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2018-01-20杨海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少数民族特色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要以培养继承人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又是多民族交汇居住的集聚区,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并行发展,团结共荣的多元文化格局。玉龙县作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实验县,培养、挖掘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成效显著。

关键词:少数民族 艺术教育 影响 发展 特色

一、玉龙县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位于丽江市西北部的是玉龙县我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是以纳西族为主,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86%,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由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树立培养、挖掘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教学宗旨,依托本地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化管理,大力开展艺术活动,开拓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1]

二、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1.开办艺术兴趣班

艺术兴趣班的开设是学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走好内涵发展的途径。校外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全面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活动中心管理必须注重内涵发展和办学品位。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兴趣班的开设,发挥了艺术的“促进与发展”功能,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师招录和配置等方面充分考虑民族构成因素,力争做到每个学校至少有一名以上民族教师,确保“双语”教学及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学校结合实际,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民俗文化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发挥艺人和专家“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民族文化传承教师,并通过组建学校民俗文化传习班、民族文化传承兴趣班等形式,以“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方式开展好校园民族文化兴趣班活动。[2]

2.示范引领,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玉龙县打造了以“一团五基地”(纳西娃娃艺术团、黄山民族舞基地、白沙细乐基地、拉市民族打跳基地、黎明锅庄舞基地、塔城勒巴舞艺术基地)为核心,以校区民族文化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体现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承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纳西族文化为主体,白族、傈僳、普米、藏族等民族文化共荣发展的传承大环境。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多民族包容发展、团结共荣的理念。[3]

3.整理编写地方民族文化教材

收集、整理、编写民族文化艺术教材,先后整理出版《纳西儿歌》、《纳西经典民歌与诗词》、《儿歌伴我们成长》等光碟;编排《拉起我们的手》系列民族课间操,并在全县推广;依托“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课题研究项目,积极编写地方艺术教材并推广为地方乡土教材。

4.定期组织民族文化艺术展演

充分利用三多节(纳西族节日)、元旦、“五·四”、“六·一”、国庆等组织开展文艺展演,充分展示学校文化传承成果,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承氛围。由于学校多处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从而成为区域内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推动了民俗民间和学校文化的有效交流。

5.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艺术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艺术教师要从情感上去尊重理解、关心、鼓励、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玉龙县是纳西族的主要居住地,在艺术教学中,采用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东巴绘画创作、工艺品制作。教师主动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民族艺术知识,通过指导和引发,鼓励学生创作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民族文化积淀能力,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

引导、支持学生的任何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充分想象,画出方形的、蓝色的太阳,甚至红色的海洋,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创作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玩是孩子的天性,活泼宽松的课堂看起来有点乱,但就是在这种乱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杜绝追求共性,忽视个性。

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学习和创作是建立在丰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教育要结合生活,不仅从专业技术上提高学生水平,还要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塑造健康人格。在教学中,结合生活进行综合性教学,但综合绝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能认为生活就是艺术,更不是抹杀艺术的独特性,应充分发挥艺术的价值和个性,又寻求艺术和生活的共同要素和规律。艺术兴趣班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科艺术与民族艺术的有机结构,开发学生艺术潜能,使艺术教育真正弘扬本土民族文化,传承文明的本土民族风格。[4]

三、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品味的提升

从活动中心实际来看,周围有许多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艺术,这是我们的优势和长处。但要想把民族特色转化为艺术教育特色,光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泛吸取现代艺术教育成果,为传统民族艺术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让民族艺术教育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例如《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将民族文化与旅游、民族特色与科技相结合,开创了民族歌舞晚会的新形式、新途径。而艺术教育要有发展,有突破,不仅要有扎实的艺术教育基础,在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的同时,用新手段、新方法诠释传统民族艺术教育。我们在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自己民族艺术,并相互结合,走出自己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在教学中,结合民族艺术,民族与现代的交融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也符合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培养地方民族艺术继承人的办学宗旨。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学习,艺术教师也要不断自我发展,更要以培养地方民族艺术继承人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為宗旨,要以学科艺术与民族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也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用新手段、新方法诠释传统民族艺术教育。要广泛汲取现代艺术教育成果并结合当地民族艺术,以继承和发展并轨,真正走出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使它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曾金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艺术教育[J].民族艺术研究,2000

[2]李蔚,祖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国教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5次印刷.

[3]甘昭沛.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3期(双月刊)2008年6月

[4]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杨海峰,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5级在职研究生,丽江市玉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任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少数民族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