸、书籍、广播等传统媒介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受到时间、地点、主体文化水平、收入能力的多方限制,而网络直播则通过视频传递信息,营造一种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形式,符合大众现实的生活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网络直播的“热”潮,以网络直播为载体,实现话语传播途径的创新及话语表达方式的优化,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特性入手,运用生活化、大众化的话语,通俗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性、抽象性的理论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直播发展的有效引导,有助于打造优质网络直播生态,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直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资本的运作、行业运行规范的缺失及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不到位,致使网络直播一度成为色情、言语暴力、侵权的代名词,“直播造人”“偷窥”“代打”“炒作”等违法背德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网络直播的健康持续发展。辩证地看待网络直播给大众社会生活带来的“喜”与“忧”,理性揭示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塑造与价值引导功能提供契机。打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秩序,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应承担的现实任务。

(一)泛娱乐化的内容,缺乏价值品质

“泛娱乐化”是指网络媒体过度强调媒体内容的娱乐性,制作出格调不高的噱头来吸引观众,导致缺乏内在的价值品质。传统主流媒介注重内在的政治导向性,内容偏向于理论教育、道德教化等,因而在满足社会大众文体娱乐的需求上存在些许欠缺。网络直播在价值内涵上的缺失及其色情、暴力、欺诈等泛娱乐化的内容形式更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个娱乐至死的物种。”[7]网民沉浸在粗制滥造的虚拟网络信息中,并乐此不疲地互动,长此以往,会丧失自我理性判断能力与自我意识,忽略了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甚至错误地把这种泛娱乐化的网络信息当成一种休闲的生活体验,逐渐丧失了对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追求的动力。转变网络直播“逆常态化”发展取向,坚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二)异化的消费价值观,颠倒现实的虚拟体验

网络直播的兴起建立在新媒体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为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技术的发展在服务人类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科技的依赖,致使现代科技更多地支配我们的生活、工作,左右我们的思维、判断及选择。网络直播通过多样的形式、浮夸的表演及突出的题材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在网络直播中,观众不知不觉地被融入到设计的“圈套”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逐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与主体意识,沦为虚拟网络信息的附庸。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观众都被主播称为“老板”“爸爸”“兄弟”,即时互动的网络体验模式、至高无上的客户地位,让观众在与主播交流时,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压抑与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在直播过程中,观众与主播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弹幕”的言语沟通,更重要的是在于“礼物打赏”的虚拟商品交往。观众通过网络平台充值虚拟金币购买直播道具,开通“贵族”特权等形式确立自己的用户地位,在直播过程中进行虚拟消费,用兑换的虚拟物品打赏主播,这种虚拟的消费模式,取代了实物消费与货币流通的消费模式,目的不是在于满足观众自我的现实需要而是宣泄情感。错误的消费观念,诱惑性的消费体验,导致网络直播消费的异化、精神的消耗、价值观念的缺失及现实财物的流失都是网络直播产生的弊端。

(三)“法治”观念欠缺,底线意识薄弱

网络直播的膨胀发展,为观众发泄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思想提供了一个虚拟场所。在网络直播观看体验中,现实生活中的禁忌在这里被打破,辱骂、窥探、色情、暴力等违背道德准则,挑战法律底线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直播的房间里,没有实名制的监管,主播与观众在言论上是绝对自由的,主播规划低俗、色情的直播内容,观众在长期的浸染中会逐渐丧失道德判断能力,在激情内容的诱惑下通过“弹幕”与主播之间形成互动。在缺少监管的开放直播中,道德的规范与法律的约束显得虚弱无力,法律底线在网络直播的空间被无限缩降,友情的背离成了“表面兄弟”上位的有效手段,亲情的诉说被当成“消费”长辈来谋取收益,爱情的宣誓沦为低俗的名气炒作,“代购”与“福利”更是成了变相的敛财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不论是在信息传播还是道德弘扬上都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自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弘扬社会高尚理想与价值为出发点,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达方式,扩大话语传播途径,从而引导网络直播行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氛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发展的路径选择

网络直播作为科技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它不但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了新的场所,同时也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使命与价值追求。因此,对待网络直播,不能简单因为网络直播在现实中所表露出的“负能量”而非理性地将其视为时代的“畸形儿”,应该积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直播发展的有效引领,推动网络直播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协调共进,坚持内外兼修的原则,多视角地探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发展现实有效的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实现对网络直播的价值筛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多数民众的“价值公约数”,是一个展现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价值追求的“正能量”话语。它既具有精神塑造、价值引导的功能,同时也是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直播发展的有效引导,应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筛选功能贯穿于网络直播全过程,激发网络直播自身的内在价值,以优质话题驱逐低俗的直播形式。保证价值筛选的有效运行,要把握以下两个重点。

其一,以信息过滤为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筛选功能。打开网络直播APP,进入网络直播平台,各具特色的直播栏目、内容及形式充斥着观众的眼球,对网络直播形式与内容进行外在的信息审核与价值筛选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技术手段在网络直播平台中设定价值判定程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规范与理想追求为筛选条件,将价值筛选融入直播全过程,包括直播准入审核、直播内容审核及直播过程监控,从而“筛选、过滤、清理一些品质低劣、内容粗俗的话题,而保留一些优质、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8],从外部管控入手,提升网络直播内在的价值品质。

