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课堂”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2018-01-22元云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云课堂

元云

摘要:教育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施的普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云课堂”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例子。“云课堂”充分依赖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新设备,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大转变。“云课堂”在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云课堂”实施的现状与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云课堂”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下关四中为案例,讨论“云课堂”实施的现状,以及“云课堂”实施的学校管理模式、改进“云课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进家长对“云课堂”的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云课堂;学校管理模式;教育技术模式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环境、新模式、新产品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个性化教学理论,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话题。“云课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充分依赖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新设备实现教学模式的大转变。

一、“云课堂”的概念与实施现状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于7月正式发布了这一“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着重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使用。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当时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云平台”的问题,并作了相关要求。

上述规划在中小学的具体实施即为“云课堂”,“云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其教学目标主要呈现三个转变:

(1)中心的转变:主要是由教师为中心开始向学生为中心转变,重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个性、身心发育,推动个性化教育,强调因材施教。

(2)授课形式的转变: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传播知识,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的形式将知识输送给学生。而在云课堂中,教师更多依赖互联网大数据的便利,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学的个性化更强。

(3)授课内容的转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只与考试紧密相连,“云课堂”则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从2010年开始,我国将“云课堂”作为将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内很多城市开始试点,在全国重点省、市、直辖市、区县学校广泛推广数字化学习,目前在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直辖市都已经推广。综合相关文献分析,“云课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了四大阶段,列表归纳如下:

“云课堂”这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个性,将新媒体、新产品充分应用于教学课堂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现了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目前,很多城市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技术优势,希望通过“云课堂”的成功实践,有效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决师生交流沟通的问题,最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云课堂”的相关教育理论

“云课堂”是指“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智能化的终端平台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前、中、后为过程,最终达到改善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云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与“云课堂”、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它涉及的理论较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基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建构主義”而形成,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知识体系的构建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习者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学习者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体系得以发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云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创设学习环境,利用学习情景,实现师生在互联网平台的有效互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习不再受到或较少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最早由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人类智力的多元化,认为人的智力可能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多种独立的智力类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智力方面,其发展潜力可能存在重大区别,只有因材施教,发挥不同群体的不同智力优势,才能取得相应成功。”加德纳认为,他的理论对学生的影响是,让他们接受挑战,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智能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他们需要持续地专注于主要学科的学习,他们要学会以科学、人文、历史的方法进行理智的思维。“云课堂”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倡导个性化教学,在注重全面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和各种智能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既强调学习内容,又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各种智力的发展,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个性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的优势智力,将学习者喜欢的学习与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各类智力和谐发展,拓宽个性化教学的思路。

三、“云课堂”的得失及改进策略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中学(以下简称“下关四中”)以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下关四中是云南西部最大的初级中学,目前有教师202人,在校生3092人, 分为54个教学班。2016年10月,下关四中组织技术人员、备课组长到广州、重庆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同时向云南省教厅和大理市教育部门汇报,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云课堂”这一学习平台同时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随后,下关四中建立了标准的网络中心,实现光纤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班级,2017年3月开始开展“云课堂”教学,目前已有46个“云课堂”教学班。

实施“云课堂”教学之后,下关四中的教学中心从关注“教”更多的转向了学生的“学”。为此,各个教研室以年级为主集体备课,然后把教学要使用的相关学案、教案、课件和作业上传到云端,由任课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教学班的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云课堂”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课堂上不懂的内容可以在平台上再次学习、回顾,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课堂效率因此显著提高。

一般认为,情景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对于地处边疆的一个普通中学而言,情景化教学在过去极难实施。例如,由于很多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家庭,入学之前较少接触汉文化,甚至往往没有接触过英语,这两种课程的教学难度相对较高。如今,下关四中通过“云课堂”移动教学平台与大理市外、云南省外的学校进行联合开课,实现了异地优质资源共享。

可以看出,A班和B班的语文成绩在使用“云课堂”教学之后都有了显著提高(高于5%),而且提高水平高于全年级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云课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作用都特别突出(约提高10%),它不仅使优秀学生的学习更为优秀,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明显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所以上述数据显示出的改变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

七年级A班和B班的数学成绩,在实施“云课堂”教学前后的差别更为突出,也支持上述判断:

在开展“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云课堂”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各个学校从自己的角度选购自己觉得合意、觉得趁手的“云课堂”教学电脑设备、工具等,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之间“云课堂”终端设备千差万别,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云课堂”的未来发展。

(2)“云课堂”教师的应用创新普遍不足。不少教师的观念保留在传统教学的思维,他们往往认为“云课堂”只是大数据时代的衍生品,加上使用“云课堂”教学后备课任务远比传统课堂的重,因此他们对“云课堂”的应用创新动力不足。

(3)对“云课堂”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差,“云课堂”的利用有待改善。学生家长对“云课堂”不甚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家校配合、共同推进;学生过多使用网络的搜索功能、通讯功能而沉溺于猎奇、交际、娱乐,自然也就不能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和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些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切新生事物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间,它们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普遍问题。

实施“云课堂”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内容,着眼于具体的学校和学生的教学行为,首先应该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云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当前的条件下,学校积极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讨会、观摩课、专业培训等帮助教师学习云课堂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案、教学实践等内容,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云课堂”教师。

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则应该深入实践,积极参与“云课堂”实施活动,切身参与“云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長,共同进步,这对于提高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站,每个家庭、每一位家长都要理解互联网的影响。为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家长需要认识“云课堂”教学的价值,积极、充分关注“云课堂”,在家中要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云课堂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理论导刊》2011年第5期;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年第8期上半月刊。

[2]霍力岩《多元智力课程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3]保罗·汤普森《多元智能理论在英国的实践》,李宝荣译,《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云课堂
英特尔发布“云课堂”解决方案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云课堂对中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云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实验室中应用探讨
刍议云课堂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初中数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利用和推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