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产业脱贫“升级版”

2018-01-22杨树弘陆睿吴长飞

当代党员 2018年1期
关键词:升级版

杨树弘+陆睿+吴长飞

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开州区大进镇及驻镇(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对全镇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基础、区位及道路通连程度进行了精细调研,结合中央和市委“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及“三变”改革相关部署,依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一改革思路,着力培育“3+1”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扶贫“被动变主动,茶叶变茶旅,烂路变好路,空气变人气”的转型发展。

2017年12月6日,记者来到开州区大进镇新元村。

11点过,冷雨飘飞。

雨中,头发花白的村党支部书记左仁平,在面积达200亩的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里察看。

眼前,玄胡和五味子一派生机。

“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即将撂荒的低产田。没想到才这么短的时间,这里就变成了现代化农业基地。”说着,老支书远眺起伏群山,目光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攻克深度脱贫,为深度贫困地区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就成了一道必答题。

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作为重庆深度贫困乡镇的开州区大进镇,正在这条“根本出路”上一路探索前行。

寻路·把脉深度贫困之“痛”

——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必須首先弄清楚一些深层次问题:造成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区位劣势和基础硬件“短板”?是生产要素长期低位零散运行的桎梏?还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脱节?亦或,是这些因素的叠加?

3个月前,大进镇红旗村村民李忠顺听到一个消息:“镇干部又喊搞项目了,这次是要种茶,说是要搞茶旅融合!”

对此,李忠顺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

彼时,大进镇刚刚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文容任指挥长的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也及时派出了驻镇工作队。为助推当地产业发展,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制订了打造“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红旗村在内的7个村被划为茶旅融合发展规划区。

对这样一个致富项目,部分村民的态度却和李忠顺一样:“不同意。”

为何?

“以前党委、政府也搞过李子、大枣等扶贫产业项目,没有一项成功。这次要我们种茶叶,说不定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李忠顺说。

面对乡亲们的担忧,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的干部们却是有备而来。

“以前那些项目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区位劣势、基础硬件短板、经营不善和产业发展模式陈旧等原因所致,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迟迟不能形成对农业大市场的链接。这,正是造成深度贫困乡镇产业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驻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说。

如何才能优化配置产业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镇党委书记陈必军说。

在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当地干部对全镇自然地理条件、原有产业基础、区位及道路通联程度进行了精细调研,又结合中央和市委“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及“三变”改革相关部署,提出了产业扶贫“被动变主动,茶叶变茶旅,烂路变好路,空气变人气”的美好愿景。

围绕这个愿景,大进镇制订了“3+1”产业发展规划。

“‘3,即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三个特色产业,‘1即围绕特色产业布局生态旅游。通过‘3+1规划,农旅融合的新兴产业体系将覆盖全镇17个村和两个社区。”陈必军说。

破土·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必须要夯实两大基础:一是老生常谈的道路建设、土地整治、生产生活配套等硬件基础,二是常常被忽视的思想认识、新型农业经营理念和脱贫致富自信心等软件基础。

2017年10月,贵州省湄潭县。

大进镇镇长张太雷领着一群村干部,来到这个“贵州茶业第一县”考察。

考察过程中,他们徜徉在盛产“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名牌茶叶的标准化茶田里,徘徊于因为茶旅融合而振兴的偏远山乡间,学习当地产业扶贫经验,体会茶旅融合的美好前景。

对这次考察,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人家的茶田每亩年收入达到6000余元,就连景区里套种的大白菜都能卖到8元钱一棵……再看看人家的村容村貌,那真叫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郑代发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想实现产业扶贫,我们也必须首先夯实思想认识这个基础。”张太雷说。

回到大进镇,这批考察者立即成为茶业项目的“宣讲员”。

接下来一个月里,张太雷频频当起了“导游”,陆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取经”。

11月,“反对派”李忠顺也被“震撼”了一回。

“以前我种过李子,因此老觉得,要搞农旅融合,有花期的桃树、李子树比茶树更合适。经过外出考察我才发现,在气候、土壤都更适合种茶的大进,发展茶叶将更有搞头!”李忠顺说。

回村后,这位“反对派”立即将自己的2.97亩地流转给了茶园,还成了村里最积极的“说客”。

仅仅一个月,红旗村90%的村民都成了茶叶项目的拥护者。

初战告捷,大进的干部们却没空庆祝。

“有了观念这个‘软基础,还得同步夯实‘硬基础。”张太雷说。

12月6日下午3点,大进镇年华村。

飘飞冷雨中,通村公路旁,连绵梯田一路延伸向远方,仿佛一幅饱蘸乡愁的水墨画。endprint

大进镇副镇长曹昌光穿过漫天冷雨,凝视着刚刚被平整过的田埂,眼神也逐渐炽热起来。

“年华村有200亩土地已经启动整治。而在全镇,这个数字是3500亩。”曹昌光说。

截至2017年12月初,位于“万亩茶园”核心区的红旗、群和、年华等3个村已相继启动土地整治,道路、旅游观景平台、灌溉系统等配套也不断开工。在粮油果蔬和中药材产业规划区内,一大批标准化农田建设和基础项目正在迅速推进。

