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2018-01-22卢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利巴韦口病中位

卢晓红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儿科急性传染性疾病[1],是因肠道感染引发的疾病,肛周、口腔内、手足等出现丘状疱疹是主要症状,该疾病高发人群是学龄前儿童,夏季为高发季节,具备比较强传染性,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局部流行,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还没有特效药,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是采用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脱水剂、甲泼尼龙等。现对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本次研究目标均选自我院儿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经临床诊断后所有患儿均已经被确诊,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皮疹以及发热现象,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在患儿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在家长的指导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分组方式为不同治疗措施,分组组别为两组,每组患儿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儿中女性患儿13例,男性患儿15例,最大年龄11岁,最小年龄2岁,中位年龄(6.53±3.22)岁,最长发病时间8 d,最短发病时间2 d,中位发病时间(4.22±1.21)d;实验组患儿中女性患儿14例,男性患儿14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1岁,中位年龄(5.64±3.43)岁,最长发病时间9 d,最短发病时间1 d,中位发病时间(4.36±1.75)d。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手足口病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表示不存在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之后均予以补充能量、维生素B、维生素C、退热已移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参照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利巴韦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142;生产单位: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将10~15 mg/(kg·d)融入到200 mL、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重组人干扰素a1b(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33035;生产企业: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肌内注射80000 IU/(kg·d)。两组患儿均进行5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患儿经治疗后未见复发现象,体温恢复正常,48 h内未出现流涎,食欲以及皮疹症状均显著恢复判定为显效;患儿经治疗后未见复发现象,体温恢复正常,72 h内未出现流涎,食欲以及皮疹症状均稍微改善判定为好转;患儿经治疗后72 h内未见好转,一周后皮疹开始萎缩,体温开始下降,疱疹破裂或者不显著食欲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收集本次我院儿科研究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临床数据,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以率(%)形式表示,并且实施卡方检验,当P<0.05且数据差异显著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儿出现1例无效,8例好转,16例显效,总有效例数24例,总有效率96.00%,参照组患儿出现7例无效,8例好转,10例显效,总有效例数18例,总有效率72.00%,P<0.05,χ2=5.357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实验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例,包括恶心呕吐、皮肤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8.00%(2/25),参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患者8例,包括恶心呕吐、皮肤反应、蛋白尿、血红蛋白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32%(8/25),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χ2=4.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急性传疾病,口痛、厌食、低热、口腔、手足部位发生相应症状是主要表现[2]。近年来,该疾病呈现出流行扩散状态,不少患儿存在十分严重的病情,具有极易死亡、发展迅速的特点。采取有效治疗干预之后,一般患儿一周之内都可以痊愈出院,但是也有一部分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的可能引发死亡[3]。所以,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感染侵入细胞之后引发磷酸化,会对产物合成病毒的功能进行抑制,降低病毒细胞中鸟苷三磷酸含量,最终对病毒核酸作用进行影响进而降低病毒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以及复制数量。利巴韦林在临床治疗中因不良反应低、疗效好已经得到基层医院的大力应用[4]。但是利巴韦林仅仅只能够单纯抑制病毒的扩散与复制。干扰素则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是通过DNA重组进行制备的能够结合细胞表面分布膜受体,同时拥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质。此外也能够对T、K细胞活性进行强化,促进分泌诱导性激活淋巴细胞的能力,最终起到除去病毒的作用[5]。大量资料显示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足量干扰素具备强化细胞免疫力的效果,可以促进机体康复,抑制病毒的传播[6]。

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与参照组患儿在不良反应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表示有意义。结果显示,利巴韦林与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中安全性均比较高,都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结论,在临床儿童手足口病过程中采取利巴韦林与干扰素都存在确切疗效,但是干扰素抗病毒效果更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的治疗措施[7]。

[1] 赵美芬,袁静,李建明,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儿童手足口病38例[J].医药导报,2013,32(5):610-612.

[2] 易俊.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4):41-43.

[3] 王傲杰.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9):156-157.

[4] 王成秀,陈静,王斌,等.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122.

[5] 陈鸿健,叶宁,于毅,等.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98例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7):1302-1303.

[6] 钱爱民.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3435-3437.

[7] 韩薇.对比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56-157.

猜你喜欢

利巴韦口病中位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