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8-01-22姜晓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开腹胆囊微创

姜晓东

(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9)

胆囊息肉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由于胆汁分泌过多,导致营养不良,久而久之便容易发生胆囊炎、营养不良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逐步改变,胆囊息肉的发生人数逐年增多,并且对于微创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开腹手术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1]。近年来研究指出[2],在胆囊息肉患者中引入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因其独特的微创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优势迅速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为系统化了解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笔者特尝试开展分组对照试验,采用不同量化指标评估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98例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并根据随机、均等原则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所有入选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胆囊合并其他疾病者,如胆囊结石、胆囊癌者,存在既往胆囊手术史者,处于妊娠期的病例,拒绝签署手术或研究同意书者。其中微创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29~67岁,平均(46.7±11.4)岁;开腹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32~70岁,平均(47.5±12.3)岁。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开腹组:实施全麻后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主要操作步骤依照常规标准执行。

微创组:实施全麻后进行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首先建立人工气腹,压力需要保持在12~14 mm Hg,将腹腔镜器械置入后,分别于剑突下、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肋下缘位置置入10 mm、5 mm、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抓钳后将胆囊固定,采用电凝钩将其底层全部切开后将导管置入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位置,对胆汁进行抽吸处理后采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确定胆囊内部病变情况后选用合适规格的超声刀将胆囊内的息肉全部切除,装入标本袋后行病理检验。完成止血处理、血凝块清除操作后,观察弹道是否畅通,确定效果满意后采用可吸收线对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待二氧化碳排净后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统计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将胆囊息肉病灶彻底切除、体征稳定且异常症状完全消失,无严重并发症者记为显效;将胆囊息肉病灶切除≥50%、体征稳定且异常症状明显缓解者记为有效;将未达上述评定标准者记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即所用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并发症情况,随访终点为手术结束后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版本处理一般资料和观察指标数据。计数资料(率)、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以卡方和t检验,等级分布以非参数法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微创组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有41例、7例和1例,临床总有效率即为97.96%(48/49);开腹组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有30例、10例和9例,临床总有效率即为81.63%(40/49)。治疗效果分布差异显著(U=5.483,P=0.021),且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远高于开腹组(χ2=5.457,P=0.019)。

2.2 手术相关指标:微创组手术所用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9.3±6.1)min、(74.6±10.4)mL和(5.2±1.3)d;开腹组分别为(72.1±5.9)min、(127.8±13.4)mL和(7.0±1.5)d。微创组手术所用时间远多于开腹组(t=14.187,P=0.000);而前者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低于后者(t=21.955,P=0.000;t=6.348,P=0.000)。

2.3 并发症:微创组无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49);开腹组有1例黄疸、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无显著性差异(χ2=0.510,P=0.475)。

3 讨 论

作为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在食物及营养的吸收以及消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多种胆囊疾病的发生率均不断增高,给其消化功能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指出[3],经常不吃早餐、经常饮酒、饮食不健康、饮食不卫生、心理和精神压力较大等均是影响胆囊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病一旦发生便可严重影响消化功能,需要及早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尽管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治疗方式仍然存在明显缺陷,即创伤较大。再加上近年来微创医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胆囊息肉的微创疗法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方式在胆囊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微创技术建立手术切除通道,然后通过腹腔镜以及胆道镜等相关设备采用高科技手段在直视下对胆囊息肉进行直接切除治疗,既可以拓宽视野范围,细致观察胆囊病变情况,又可以减少残留,改善治疗效果,彻底消除临床症状[4]。另外此种方法还具有病灶切净率高、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风险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优势明显。此外,微创手术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保留胆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大程度降低对于消化系统的损伤和影响[5]。临床研究发现[6],将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能够显著缩短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肯定了前者对于胆囊息肉患者的促恢复作用。本研究中微创组治疗效果、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优于开腹组,证实其较高的手术优化性。此外,微创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多于开腹组,推测可能由于微创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因此所需时间更长。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2种手术方式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综上,对于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建议实施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方式,能显著减轻创伤,还可促进术后恢复,达到改善临床效果的目的。

[1] 轩兴铁,阚艳敏,张海芬,等.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12-313.

[2] 胡志新,于占杰,竭淑菊.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1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216-217.

[3] 李之令,张东,刘江伟,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188-191.

[4] 陈胜华.腹腔镜內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149-5150.

[5] 叶锦寒.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005-1006.

[6] 贺小俭.探析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4):494-496.

猜你喜欢

开腹胆囊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