其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判断标尺,激发网络直播的内在动力。新媒体一度被看作是“西方价值出口到全世界终端的工具”[9],尤其是在开放的网络直播场域中,要实现网络直播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的发展,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展现的价值理想融入网络直播中,激发其内在的价值品质与精神动力,并通过实际有效的文化载体展现出来。例如,户外休闲的直播满足大众减压与舒缓身心的需要,展现对自由的生活氛围的需求;体育竞技类直播展现出一种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展示出实现远大社会抱负的动力和社会主义理想信仰的坚毅品格;文教类直播进行在线教学,展现出对优秀传统文明的尊崇与继承;时政新闻直播将晦涩深刻的政治话题融入人民现实生活情境中,在全民共商的氛围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现实价值;军事报道在展现当代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

(二)全面提升媒介素养,满足大众健康需求

媒介素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10],就网络直播而言,网络直播者和观众的理性思考与价值内涵的选择能力都与媒介素养有关。网络直播出现的内容粗俗、品质低下、“泛娱乐化”等现实问题,大多可以从媒介素养不均衡的发展状况来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1],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全面提升网络直播者与观众的媒介素养。对此,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引导用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12],网络直播中的文化产品的价值,是在被消费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大众作为网络直播的服务对象,其兴趣爱好、情感寄托、价值标准等主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直播形式的发展方向,同时社会个体对网络直播也有着基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网络直播能够通过新颖的形式吸引大众观看,但是受众健康的自我需要才是个体观看的主导因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现实生活全过程来提升大众内在思想精神境界,使得大众对网络直播择优而观,低俗化、商业化、娱乐化的网络直播会因为其精神内涵的缺失而走向衰落。

第二,从直播准入、入岗培训着手,搭配直播全过程监督来提升媒介素养。当前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的门槛较低,不论是直播者抑或是观众群体,都呈现出对直播内容需求多样化及直播群体结构多元化的特征,最显著表现就是直播从业人员、观众在自我创造力、理解能力及对网络直播文化的选择、判断力上良莠不齐。有效改善网络直播平台及其从业者在直播内容与形式上的价值缺失、理性迷失的境遇,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内因,把控直播从业者的入播申请审批及直播内容,拦截粗暴、低俗的直播信息;在入岗培训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直播者与观众的品行教育,发挥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效用,保证网络直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提升网络直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打造一支直播监察团队,对全平台直播房间进行监管,对色情、暴力等违法背德直播内容,以及恶意诋毁、侮辱的用户弹幕进行警告、查封,以塑造清朗的直播环境。

(三)践行“法治”理念,加强对网络直播的法制规约

国无法不立,家无德不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道德是法律的支撑,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有效实现不可或缺的双重途径。网络直播不是法外之地,必须要在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之间保持合理边界,充满色情、暴力、商业化运作的网络直播发展模式,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所以,“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13]。2016年7月1日,文化部印制《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行为进行规范治理。同年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加强对直播服务的监管与引导。同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为合理有效管理直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方针指引下,有效培育、塑造网络直播平台及其从业主播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操守,从而实现对直播平台低俗化、商业化运行模式的管理与法律约束。外在法律规范的约束,配合内在自我法律素养的提升,双管齐下共同改善网络直播生态,谋求网络直播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这里,要处理好“松”与“紧”的关系。法律作为道德的外在强制保障,可以填补道德规范的缺口。网络直播作为时代科学创新的产物,不论是在新闻信息的传递上,还是在满足大众网络生活的实际需求上都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从国家软实力上来讲,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网络信息生产力。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直播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存在的时代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讲,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度宽松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融合国家、社会、网民个体的多维立体发展保护机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网络媒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理性看待网络直播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人类历史经历三次社会变革:由传统的手工工场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由蒸汽大生产进入电力时代,以及电力时代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就是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飞跃。网络直播作为网络科技创新的产物,需要辩证看待其实际效用。网络直播这种形式本身是科学的、合理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现实弊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使用者所造成的,“科学技术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科学技术所承载的价值观”[14]。由于社会大众对网络直播的非理性运用,网络直播常常被用来开展娱乐炒作、色情诱惑及网络诈骗等,致使网络直播行业的社会地位卑微,认同度低下,严重破坏了网络直播发展的社会生态。因此,过度强调法律对规范网络直播的强制约束效用,会压制网络直播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对网络直播的法制约束,关注点应该体现在对网络主播的行为价值取向引导及直播平台的管理。

网络直播是科技进步的时代产物,同时也是对社会大众现代化生活需求的体现与满足。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介形式,应该正确认识其内在价值与各种外在错误形式,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辩证地看待其“利”与“弊”,不能一味沉浸于网络直播带来的娱乐享受。“狂欢”背后,要在对网络直播做出合理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引导民众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有效彰显新媒体的现实价值,在新的场域中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影响力,提升其在网络媒体领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40-44.

[2] 付业勤,罗艳菊,张仙锋.我国网络直播的内涵特征、类型模式与规范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1-81.

[3]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9.

[4] 吴永刚.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权建构[J].宁夏社会科学,2016(1):5-9.

[5] 苏晓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与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9):54-55.

[6] 刘肖.超越表象:对“娱乐至死”命题的批判性思考[J].新闻界,2007(4):37-39.

[7]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刘勇.微信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传播[J].教学与研究,2017(3):101-107.

[9] [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34.

[10] 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OL].[2017-10-27].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4.

[14] 沈月.生态马克思主义价值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