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杨派”教学三要素

2018-01-20沈志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物风格文化

沈志良

摘 要:“杨派”是京剧老生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也是京剧老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杨派”教学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从教人物、教风格、教文化三大理论层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与论述。对于“杨派”教学,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杨派;教学;人物;风格;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62-01

京剧“杨派”,是京剧老生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也是京剧老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杨派”创始人杨宝森,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后四大须生”,其表演艺术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因此,“杨派”教学本身,便是一个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笔者从事“杨派”教学多年,现将教学实践经验与心得体悟总结为以下三大要素,以求对“杨派”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并为其提供理性思辨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教人物

“杨派”教学的第一大要素,是教人物。

“杨派”教学同所有戏曲、戏剧的教学一样,“最高任务”都是教人物,即教会学生在表演中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梅兰芳大师指出:“演员不但要从幼年受到正规训练,掌握所担任的角色的全部技术——程式——达到准确灵活的程度,还必须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节,充分表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以引起观众的共鸣。”①这就要求,要教会学生依靠生活的积累,深切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传统以新的艺术生命。“杨派”的代表剧目《文昭关》《洪羊洞》《击鼓骂曹》《空城计》《李陵碑》《清官册》等,无一不首先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以此作为成功的支点、力点、亮点、看点。例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杨宝森以穿透力强、深沉浓郁、深厚激昂的唱腔,充分表现现出人物无比激愤的思想感情,取得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杨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分析人物、理解人物、体验人物,然后才是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创造人物。

二、教风格

“杨派”教学的第二大要素,是教风格。

“杨派”作为一大艺术流派,其主要特征是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就是说,风格是“杨派艺术的核心标志。所谓‘风格,乃是‘艺术风格的简称,指的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②

“杨派”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在充分吸收“余派”(叔岩)圆润委婉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嗓音高音不足、中低音强的特点,着力在深沉深厚上功夫,创造出圆润宽厚,韵味浓郁、慷慨激昂、纯正大方的独特风格。

而在发声方法上,“杨派”更加注重科学性、发声位置正确,且松弛自如。特别是在中音区,更显优势,即以中音区为轴心,向两端(高音区、低音区)适当延伸,且高音较少、低音较多。例如《洪羊洞》中杨延昭的一段[二黄快三眼],杨宝森唱得快中见稳、稳而不赘、紧而不僵、松而不懈、情感连贯、深透婉转。又如《击鼓骂曹》中祢衡的一段[西皮导板]和[西皮原板]唱腔,将高音区的旋律移至中音区,作上下环绕,并运用了降低三、四、五度的旋法,使旋律在中音区进行,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杨派”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杨派”的风格特点,唱出“杨派”的独特韵味。

三、教文化

“杨派”教学的第三大要素,是教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大概念:“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③

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的竞争,说到底乃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戏曲表演与戏曲教学同样如此。中国戏曲史中的许多京剧大师的艺术实践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与文化人密切合作,成就了他们的丰功伟业。例如梅兰芳与齐如山、许姬传,尚小云与载涛、庄清逸,程砚秋与罗瘿公、翁偶虹,荀慧生与陈墨香、沙游天,周信芳与田汉、欧阳予倩,马连良与邵飘萍、张若海等,不胜枚举。

同样,杨宝森先生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朵仙、伯父小朵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孝文擅京剧武生。幼年师从裘桂仙练基功。后又从陈秀华、鲍克祥学老生,十岁登台,十六岁倒仓后潜心研习“余派”艺术。他广结文化人,好读书,肯钻研,文化修养深厚。故其表演仁厚雅大气,富书卷气。“杨派”传人杨乃彭先生的演唱,就深得其中奥妙。

由此可见,“杨派”教学,万万不可小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这是“杨派”表演的软实力,又是其智力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杨派”教学的教人物、教风格、教文化的三大要素,是三维互动、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有机结合的。

注释:

①梅兰芳.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转引自余秋雨著.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57-658.

②彭吉象.藝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7.

③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5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风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