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闫镛教授应用乌梅丸治疗消渴病并发胃痞验案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痞满厥阴乌梅

开封市中医院闫镛名医工作室,河南 开封 475000

糖尿病并发胃轻瘫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而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不适感、早饱、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高血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所致,同时与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小肠细菌生长失衡等也有关[1]。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关键原则是纠正加剧因素,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和维持电解质正常水平,加强营养支持,应用促动力药物、神经营养剂及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内镜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但对于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疗效欠佳[2]。闫镛教授临证30余载,二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胃肠疾病等内科杂病。笔者有幸跟随闫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闫师应用乌梅丸治疗消渴病并发胃痞患者经验介绍如下。

1 验案举隅

赵某,女,54岁,于 2017年 3月18日就诊于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体型偏胖,性格焦虑,平素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在9 mmol/L,餐后血糖在11 mmol/L,长期服用格列吡嗪5 mg,每日三次,饮食控制较好,运动量少,情绪时有波动,夜眠差。患者诉半年前因家庭琐事生气后渐出现胃脘部痞满,口黏口苦,纳呆,时有烧心反酸,头晕,双下肢发凉,大便溏薄,每日4~5次,夜尿3~4次,乏力困倦,腰膝酸软。至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并发胃轻瘫”,先后服用吗丁啉片、莫沙必利片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未见改善,自测空腹血糖水平在9~10 mmol/L之间,餐后未测,遂转为中医诊治,至我院就诊。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查空腹血糖:9.6 mmol/L。中医诊断:消渴病合并胃痞;证属“上热下寒”;治以“清上温下,疏肝和胃”;方选“乌梅丸”加味。药物组成:乌梅12 g,桂枝10 g,当归15 g,党参12 g,干姜10 g,黄连10 g,黄柏10 g,制附子10 g,细辛3 g,花椒10 g。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5日二诊,诉胃脘痞满症状减轻,纳食量较前已有增加,烧心反酸消失,双下肢发凉明显改善,时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大便质软,每日2次,夜寐欠佳,舌脉同前,黄腻苔消退,加炒山药15 g,川牛膝30 g,远志10 g。同时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空腹血糖为7.2 mmol/L,继服7剂。

4月5日三诊时,患者诉纳食已如平常,胃脘痞满消失,大便恢复正常,夜尿1~2次,自觉双下肢发凉感消失,头晕缓解,眠安,焦虑情绪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为6.3 mmol/L,餐后2 h血糖为8.7 mmol/L,继服5剂,诸症皆除。

2 按语

闫镛教授认为该病中医属于“胃痞、痞满”病范畴,病机以枢机不利为主,虚实夹杂,病位以肝、脾胃、肾为主。患者情志不畅,肝主疏泄,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郁滞,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肾精失于充养,引起气血阴阳虚损,津液代谢异常致病。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厥阴为阴之“阖”,两阴交尽,由阴出阳。而厥阴病的本质正是枢机不利,临床表现出寒热错杂之候。在治疗中,闫镛教授指出要注重气机的调畅,健运脾气,疏理肝气,温补肾气,使气机升降出入归于和顺,温煦内外,通达百脉,以致阴阳平衡。厥阴病主方乌梅丸正是基于机体寒热错杂、阴阳不相顺接而设的方剂。刘渡舟对此也曾有描述:“凡临床见到的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寒是真寒,热是真热,又迥非少阴之格阳,戴阳可比,皆应归属于厥阴病而求其治法[3]。厥阴病乌梅丸证,本质上是由于肝正气(阳气血)虚弱,升举无力,失却条达之性,而虚风内生,肝木疏泄失调而累及脾肾,实为三阴合病。乌梅丸实为调和肝气,温补脾肾,清上温下,三阴同治,寒温同调之良方,重在肝脾肾三脏同调,以达水暖土和木达的正常生理状态[4]。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由乌梅、细辛、桂枝、附子、人参、当归、黄柏、黄连、干姜、川椒、甘草等药物组成。乌梅丸药物组方严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并脉证第一》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内经》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故乌梅丸处方用药体现了此病机的特点:乌梅丸中君药为乌梅,其性酸,入厥阴肝经,配合桂枝、当归养血调肝;党参、干姜入脾经温土补虚,培土制水,调畅脾胃气滞;黄连、黄柏苦折中焦郁热,上热得平;附子、细辛、花椒皆大辛大热之品归肝肾暖水温脏,共奏水暖土和木达之功。

3 小结

闫镛教授临证时对疾病的病机把握甚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也是临床处方用药的依据。临床根据患者病情和机体气血、经络等运行状况,顺应寒热的变化,将乌梅丸中的黄连、黄柏及桂枝、附子、干姜、人参、花椒这些寒凉、温热药的剂量适时进行加减,可以及时调整阴阳顺接,疏通气机,扭转局势,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方的剂量不是恒定不变的,需要依据临床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变化而变化,古云病变药亦变,犹如给人量体裁衣,临床可以灵活运用,方能奏效。

猜你喜欢

痞满厥阴乌梅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厥阴病篇再论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肝胃不和型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