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1-20雷龙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有效性生物课堂教学

雷龙科

摘 要: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是教学活动的追求目标,可以促进老师与新课程同行同进,达到老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学有所获的重要保障,可以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就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经历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生命的课堂,因生而变、因情而生。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言,其目标就是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因触动而感动、因感动而内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日渐深入,教学有效性已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点、热点课题。下面谈谈笔者对构建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理解和尝试。[1]

一、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构建有效课堂

因为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其在信息的传递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图表、图片和公式等。老师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生物信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来获取信息。比如在课堂中,适当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而且可以通过丰富多次的图片、视频等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新颖有趣,在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辩论、“角色扮演”不再是某些学科的专利,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看了就会,但易忘记的知识,可采用“角色扮演”加强记忆。如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别扮演生态系统的无機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进行拟人化游戏,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对于生物课本中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生物与安全、能否克隆人、能否设计试管婴儿、能否制作基因身份证这些热门知识,利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学生课前分好组,分组让学生课前进行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查阅,上课辩论,学生辩论的很激烈,甚至主动要求延长上课时间,学生在辩论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使课堂正真活起来。

二、思与学互动,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于课堂上,老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去感悟和领会,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为了避免把最终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课下等方式留下“空白”等方式,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思考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要打破“一言堂”,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课堂上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则,易错的、易混淆的、易遗漏得要讲,学生已会的、学生自己学了就会的、老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注重上课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后组际间的交流和认同;教学设计中共性问题的抽取,方法的点拨,普遍误区的提示,乃至合作学习的暗示等等。使原本支离破碎的活动,便会循知识链、能力链、方法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链,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动的课堂教学有机体,从而真正实现思与学互动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学会”生物知识走向“会学”生物知识,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一个“学”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科学思辨,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的培养场、思辨的激活场、师生的互动场,使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2]

三、创设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其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留给学生自行思考的时间,或者鼓励学生进行自学,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如学习细胞结构时,让学生构建了细胞的物理模型,学习DNA结构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种群特征学习之后,让学生试着构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数学模型,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课堂有兴趣,进而使兴趣转变为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走下讲台,也积极参与其中,走进学生中间,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学生情感;用亲昵的动作、赞美的话语,给学生以自信,搭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学习中,我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选实验材料,列表比较,明确组成细胞的还原性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等化合物的鉴定方法以及所用试剂,并通过实验现象,自己得出结论:梨、苹果中是否有还原性糖;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用鸡蛋清做实验材料,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是否显紫色。我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也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共同经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逐渐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广大老师能够认清这一发展的必然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最终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下),2017,23(4):100.

[2]李新芳,龚大洁.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56-158.

猜你喜欢

有效性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