聚力·织就利益关联之“结”

——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核心目标是“效益”。因此,扶贫产业绝不能仅仅着力于项目引进、产业培育等浅层表面,而是要寻找产业参与各方的利益联结点,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赢。

12月6日下午5点,漫天冷雨越发绵密。

从土地整治现场回来,曹昌光匆匆来到红旗村便民服务中心。

在这里,3个熟人正在等他。

说是“熟人”,是因为他们都是大进镇走出去的创业成功人士。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心怀乡愁的他们被家乡产业发展前景所吸引,主动联系镇党委、政府,希望能为家乡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简单寒暄之后,曹昌光进入了主题:扶贫产业项目参与机制。

“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就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的基础之一。”曹昌光说。

在洽谈中,“3+1”产业发展规划成了曹昌光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听了曹昌光对当地产业“折价核股、共建共赢”的介绍,“熟人”们当即表达了合作意向。

依托“三变”改革,大进镇将贫困农户手里最大的资产土地股权化,再通过土地折价入股,当地农民的劳动力以及外来的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就得以在市场作用下紧密粘连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大进镇比较成熟的产业,高山蔬菜和中药材都采用合作社现金入股方式运作。而茶叶、金丝皇菊等新型项目,则通过迅速成立专业合作社,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为贫困户配股,并规定股权折价系数以及现金入股上限,以此保证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股权不被外来资本稀释。

在这样的导向下,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始向“3+1”产业发展规划踊跃聚集。

深耕·拓展持续增效之“利”

——结合核心产业项目和本地资源实际,通过不断拓展新的“盈利点”,持续丰富产业层次和增收致富能力,实现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有梯度、盈利有波次、覆盖能拓展。

12月7日,雨过天晴。

冬日暖阳从层层祥云中钻出,给雄踞开州北部的苍茫群山抺上一片金色。

抬头仰望了一眼群山,杉园村党支部书记黄万平钻进自己的皮卡车,驶入回村的曲折山道。

在大进,通往杉园村的山道素有“天路”之称,这条公路尚有70%没有硬化,大部分路段都修筑在峭壁边缘。

“在山脚,你根本猜不到山顶上的模样。”黄万平笑道。

在峭壁旁颠簸了一个小时,皮卡车终于来到海拔1700余米的山顶。

只见面积约1000亩的山顶平坝上,高大的厚朴树直冲云霄。树下,魔芋、党参以及大量山珍正在黑土里孕育。

眺望苍茫林海,黄万平自豪地说:“通过生态扶贫搬迁,全村700余名村民已经搬到了山下,山上的土地也得以集约流转,形成了面积达2000余亩的中药材基地。2017年,村里又成立了三元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收社员276名,占全村人口40%。”

“社员的收入如何?”记者问。

闻言,黄万平抬手指了指远处,自信地说:“你们可以自己去问。”

黄万平手指所向,一栋农舍静立于满山林木间。

李均恒和童友辉夫妇就住在这里。

53岁的童友辉眼睛有残疾,丈夫李均恒刚刚做了尿毒症手术,不能干重体力活。

作为村里中药材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和守林人,夫妇俩一年里有9个月坚守深山,照看合作社的药材苗木。

“你们一年收入有多少?”记者问道。

童友辉想了想,掰起了手指:“流转土地一年有1400元租金,加上给合作社看林子的工钱和股权分红,一年挣3万元没问题。”

听到这里,黄万平插了句话:“2018年,等进村公路全部硬化、村里生态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你们的收入还要增加。”

说着,黄万平有些激动地站起来,遥指北边苍茫的大巴山:“等以后公路硬化了,我们计划将村道修到邻近的满月乡,还准备在村里打造50—100户农家乐。到那时候,我们村和满月乡的马扎营生态景区就能形成一条‘山顶上的旅游环线……”

对于杉园村的规划,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

“效益农业成长周期较长、见效相对较慢,因此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布局一些‘短平快和‘小而精的配套产业项目。针对大进本地实际,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作为‘3+1产业体系的延展环节,就是要通过农旅融合,深挖三大效益产业的脱贫增收潜力。”陈必军说。

在“旅游+”战略推动下,明洪村金丝皇菊景区、红旗村采茶高端体验区、群和村生态茶园景区、年华村景观茶园景区已纳入规划并相继启动。

届时,一个布局有梯度、盈利有波次、覆盖能拓展的复合型扶贫产业体系将覆盖大进全域,“被动变主动,茶叶变茶旅,烂路变好路,空气变人气”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endprint

猜你喜欢

升级版
天士力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中药国际化的“升级版”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升级版”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打造中国保险业“升级版”—新国十条评述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