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意义

2018-01-22刘春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本院银屑病护理人员

刘春霞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银屑病给患者身体以及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1]。因此,本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银屑病并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银屑病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3.0±25.0)岁,平均病程为(10.5±9.5)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4.0±24.0)岁,平均病程为(11.5±10.5)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大部分银屑病患者具有抑郁、悲观的情绪。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严重打击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加严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比较在意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的看法,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有患者出现自杀行为。还有一部分重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瘙痒难耐,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心理遭受严重的打击,不良的情绪使患者病情更加严重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具有怀疑心理,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在生活中出现多疑、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不愿和别人多交流,精神负担较重。

1.3 护理方法

1.3.1 知识普及: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复发因素等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使患者明白该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因素有较大关系,还应使患者明白该病具有长期性以及反复性,但该病不具有传染性,建立患者多和别人交流的信心。

1.3.2 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大部分青少年患者具有自卑型心理,中老年患者具有焦躁型心理或是疑虑型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给予患者真诚的鼓励和安慰,鼓励患者多与同学或朋友交流,多参加社交活动,使患者明白只要不要过分在意外观,和正常的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护理人员还可组织患者讲出自己心中的烦闷和想法的活动,诱导患者主动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可使用视频等方式播放一些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的案例,使患者通过视频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使患者建立控制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可结合视频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科学的饮食疗法,不要盲目禁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1.3.3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使患者与患者之间在平时相处之中多进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还可在室内放置一些鲜花或是绿色植物,增添病房内的生命气息,并经过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未患者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护理人员还可多组织一些交流会、文娱活动等,使患者表达自己、宣泄情绪以及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等,使患者逐渐转变内向、自卑的心理等。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焦虑(SAS)以及抑郁(SDS)情绪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予以分析,计量资料采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焦虑评分:干预前:对照组(56.2±6.2)分,观察组(56.3±5.8)分,t=0.065,P=0.949;干预后:对照组(48.5±6.4)分,观察组(32.1±3.2)分,t=12.554,P=0.000。抑郁评分:干预前:对照组(58.4±5.6)分,观察组(57.4±4.4)分,t=0.769,P=0.445;干预后:对照组(46.4±5.8)分,观察组(30.4±2.7)分,t=13.698,P=0.000。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由创伤、感染、药物等原因导致易感个体诱发该病[2]。具有反复性、长期性以及难愈性,因其好发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给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而本病机制与患者的情绪有着较大的关联。对此,本院特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对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情绪,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改善下,对患者予以一定的知识普及,使患者明白该病不具有传染性,对身边的人不会造成任何威胁,逐渐建立患者与其他人多交流的信心,改变患者的自卑心理。护理人员还尽可能的多组织交流会等社交活动,以使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绪,使患者多进行社交活动,感受到温暖,建立控制疾病的信心。经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金国心理干预后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治疗银屑病患者时着重对其心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应推广。

猜你喜欢

本院银屑病护理人员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