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拖延症”应对策略初探

2018-01-20苏欣李雪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苏欣 李雪华

摘 要:“学业拖延症”不但制约大学生的学习,还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咨询辅导、科学性的跟踪反馈、常规性的心理关怀、建立“三级学业指导咨询体系”,有效帮助学生摆脱“学业拖延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业拖延症 心理 大学生

在网络新时代背景下,“拖延症”已经从少数变成多数。体现在学生身上,则是“学业拖延症”:学业困难生能力不足,作业无法按时挖成;非困难生的兴趣不足,勉强应付。这些学生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兴趣、提升能力,享受大学生活,却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学科设置不感兴趣、受外界诱惑太多而无法投入学习,学业方面的失落感同时还间接增加心理负担。[1]

一、“学业拖延症”特点及成因

出现“学业拖延症”的大学生通常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内心极度渴望尽快学习任务却不付诸行动;二是在拖延学习任务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2]

“学业拖延生”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学有余力而不学:进入大学后缺乏自我管理控制,受网络游戏等媒介诱惑,无心学习;二是学无方法自不会:学习能力不强,甚至不具备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能力;三是专业设置无兴趣:有能力完成该项任务,但是缺乏完成兴趣,只想凑合应付。

二、解决“学业拖延症”的必要性

“学业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小事上,但是当其时间变长、次数变多,就会变得受到挫折容易气馁、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社交焦虑、恐惧现象,甚至是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密切地给予关注。然而多数时候,学生们只是觉得自己虽然有“拖延症”,但是最后差不多也能完成作业或者用不正当的方法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自认为没有必要找心理委员、学习委员或辅导员沟通。若这种学业困扰、心理困扰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导致学生怀疑自我、精神萎靡,成绩落后,阻碍自我成长发展。

三、“学业拖延症”应对措施

1.咨询辅导多样性

辅导员尝试通过信箱、QQ匿名群聊等方式鼓励同学们勇敢说出自己的“拖延症”行为,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类整理,是兴趣不够、能力不足还是存在其他诱惑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职责范围内为其解答分析、排忧解难。实行匿名制度,兼顾学生学业发展与心理健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隐私,又能及时运用科学方法予以学生帮助,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针对问题轻者,心理疏导,问题严重者,将第一时间向学院、学校反映。[3]

2.跟踪反馈科学性

辅导员应当有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主动学习有效缓解拖延症的方法,如约翰·佩里提出的“结构性拖延法”、“简单机械劳动法”,用科学的方法开导学生,为其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对于通过指导已经初步解决“拖延症”问题的同学,通过定期回访、他人了解等方式进行定期追踪,了解其后续学习心理状况;对于暂时未解决问题的同学,将进行下次指导,为其进一步解决问题。

3.心理关怀常规性

拖延症兼容普遍性和特殊性,若没及时解决,严重者可能会有严重心理疾病。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落实常规工作。常进学生门,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常知学生事,及时解决“学业拖延症”学生的问题,为其提出合理建议与规划,真正做到“教育为主、预防为先、协同助力、立体长效”。同时组织开展有助于促使同学们心理健康成长的相关活动,丰富年级心理健康、思政教育内涵。

4.学业指导定期性

大部分同学的拖延症都表现为学习任务无法及时完成,日积月累,最终变成厌学、逃课甚至考试作弊以取得理想成绩。建立“三级学业指导咨询体系”,有利于帮助学业“拖延生”解决学业困难,重获学习乐趣。第一级,生生同级交流,由年级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精准帮扶“拖延生”;第二级,师生学科交流,由专业教师定期为学生进行学业答疑,根据学生建议和意见,适当进行学科设置修改;第三级,教师案例交流,面向全体辅导员和学科教师,固定时间举行,分析學生拖延案例及近期学习情况,或者就学业辅导中遇到的情况进行讨论,分享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展开“学业拖延生”解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4]

结语

上述应对策略目的在于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拖延症”的危害,并把微小的心理问题及时扼杀在摇篮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享受大学生活,真正做到“教育为主、预防为先、协同助力、立体长效”。这是一项尝试,也是搭建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需要强化的是在活动中适当将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结合,实行同辈互助学业帮扶体制,让有意愿服务他人的同学也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帮助他人。

参考文献

[1]王运.帮助学生消除考试紧张情绪的深度辅导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94-98.

[2]李兹良.基于心理学视角的高职学生“拖延症”应对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56-59.

[3]赵芬.教练技术在帮助大学生战胜拖延症中的应用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9):61-64.

[4]徐田子.大学生拖延症与教育环境的关系[J].高教学刊,2015(21):247-248.

作者简介

苏欣(1990-),女,江苏南京人,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