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体诗朗诵创作准备探析

2018-01-20李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体诗朗诵

李飞

摘 要:古体诗,包括乐府等,长短不拘,句式不定,可以较自由地抒情、叙事,韵律也不那么严格,掌握起来显得容易些,也正是这样,朗诵时必须根据思想感情的变化,加以强化处理,表达的自由度大了,朗诵的功力和技巧也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唐代诗人杜甫的《兵车行》来分析古体诗的朗诵技巧,探究提升朗诵功力的途径。

关键词:古体诗; 朗诵;运用心力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47-01

一、演播前的备稿

在朗诵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材,都需要要从阅读稿件开始,进行有声播读前的备稿。在备稿过程中,阅读和思考是反复进行的。思考,包括对稿件的深入理解、感受体验,也包括对表达技巧的构思设计。以《兵车行》这篇稿件为例,依据备稿六步,可以做以下的备稿准备。

(一)理解稿件内容

1.层次的划分。无论是便于自己对这篇的稿件背诵还是为了让听者听得清楚明白,都需要对这篇稿件划分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从车辚辚,马萧萧”至“哭声直上干云霄。”第二层次为:从“道旁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该层次又可以分为二个小层次,从“君不闻”至“被驱不异犬与鸡”为第二个小层次。第三层次为:从“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至“天阴雨湿声啾啾!”

2.主题概况。主题,就是稿件的中心思想,是稿件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概括主题是由具体到抽象,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是深入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进一步掌握稿件精神实质,激发播讲愿望的必需。在《兵车行》这首诗中,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二)明确播讲目的

1.联系背景。作者写作的时代,是写作背景,它是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并深入理解稿件内容时必须搞清楚的。《兵车行》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天宝年间,诗人解一位老兵的怨诉,反映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明确目的。这首诗时隔千年,至今读起来仍有极大意义。战争的残酷与对广大人民的伤害至深,无论哪个时代都会让人痛心。战争时代下,亲人对上战场亲人的送行,总让人动容。如诗中的:“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情的温暖,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人们需要的。当今的时代因为微信、电话等科技手段的使用,亲人们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反而变少了。我们能不能像古人那样,更加珍惜与亲人面对面的相聚呢?通过对创作背景的联系和播音背景的联系,可以激发演播者的播讲愿望,从而获得 “我有所闻,我有所感”的积极、贴近的心态。经过感受体验,使朗诵者与稿件贴近,与现实生活贴近,也更能与当下人们的思想贴近。这样,才能让朗诵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热力。

二、形之于声的准备

在演播技巧方面,如何将作者对战争深恶痛绝的心境揭示出来,并以当下的时代精神融入其间,造成“己知”的从容感、“深知”的稳定感,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智慧的闪光感。需要朗诵者在感受和调动思想感情上下功夫。

(一)具体感受的变化

播音的具体感受分为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在朗誦《兵车行》时,不仅要有具体感受,而且要进行变化。

1.形象感受的变化。形象感受的变化应随场景而动,转换迅速到位。具体方法是:把握场景布局,借鉴镜头语言的推拉摇移,设计景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可设想成全景,摄像机好像就放在路旁是一个固定镜头;“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可设想成远景,乃至俯拍;“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可设想成近景和特写。

2.逻辑感受的变化。在朗诵《兵车行》时,逻辑感受的变化更体现在递进感上。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到“长者虽有问”体现了作者与老兵谈话由叙事到说理的一个过程的递进。只有将这一递进感得以理解和形之于声,才能将该作品的文路要化为朗读者的思路,并落实为言路。

(二)运用心力

诗歌朗诵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甚至思想都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展现形象的过程是朗诵者综合运用心、脑、嘴的过程,也是综合调动情感、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过程。而运用心力的过程就是调动和抒发情感的过程。运用心力,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情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比如对老兵“归来头白还戍边”的无奈,感受他们“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处”的无奈。因此,在朗诵时,在投入心力的前提下,让情感拥有波动,要做到情感的抒发与发声表达同步。

三、结语

朗读是一项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以文本为基础,感受其艺术的分寸,站在今天的高度,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表达,做到审美超越。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颂.诗歌朗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洪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体诗朗诵
唐代古体诗用韵研究之一
浅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律诗不叫古体诗
化繁为简巧学古体诗
钱钟书旧体诗中“自我”形象类型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梁佩兰古体诗用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