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实践探索
——以南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例

2018-01-23陈述知

江苏地方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活态传统节日

◎陈述知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常设机构,向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2007 年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无形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了博物馆工作范畴之中。为顺应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变化,南京博物院在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时,将非遗馆纳入到“一院六馆”的格局之中,成为全国首家设立非遗馆的省级博物馆,2013 年11 月6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充分利用非遗活态展陈的优势,创造性地将非遗项目的传播和传承与传统岁时节庆相结合,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一、非遗馆活态展陈及运营概况

与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展陈不同,南京博物院非遗馆没有一件文物,以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和展演,即活态展陈为主;以墙面介绍及非遗作品的静态展陈为辅,采用动静结合的展陈方式,展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各地民俗风貌。非遗馆由非遗展厅、小剧场、老茶馆、民俗艺苑四个部分组成,展陈的内容定位是以展示和展演江苏省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为主,以展示市级、县级及省外非遗项目为辅。负责非遗馆运营的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经过前期对大量非遗项目的考察调研,根据江苏省非遗项目分布的特点,将非遗馆展陈功能设计为“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展示”和“口头表演类非遗项目展演”两个部分,并以非遗传承人为中心,围绕活态展陈开展一系列面向公众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

非遗展厅是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展示的主要场地,设有十个开放式的展位和两间大师工坊。开放式展位以展示省级非遗项目为主,大师工坊则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入驻,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展示。所有的非遗项目都由非遗传承人或其弟子进行全天候的制作过程的展示,有些非遗技艺的部分制作环节无法在非遗展厅进行现场制作的,传承人则会准备好已加工好的半成品带到非遗馆,将可以在非遗展厅进行现场制作的环节进行展示,参观者可与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交流,并可现场购买心仪的非遗作品。

与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展示过程后可以留下一件作品不同,口头表演类非遗项目是指那些通过表演过程展现,而不以物质形态留存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音乐、戏曲、曲艺、舞蹈、杂技等门类,可以说这些项目的看点就是纯粹的“过程”。非遗馆的演出称为“展演”,是由非遗传承人演绎的活态展览,强调原汁原味。因此,从演出剧目的内容、演员到演出形式,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比如在戏曲展演中要求必须使用乐队现场伴奏,不允许使用录制的伴奏。非遗馆用于这些项目常态展演的场地主要有老茶馆、小剧场两处。此外,一些与节庆民俗活动密切相关的口头表演类非遗项目需要在户外进行展演,一般会安排在南京博物院文渊广场。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的了解非遗,非遗馆从2014 年起就围绕活态展陈,以传统岁时活动为串联,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活动类型以讲座和体验为主,常态活动将非遗项目按细分类别设计成不同的专题,如“巧手匠心”技艺体验专题、“百里异俗”民俗体验专题、“茶道寄语”茶文化专题、“梨园雅韵”戏曲艺术专题等,近两年开设的深度体验系列课程,通过三至四次讲座和体验相结合的进阶课程,让公众能够体验非遗的“过程”,比如:制作一个紫砂茶杯,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学唱一段南京白局,操作一个杖头木偶,演绎一段戏曲水袖等等。

二、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的形式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应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开设与传统岁时节日相关主题的展览,举办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体验和传承活动,唤醒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几年,南京博物院以非遗馆为主体,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深受公众的喜爱。

(一)静态展陈

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在“民俗艺苑”展厅中专门设置了“岁时节庆”单元,主要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习俗,通过简短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向观众展示了江苏地区的传统节俗。在举办岁时活动时,还会举办介绍某一传统节日习俗的特展。

(二)活态展陈

非遗展厅十个开放式的展台和两个大师工坊可同时进行十二个手工技艺类项目的展示,馆内的项目实行轮换制,在日常展示的基础上,非遗馆会以一年中的传统岁时活动为主线,邀请与之相关的非遗项目进馆展示。元宵节期间,邀请非遗传承人在馆内展示秦淮灯彩的制作技艺;端午节期间,邀请非遗传承人在馆内展示徐州香包的制作技艺。

