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药滇桂艾纳香与中药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草素药理作用抗炎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00

滇桂艾纳香来源于菊科植物假东风草Blumeariparia(Bl.) DC的干燥全草,又名白花九里明、管芽、假东风草,常见生于林边、山坡灌丛或密林中,较耐荫。在我国,滇桂艾纳香主要产于广西西南部的百色、德保、龙津地区,云南西南至东南部及广东西南部,在其他东南亚地区,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来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也有滇桂艾纳香的分布[1]。

我国传统中药对艾纳香属植物有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如中药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L.) DC.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妇女通经止血、杀菌止痒、产后祛风除湿等病症,而同为菊科植物的滇桂艾纳香在广西民间主要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产后浮肿、不孕症及阴疮等,在壮医药的认识中,其微苦淡、性微温,入肝、肾、膀胱三经[2]。在《中华药海》中对滇桂艾纳香有“甘淡入肝,养肝活血、质涩,收敛止血,具有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之功,可用于各种出血症”,“甘淡渗利,可利湿行水,主治小便不利浮肿症,用其性平、无寒热、偏热颇,故寒症、热症可用之,尤对产后浮肿症佳”的描述,并认为其功效主治为活血止血、利水消肿[3]。目前滇桂艾纳香已被开发出成药产品妇血康颗粒、滇桂艾纳香胶囊等,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多年来,研究者对滇桂艾纳香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的研究不甚全面,为更好地梳理滇桂艾纳香异于中药艾纳香的成分及功效特征,笔者对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早期已有文献报道[4]壮药滇桂艾纳香中含有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并一直以此作为其质量标准中的指标性成分,此后的研究者陆续从滇桂艾纳香中发现其他化学成分。

1.1.1 黄酮类化合物 郑丹[5]、宁小清等[6]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对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小麦黄素、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曹家庆等[7]分离得到圣草素-7,4′-二甲醚、圣草素-7,3′-二甲醚、圣草素-7-甲醚、槲皮素-7,3′,4′-三甲醚、柽柳素及鼠李柠檬素6个黄酮类成分。

1.1.2 甾醇类及其他类化合物 郑丹[5]、宁小清等[6]从滇桂艾纳香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甾醇类化合物,从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异绿原酸C等苯丙素类化合物,宁小清等还分离得到(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化合物。除此之外,许子竞等[8]分离得到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成分。

1.2 艾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1.2.1 挥发油类化合物 中药艾纳香全草均富含挥发油,传统上常用其制作冰片,因此对其挥发性成分发现较早,如L-龙脑、桉叶素、柠檬烯、软脂酸、肉豆蔻酸、肉豆蔻脂酸、L-樟脑、倍半萜醇、乙酰间苯三酚二甲醚。

1.2.2 黄酮类及其他类化合物 严启新等[9]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从艾纳香中分离得到3,3′,4′,5-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陈铭等[10]分离得到查尔酮类黄铜化合物,主要为4,2′,4′-三羟基双氢查尔酮和4,4′,6′-三羟基双氢查尔酮。Saewan等[11]则分离得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二轻槲皮素-4′-甲醚、二轻槲皮素-7,4′二甲醚、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艾纳香素。梁会等[12]从艾纳香醋酸乙酯、氯仿部分分离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3,5,5′,7-四羟基黄烷酮。除此之外,梁会等分离得到花椒油素、胡萝卜苷、帕德马亭等化合物。

对比发现,艾纳香及滇桂艾纳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槲皮素等,甾醇类化合物,如胡萝卜苷等是交叉存在的;艾纳香中挥发油类的L-龙脑、桉叶素及艾纳香素,滇桂艾纳香中多糖类及水溶性成分为二者相互区别的成分。可见,虽然两种药材同为艾纳香属植物,在植物形态上相似,但其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滇桂艾纳香的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滇桂艾纳香有对子宫的收缩能力有显著影响,还有促凝血、镇痛、抗炎、抗肝损伤、保护胃黏膜及抗菌的作用。

