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导向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2018-01-22郭富成康钦春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教师

郭富成 康钦春

我国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仍存在氛围不浓、师资不强、平台较少、奖酬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此必须以需求导向,强化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实践平台、丰富创业奖酬方式等来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创业。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确定“双创”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新动力。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要性,为我们再次审视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提供了新契机。

地方高校创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比例及成功率都非常低。为此,我们对惠州学院的学生处、教务处、部分专任教师和已毕业创业者进行了访谈,并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16份,回收问卷698份,其中有效问卷684份,有效问卷率达98%。在调查对象中,男生330人占48.25%,女生354人占51.75%;专业类别中自然科学类219人占32.02%,社会科学类423人占61.84%,艺术类42人占6.14%。在男女比例和学科类别比例上,调查样本与学校总体构成基本相当。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激励未能渗透教育教学始终。在调查中,虽然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的人达512人(74.85%),但是也有的282人(41.23%)认为创业宣传力度不够,201人(29.39%)认为学校的风气氛围成为创业的阻碍因素。这看似矛盾的却显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虽然大学生普遍认可创业,但学校管理制度、学业成绩评定都是与创业激励相悖的。学校对创业的激励还停留在口号上,未能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贯彻落实。部分教师对因创业而缺席的同学在考勤时记为旷课,并据此给予较低的“考勤”成绩,甚至有的学生因此达不到申请学位的最低学分要求而无法毕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学生支持创业比例较高,但地方高校没有系统、持续和有效的激励制度与措施,学校管理者和专业教师也没有把创业激励融入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之中,部分学生(130人占19%)对相关政策与激励知之甚少,有效支持和宣扬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氛围还未形成。

专职教师缺乏,创业教育教学未系统化。虽然惠州学院初步构建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并且通過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的聘任解决了教育师资力量的有无问题,但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缺乏的状况仍然存在。在调查中,认为创业指导方面师资力量较单一的学生达424名,占62%。专业从事创新创业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的专职教师较少,开设创业类的教育课程更多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承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未能系统化。

目前,学生创业课程教授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相关教师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教学、研究并没有明确、合理分工。而聘请有丰富经历的企业家来讲学主要是对自己的创业经历、公司发展历程和个人感想进行讲座、座谈,理论高度有限,实际授课很少。这就致使创业教育效果差,影响学生创业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准备。

基地平台较少,创业实践能力不强。在调查中,知道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新创业基地的有399人,占58.33%;但同时有占63.3%的433人认为学校欠缺教学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稀缺,因此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平台来锻炼创业能力,创业如何具体操作对学生来说仍然很陌生。学校定期举行的创业大赛,更多的是一种创业规划,对于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作用有限。部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出发点是拿学分和名次,而非为了提升创业能力,为创业做准备。据调查,有占60.67%,共415人认为学校应该对创业实践活动加强指导,而高达605人(88.45%)认为自己创业经验与技能不够,缺乏社会人脉和资源。

奖酬机制不合理,未能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奖学金制度未能有效体现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学生更多的是参与校外的创业大赛,如2014年和2016年分别参加了“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虽然学校每年都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并设立了“创业之星”奖学金,奖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头人”,如2016年有18名毕业生被评选为“创业带头人”并奖励每人2000元。但是获奖学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非常小,“创业扶持金”金额与创业学生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同时,我校对获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优先推荐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激励政策,实际激励作用有限,而对跟踪持续指导学生创业的相关激励缺乏。一旦项目结项、培育孵化成功或者创业学生毕业,学校也没有对教师相关指导工作作为其实践教学工作量的制度规定,即使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也都是没有任何酬劳的,更不用说有效激励了。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综合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奖励以及创业帮扶等手段的,涉及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大学生等主体的相互关系,以及此种关系所构成的结构和具有的功能。完善的创业激励机制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地方高校有必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夯实创业激励基础。大学生创业实践要取得成功,必须要以创新创业理论、创业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创业所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作为基本条件和基础,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创业教师、专业教育教师、企业经营管理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校内外跨专业、跨学科的,专兼职相结合,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高素质、实用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以此加强创业研究,强化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增强创业能力。endprint

要按照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把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构建起“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线上指导与线下培训相补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把对创业学生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服务、指导和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灵活机动确定具体的创新创业课程。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除了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课程供其选择外,还要指派项目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对培育成熟的创业项目,除了要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教师外,也还要安排专门的企业管理与咨询的教师专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并为创业学生引入天使资金的资助。

把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营造创业激励氛围。根据大学生学习阶段,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分为教育学生了解创新创业阶段基本知识培养创业兴趣、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定向与初步探索阶段和引导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三个阶段分别承担创业知识准备和储备功能、初步锻炼和实践并修正知识能力功能、合理定位并理性创业功能。为此地方高校要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性,提供渐进、系统和全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延伸到毕业后,确保创业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同时,地方高校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鼓励其定期开展创业交流会、创业报告会、创业座谈会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发现并培育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创业项目。同时,借助校报校刊、学校广播网络、创业专题展览、创业竞赛活动以及自媒体等宣传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学生不时接触并感受到创业就在身边,逐渐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萌发创意并付诸实践。此外,还要组建“创业经纪”队伍及其学生社团,从目标选择、项目策划、法律政策、投资引入、公司运作与管理、权益维护等方面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业。

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提供更多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地方高校现有的创业实践平台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截至2016年6月底,惠州學院共建立49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但相对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而言还是不能满足大家的创业需要。所以才造成在调查中大家认为创业实践“针对的只是一部分人,并没有普及到每个学生”、需要“学校提供创业场地”等建议。这要求进一步促进校内实验室、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平台共享,将创新资源向全校学生开放,建设实验课程、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创业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基地等实践平台,形成创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训环节、创业实战环节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

同时,既要利用本地区的地域性企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如惠州市的惠南智慧谷、恺炬众创空间、恺萌创客空间等;也要在有创业意愿后申请入驻专业性创业孵化平台,如物联网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可以申请入驻毗邻地区的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如TCL创新孵化基地、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优先向本校毕业生及其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和专利;自行或者联合各个平台进行创业竞赛,评选出可行性强及具备发展潜力的获奖创业项目,推荐到创业孵化平台进行辅导孵化;搭建并充分利用校友会创业者分会、校友创业咨询平台等,切实加强创业实践的帮扶,为创业提供支持,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

了解创业指导教师和创业者需求,丰富奖酬形式。在指导教师激励方面,要充分尊重指导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根据其需求进行激励。不管是专业指导教师,还是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抑或是校外兼职辅导教师,都要将教师实际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的级别和贡献,纳入作为教师科研教学的绩效与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如果专业教师对发明、专利有实质性贡献的,其对发明、专利的贡献者要予以肯定和保障;专业教师为企业成立投入注册资金的,也应当承认和鼓励;应把教师参与创业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相关工作明确折算为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其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作为教学科研工作来认定。

对创业大学生而言,对其激励必须照顾实际情况,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地方高校应当做到以创业学生为本,重视并尊重每一位创业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创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不仅要进行创新创业的专项奖励,还要把创新创业奖励纳入到学生综合成绩评价之中,增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其成果在综合成绩评价中的权重。同时,明确创业学生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学校继续提供校内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供其免费使用,并有专门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或者与社会上的企业孵化基地合作,提供一定年限的企业孵化免费指导、免费入驻(包括减免租金、减免物业管理费、减免水电费、减免办公设施设备使用费等)、免费提供企业登记注册服务等,使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持续性,激励更多在校大学生创业。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资助和奖励机制,与社会上的企业合作设立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项基金,使社会资金作为天使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困难,促使更多大学生成功创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