此外,在非遗馆里进行常态化轮换展示的非遗项目,也会在传统节日期间,做一些相应的主题展示。比如七夕节期间,扬州刺绣展位的刺绣主题为鹊桥相会;中秋节期间,常州梨膏糖的传承人推出了时令的桂花梨膏糖制作技艺展示。

口头表演类非遗项目(传统音乐、曲艺、戏曲、舞蹈)的活态展演主要在“小剧场”“老茶馆”和“文渊广场”进行。为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非遗展演紧扣主题,策划了一系列节庆专题展演活动。如:春节的《欢乐南博——新春相声专题展演》,在营造春节欢乐喜庆的氛围的同时,将春节习俗以说相声的方式传达给观众;《梨园芳华》元宵节晚会,邀请江苏代表性戏曲剧种齐聚一堂,由戏曲名家表演,以元宵观灯为主题的唱段及折子戏;端午节以扬剧、苏州评弹、徐州琴书三种艺术形式演绎《白蛇传》的故事;七夕节的越剧《梁祝》、黄梅戏《天仙配》,以戏曲为载体,展示爱情题材的传说故事;重阳节的“记忆中的红色经典”——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主题展演,鼓励年轻人带父母走进博物馆,一起欣赏并寻找属于那一代人的青葱记忆。此外,南博还利用户外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节庆展演,如:留左大鼓、马灯、舞龙、舞狮、连厢舞、河蚌舞等。

(三)传承教育活动

以手工技艺类和口头表演类非遗为主要内容,南博非遗馆每年策划及组织社会教育活动百余场,包含讲座、体验等多种形式。形式上除邀请民俗学专家及非遗传承人开展传统节日主题讲座外,还将非遗体验与节俗活动相融合,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公众参与度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南博非遗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近年来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岁时节庆活动。如:鸡年春节的“金鸡报春”南京剪纸体验活动、元宵节开展的《秦淮灯彩的发展历史探析》讲座及秦淮灯彩制作体验活动、端午节开展的《论香包与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关联》讲座及“粽香飘飘”传统丝线香包制作体验活动、七夕节的《江南水乡传统婚俗》讲座及体验活动、中秋节月饼制作体验活动、重阳节的重阳糕和银杏茶制作体验活动等。所有的讲座及体验活动均根据难易程度预约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参与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重新勾起公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

三、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特点

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重要阵地。南京博物院以丰富的院藏和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顺应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转变,以传统节俗为主线,以活态展览为主、静态展览为辅的创新型展陈形式,创造性地将非遗项目的传播和传承与传统节俗活动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深入挖掘内涵

江苏传统文化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传承至今的,其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一是涵盖行业、生活、礼仪、岁时、信仰的各种民俗文化;二是包括民间传说、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在内的口头表演类艺术形态;三是涉及绘画、雕版、建筑、技艺等方面的传统工艺;四是以苏式菜系、维扬菜系为代表的民间饮食文化。

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自1933 年成立伊始,马长寿、李霖灿、谭旦冏等前辈就开始了民族民俗调查研究工作。目前,南京博物院下设民族民俗研究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承担着学术研究和非遗馆运营两大任务,所有的展览、展示及公众教育活动均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

(二)广泛参与互动

近年来,南京博物院每年策划的主题展览、非遗展示展演及社会教育活动数百场,几乎所有的活动预约信息一经发布,参与名额瞬间被公众“秒杀”。

在“博物馆+互联网”新模式下,为满足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南博以官网为平台,相继开通了官方微信,并尝试运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公众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与博物馆进行互动。考虑到一些传统节日是在工作日,观众无法到博物馆来现场参与互动,2018年“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南博非遗馆尝试了与传统广播、电视、报刊在新时代派生出来的融媒体“直播”进行了合作,对展演、展示及传承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获得了较高的参与度。

(三)注重形式创新

南博非遗馆开展的以传统节俗为主线的非遗活态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活态展陈体系,与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实物展陈不同,活态展陈以人为本,观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传播效果好。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南博非遗馆传统岁时节日活动的开展,是对新时期博物馆功能拓展的尝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承与传播探索了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活态传统节日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南京博物院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
時空隧道·奇幻魔方——南京博物院数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