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化·心源与墨象

2018-01-20焦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墨画自然古典

焦芳

摘 要:艺术创作是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的叠加。物性与人性完全融合,才会形成自然而又生动的艺术作品。如何让造化之境升华为艺术之真境,继而实现墨象的光彩照人,是艺术所追求的,该论文从山水画的写生创作问题出发,就艺术创作“外师造化”这一理念进行思考。

关键词:水墨画;古典;人文;造化;自然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78-01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在创作于思考中,要师从大自然,要观万事万物之象,取万象形影和魂魄,悟其真谛,此乃心慧之源也。活水净心,自有心境别开,乾坤郎然。艺术创作中,画之境源于心之境,而心之境,师造化便是每一位艺术家不可或缺的途径,是一条多种因素交织的心路历程。本文想从老生常谈之话题,就写生创作等问题作以思考,并将粗浅之见梳理成文。

造化,即博大深邃的自然,既微观又宏观,大至群山沧海无际烟霞,小至一草一叶一飞虫。从传统哲学层面,它归于阴阳五行。面对造化,人的目光、心智所至都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中,每位艺术家都不可能领悟造化的全貌。走向大自然,但永远都是局部的,至少从形貌之观察来衡量,仅为造化之隅角而已。如此看来,造化就是对人美好的馈赠,但冥冥人之中,人们只能在敬畏中,结缘于造化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气象的阴晴雨露。显然,这是造化与人之间的一个定数,而变量源于人的心智的延展。

石涛曾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一,这是讲造化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是艺术生命和前途的选择,要源于生活,要尊重艺术规律。其二,何谓“奇峰”、如何搜尽,则是艺术眼光,人的心智、情感等差异和倾向才能完成的。这是一个如何解决“心源”的深层问题,也是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不断领悟和思考的问题,是一个永恒主题。

从中国画传统看,董巨,荆浩作品中雄浑的北方山水,黄公望作品中,富春江畔山林之气象,都是造化在他们内心的折射,然后才付诸笔端。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实践印证了古人已早早意识到了师造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其作品是师造化,得心源,成画境的典范。龚贤晚年多画“黑龚”,金陵郊外的山川林地,在他笔下表现的十分充沛。晚年的他独居山林,偶授画徒,幽微静穆神秘的大自然之造化,与此时龚贤晚年清净孤冷之心境形成了高度默契。而八大山人简约萧萧的山水及孤寂執傲的水鸟源于自然之造化,也源于家国破亡心境使然。因此,有大成的画家,从造化出发,必将经历心智和情感的开启与磨难。造化孕育画家丰富情感和想象力,同时,这种情感和想象力又回到大自然之境中,此时,物性与人性完全融合,是一种只能意会的对话和情感的流动,我们姑且称为深层师法自然。

因此,师造化是形而下的,也是形而上的艺术实践。师造化的核心是要上升到形而上体验与思考。所谓大境真境皆为理性与情感所建构,它需要修炼和精神的极大投入。脱离自然与生活。厌倦师法自然,其作品必然魂不附体。缺乏基本的读解元素和精神向度的指所。

早在抗战时期,延安鲁艺便创作了大量与革命战争相关连的木刻、板画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解放之后的五十年代,为改良和推进中国画发展,适应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建设,李可染、张仃等先觉艺术家,大力倡导为人民、为生活、为时代的艺术创作,并带头赴全国各地写生。这类艺术潮流其实质就是解决绘画创作中“活水”的问题。如何通过对自然、生活这些造化的全新观察体验,让绘画承载起更多的精神重量,是那个年代有责任的艺术家共同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历史证明,重写生、重实践,将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融入大千世界,才能不断拓展绘画的表现空间,增加思想厚度,才能创作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造化是素材,也是孕育人的精神情感的家园。作为山水画创作,更强调师造化。古人如此,西方风景画也是如此。特定的地理环境不仅为画家提供了创作之象,同时,该特征下的环境与其人文历史紧密相关,所谓风土人情是也。每位画家都存在地域性问题。根植于生存地域,依托身边事物,领悟其生存环境,是艺术家创作的大本营。身边即风景,而不远逐;眼前皆灵物,何必妄想?因此立足地域优势,即是创作定位,也是艺术的态度。五六十年代,赵望云、石鲁等人立足陕西,打造了“长安画派”。陕北黄土高坡、关中平原、秦岭山地、以及深厚的关中文化构成了“长安画派”取之尽的艺术源泉。这里的地理风貌和文化特征成就了诸多艺术家。“长安画派”的经验就是重视生活,外师造化,凸显地域特色。先是地域的、民族的,才是普通的、世界的。“岭南画派”、“金陵画派”等等莫不如此。一个画派的形成需要地域,需要群体画家,需时间逐渐形成。但作为个体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其个人创作风格的形成。地域因素尤为重要。比方:弘仁笔下的黄山,陈子庄书写的川江山水小品,黄秋园所作绵密幽深的匡庐画卷,无不与他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不断写生,拉近物象距离,使物象、心象互通,达到墨象对环境的充沛反映。

总之,外师造化,特别是山水画创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形而下的感知,再到形而上的思考和表现,是山水画创作中艰难的步履。浮躁和媚俗,不会造出真境的。

笔墨是心境的外在迹化。内营丘壑,才是写生的目的,才能让造化之境升华为艺术之真境,实现墨象的光彩照人。而这又是每位艺术家毕生之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墨画自然古典
神奇的水墨画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吴绪经水墨画
轻古典风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