2.1.1 增强子宫收缩及促凝血作用 姜建萍[13]、黄艳[14]、王杉[15]等研究发现滇桂艾纳香水提取液能增强离体、在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及收缩力,缩短出血、凝血时间,提高血小板数量。金晶等[16]发现以滇桂艾纳香为主要成分的妇血康颗粒能改善功血模型大鼠的凝血功能,并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同时促进卵泡成熟及排卵。

2.1.2 镇痛、抗炎作用 梁红等[17]研究发现,滇桂艾纳香水提物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减少由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延长睡眠时间。郑玉彬等[18]发现滇桂艾纳香的成药制剂妇血康颗粒,也可明显抑制小鼠因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同时可显著抑制醋酸溶液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并延长小鼠热痛刺激反应潜伏期。

2.1.3 保护肝脏、胃黏膜及其他作用 刘桂彪等[19]研究发现,滇桂艾纳香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并认为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和调动SOD清除自由基、阻断和降低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郭莹等[20]研究发现,一定量的滇桂艾纳香提取液对吲哚美辛诱发的急性胃粘膜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张文涛等[21]还发现滇桂艾纳香醇提物对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损伤有抗氧化的保护作用。黄维真等[22]研究发现,滇桂艾纳香的提取物具有广谱体外抑菌活性,对耐药菌也具有抑菌活性。

2.2 艾纳香的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艾纳香的药理作用较滇桂艾纳香更为广泛,目前已经发现艾纳香及其醇提物有抗炎、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湿疹及抗菌等作用。

2.2.1 镇痛、抗炎作用 夏嬿等[23]发现艾纳香叶提取挥发油后废弃物的水提部位仍有明显抗炎、镇痛、止血作用。而艾纳香叶废渣乙酸乙酯部位仍能显著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关节炎指数,抑制关节滑膜增生,下调血清中氧化应激产物和炎症因子水平,上调抗氧化酶水平[24]。

2.2.2 抗菌、抑菌作用 易琼等[25]发现,艾纳香油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邹婧等[26]研究发现,艾纳香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4种易引起口腔感染、炎症及溃疡的细菌,抑菌效果良好且能较长时间维持80%以上的抑菌率。

2.2.3 促进创面愈合及治疗湿疹作用 许罗凤等[27]研究发现,艾纳香总黄酮能有效提高大鼠创面愈合百分率,加速创面愈合,并且在创伤早期增强创面IL-1、TNF-α的表达。李小婷等[28]研究发现,艾纳香油可明显加快晒伤小鼠皮肤晒伤创面结痂的脱落,抑制晒伤皮肤组织增厚,减少晒伤组织皮肤含水量丧失,并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周辉等[29]发现艾纳香湿敷、艾纳香油外擦可以治疗婴儿湿疹。

总之,滇桂艾纳香和艾纳香虽然同为艾纳香属植物,但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明显差异。滇桂艾纳香在壮医药中主要应用于产后止血,其大极性提取物有较为显著的促凝血和抗炎镇痛作用。而艾纳香在中医药的应用中,主要用于婴儿湿疹、促进创面愈合、抗菌抗炎、镇痛镇静等,其药理作用则表现为挥发油性成分的抗炎、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3 小结

滇桂艾纳香作为壮族的传统药物,在广西已经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且以滇桂艾纳香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妇血康冲剂/颗粒也已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壮药滇桂艾纳香与其同属中药艾纳香,在习用方式、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上均有明显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滇桂艾纳香作为民间传统药物,虽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其药效物质未明,应从起其主要的药理活性出发,开展药效物质辨识研究,提高滇桂艾纳香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对壮药滇桂艾纳香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提高壮药滇桂艾纳香的应用价值,推动壮医药品种的深入发掘和运用。

猜你喜欢

草素药理作用抗炎
木犀草素的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花生壳中提取木犀草素及其含量测定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凤尾草中木犀草素的酶法提取工艺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瑞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