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得“根”开见月明

2018-01-22吴长飞

当代党员 2018年1期
关键词:根雕刻刀树根

吴长飞

2017年12月1日下午,时节转眼入冬,路边的银杏叶被渲染得金黄一片。坐落于北碚区文星场的木石缘堂,就掩映在这黄叶里,宁静而端详。

木石缘堂的主人彭勇,刚从渝北驱车而回,正欲接受记者采访时,妻子问道:“吃午饭了吗?”“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妻子似乎早已料到,便出门去买泡面,让他将就一餐。

几分钟后,泡面冒着热气,采访也步入正题,但彭勇的手机又响了:“真对不起,新来的树根到了楼下,搬运的人手不够,我们一起下去看看吧。”

“这是一根从四川运过来的树根,现在把它种在土里,一年后,活了就是盆栽,死了就是根雕,赋予它二次生命。”彭勇边走边说,语气急促。

40多年来,彭勇就是这样与根雕形影不离。即使如今已身为重庆民间艺术大师、十大“巴渝工匠”、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彭勇仍自称是一个“从事根雕创作的农民”。“根雕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这是我一辈子认定的事情。”彭勇说。

结缘

1973年的一天,只有10岁的彭勇在田间玩耍时,看见一棵桑树的枝丫很像梅花鹿的头。彭勇心想,要是把它锯下来加工一番,一定能做成很好看的“鹿头”。

二话不说,彭勇飞快地跑到家里,拿起父亲用过的钢锯来到桑树前。当时,力气还小的彭勇,刚锯几下就不小心割破了左手腕。彭勇右手捏着左手,回家见到母亲后,母亲一边替他包扎一边责问道:“怎么弄流血了?”

“锯桑树枝的时候割的。”彭勇低着头说。

母亲的责备,并没有让彭勇停下脚步。“手腕伤好了之后,我又跑到桑树前把枝丫锯了下来,做成‘鹿头后挂在家里,直到现在还保存着。”彭勇笑着回忆。

有一年春天,父亲听说金弹子嫁接在柿子树上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在嫁接的过程中,彭勇看着父亲将树枝接来绕去,想起连环画里孙悟空大战九头虫的图案,不由对父亲说:“树枝经过拼接也可以表现出孙悟空的故事呀。”

父亲听后很惊讶,就把彭勇带到长期从事漆画工作的舅舅那里。去皮、打磨、配座、造型、取意……舅舅把根雕的基本技法和工艺流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彭勇,彭勇开始走上根雕艺术的追求之路。

蛰伏

“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在于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最初,在追求根雕艺术的道路上,出身贫寒的彭勇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根雕原材料,彭勇不得不独自一人跋山涉水,去深山里搜寻。

一次,为了完成创作,舅舅让彭勇去采集杜鹃花的根。杜鹃花一般生长在悬崖边,出于对根雕的强烈兴趣,彭勇毫不思索地爬上一座悬崖。“由于脚没有踩稳,杜鹃花还没够着,人就滚了下去,幸好脚勾到了一棵树,不然我人就不在了。”说起那次经历,彭勇到现在都心有余悸。

学习根雕之初,因为家里没钱买刻刀,彭勇就自制工具。刻一件根雕作品,大大小小要用到十多种工具,买不起这些工具,彭勇就自己“生产”——把钢锯皮在砂纸上磨锋利,自己做成刻刀;把钢筋锤平做成锉刀。很快,在舅舅的悉心指导下,彭勇已经能制作出一些简单的根雕作品,如拐杖、桌子、凳子。但由于舅舅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漆画,彭勇对根雕艺术的进一步探索则需要更加资深的老师来指导。

彭勇的父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带着彭勇找到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根雕艺术家拜师学艺。遗憾的是,由于凑不足学费,他们的请求被委婉地拒绝了。为此,彭勇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自嘲:“‘呯呯年终炮,佳节已来到。腰间无半文,难得有交情。”

然而,彭勇对根雕技术的追求并未止步。通过自学,他从图案与树根之间的形似转向精神与树根的神似。为此,彭勇反复翻阅《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以汲取灵感。“根据树根天然的形象,辅之以传统文化神韵,运用巧而精、妙而细的手法,将灵魂注入作品之中。”如今,彭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诗词命名。

成名

1994年2月,彭勇带着数百件根雕作品到成都杜甫草堂展览。这月的一天,彭勇在散步时发现,一个柴火堆里有根奇形怪状的树根。走近一看,树根头尖尾俊,岂不是雕刻老鹰的好材料?彭勇不禁心生欣喜。这时,一名保洁阿姨走了过来,问道:“你盯着我的柴火干啥?”“大娘,这可不是普通的柴火,这是一件完美的根雕原料。”彭勇笑着说。

“你是彭老师?我看过你的展览,你雕的作品太像了,有用你就拿去吧。”保洁阿姨爽快地说。

彭勇接过保洁阿姨眼中的柴火,4个月后,神似老鹰的根雕作品《欲与天公试比高》正式出炉。

或成飞鹰、雄鸡,或成荷花、梅花,或成笑佛、村夫,彭勇的作品因材造型,寓意深远,形象生动。作品取得一定造诣之后,彭勇的名气便“风行水上自成文”。

1994年10月,彭勇展览的根雕作品引起了四川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被列为杜甫草堂特色文化项目,作品《荷塘诗韵》还被送给外宾珍藏。此外,彭勇的作品《狂奔》被摆放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还保存着他的作品《留得残荷听语声》。

重庆直辖后,彭勇获评重庆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获评重庆市首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017年获评重庆市十大“巴渝工匠”。

传承

“吾非千里之能,然有千里之志。虽不敢说能扭转乾坤,但我会费尽余生心血把根雕艺术传承下去。”提及未来,彭勇目光坚定地说。

对于传承根雕艺术,彭勇既有喜乐,也有忧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名来自福建的大学生找到彭勇:“彭老师,您是根雕艺术大师,我想跟您学习根雕技艺。”

“你想清楚了吗?学习根雕艺术是长年累月的事,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学会的。”彭勇试探性地问道。

这名大学生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前学习过,是想好了才来找您的。”彭勇见其真诚,就答应了。

令彭勇没想到的是,这名大学生连刻刀都不会用。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我们那里都是用的电动化刀具,这种传统的刻刀早就不用了。”

彭勇听了心痛不已:“现在的人太过于功利和浮躁,只求快不求精,殊不知真正有艺术价值的根雕作品,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精雕细刻才能做出来的。”

尽管世风浮躁,这位老匠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目前,彭勇建立了一座根雕博物馆,收藏着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久将会对外开放。根据规划,接下来他会尽力多建几座博物馆,并采取音像、图片等方式,将根雕技法录制下来,传给后人。此外,他还打算建立根雕艺术产业园,各地根雕爱好者可以在这里进行展览、交流,将根雕艺术打造成文化产业。

“根雕的创作和传承,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甘于寂寞的耐心,有淡泊明志的心性,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彭勇說,“寻根的人不会忘根,我会一直坚守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根雕刻刀树根
世界上最深的树根
巧夺天工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趣图
愿望巴士 10疯狂的树根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