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范式改革探析

2018-01-20蔡升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范式改革教学

蔡升桂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范式”及“教学范式”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教学范式的演进,分别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在此基础上对新旧教学范式进行了比较,指出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習效果为中心”,最后提出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教学;范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25-01

一、范式及教学范式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首先提出,它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者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领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1995年巴尔等发表题为《从教到学:本科教育新范式》的论文,首次使用“范式”概念来点明“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性质和范围。他们认为,特定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共同构成教学范式。

二、教学范式的演变

教学范式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三次演变。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其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当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教学信息,即“刺激”后,学习者可能会产生许多种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只有与教学信息相关的反应才是操作性反应。在学习者作出了操作性反应后,要及时给予强化,从而促进学习者在教学信息与自身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完成对教学信息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他们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与改变。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没办法控制一个人长成什么样,老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信息、场景,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知识对信息和场景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建构主义有五个核心主张:第一,世界是感知的世界。认为认知是人们基于大脑中早已存在的各种痕迹,加上主观意识对这些痕迹的再加工,形成认知构图。第二,知识是基于经验的建构。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还取决于建构者的经验和信念系统。第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认知做决策,用自己的旧知识来消化和理解新知识。第四,积极而持久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第五,学习过程伴随着意义协商。人们对自己及事物的认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反馈。

三、新旧教学范式的比较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称为“传授范式”,体现在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称为“学习范式”。赵炬明教授认为新范式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以学生当前状态为基础,以促进其发展为目的;完成青春期特定发展任务;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即把学习作为教育的中心;在学生所有活动中,学习是中心。最后,“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强调关注学习效果,把学习效果作为判断教学和学校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重视测量与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及时反馈机制,使效果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帮助学校调整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要对教学要义进行重新定义: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其转变,是催化师;课堂是建构的道场;课程是要建构的主题;效果评估取决于学生行为的变化。

新教学范式下,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抽身。要保持中立,不持主张,要避免老师和学生的防御心态。其次是给情境,激发学生整合和建构,让知识的所有权自动转到学生身上,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说教给的。情境要有真实感,逼真,越接近学员的日常生活越好,产生移情。把抽象的概念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才便于人们理解概念。最后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方向)。提问是调动潜意识的最佳方法之一,最好是开放性问题。

互联网使人人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由讲台上的教书匠变为教育专家,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的榜样,教学设计中教案应向学案转变,具有弹性化的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成为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成了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开发者。因此,互联网时代对教学范式的转变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2]许洁英,王嘉毅. 范式的转换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99(02).

[3]徐晗.激发潜能、主体参与与教学范式的建构[J].珠江教育论坛, 201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式改革教学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