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人与宜兴紫砂壶创作的理论来源及其艺术精神

2018-01-20毛建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紫砂壶中国传统文化

毛建伟

摘 要:从距今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宋代汝窑瓷器,再到“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紫砂壶,陶瓷始终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关键词:紫砂壶;制壶艺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39-01

从紫砂壶出现的背景来说,是和明代士大夫阶层饮茶习惯由“煎煮”变为“冲泡”有很大关系的,这种改变促使了茶具功能性的转变,煮茶用的铁壶必然被泡茶用的紫砂壶所取代。从紫砂壶自身的属性来看,又与书、画等纯艺术不同,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物,是与文人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有诗曰:“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在这里紫砂壶不但是可“吟”、可“酌”的,而且是一种有人情味的的艺术形式,值得人们去慢慢品味。

从紫砂原料本身的特性来说,它应是属于炻器的范畴,皆有陶器和瓷器的特点——与陶器相比,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率,而且具有陶器所没有的致密性与光泽度,与瓷器相比,它本身一般不施任何釉彩,显得温润饱满、古朴自然,哪怕装饰也多运用紫砂泥本身,如紫砂制壶艺术常用的胶泥工艺、泥绘工艺,或许正是由于紫砂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特质与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崇尚的老庄哲学自然观是相通的,故紫砂壶历来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与喜爱。

从紫砂制壶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说,从设计到制作都离不开文人的参与。由以上可以观之,无论是紫砂艺术的外在形式还是其内在精神,都与文人士大夫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紫砂壶不仅变成了文人精神的载体,而且更成了文人精神的归宿。

紫砂壶创作,不论是光器、花器还是筋纹器,只有纯熟技法的到位,方能显示壶本身所特有的张力。以“技”而论,它指制壶艺人的技法、技巧、技能。它要求制壶者必须通过长期的磨练,达到能运用高超的塑技,使紫砂壶取得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技法,是紫砂壶神韵和气度的支撑。紫砂壶只有具有扎实的技能功底,才能让壶本身流畅适度、神韵丰满、气质完美、高雅独特。一件功力扎实的作品,能给人们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的享受,充分显示紫砂壶的艺术张力。以花器为例,制壶人必须善于把握选中的东西,从形体上的合理,向壶的形象融合,按照紫砂壶特有的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加工,按照艺术美的原则,变形处理好。

文人的参与将紫砂制壶艺术从呆板的传统手工艺变为了有血有肉的生命艺术,而儒、释、道文化的注入则使紫砂艺术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紫砂壶具器形众多,其中很多壶具的形态都与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儒、释、道文化有莫大的关联,如明代李茂林的僧帽壶、当代吕尧臣的阴阳太极壶、当代蒋蓉的佛手壶等……,这些作品要么着重强调形似,要么着重强调神似,都在努力还原儒、释、道文化本来的精神面貌。

从紫砂制壶业诞生开始,便与儒家、佛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当代宜兴制壶艺人多将供春奉为紫砂制壶业的老祖师,而供春为何人?相传原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好友吴颐山之书童,供春陪吴颐山入金沙寺读书,恰巧寺中有位能制壶的老和尚,供春向老和尚讨教制壶技艺,最终供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凭“供春壶”一举奠定了他祖师级的地位。此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从故事本身却能发现一些很耐人寻味的地方:

其一,供春虽然出身低微,仅仅为文人吴颐山之书童,但是天资聪慧,多少沾染了一点儒家的书卷气;

其二,供春来到金沙寺,向一位老和尚学得制壶技艺,多少沾染了一点佛家所言的“因缘”。由此可以窥见,紫砂制壶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或多或少受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影响。

在紫砂制壶艺术几百年间所涌现出的众多制壶名家中,有相当多的人虽然出生于制壶世家,但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如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不仅出生于制壶世家,其祖上更是为状元及第的宋尚书时彦后裔,可谓家学深厚,清代大家陈鸣远同样具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他不仅壶艺出众,更是精通绘画、书法与篆刻。像陈鸣远那样高素质制壶艺人的出现,将紫砂制壶艺术推向了一种新的高度——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制壶艺术,更是一门载有儒、释、道文化的大艺术。

再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看,恰好反映了中国道家所推崇的五行观、生命观。紫砂壶的原料被称为紫砂原矿石,原矿石经过风化、筛选变为紫砂泥——属“土”,以“木”为燃料,经过“火”燒,生坯紫砂壶又还原成了石,从而变为了盛“水”的壶,做壶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泥料之间、人与工具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是物的生命化,壶的精神和内涵由制壶者的品格与素养所左右。

正由于紫砂制壶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间存在着如此众多的共通性,故为制壶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民间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论晚明士大夫的狂猖之风[J].江汉论坛,2005.

[2]倪建云.浅析紫砂文化内涵的多重性[J].江苏陶瓷,2005.

[3]周高起.阳羡茗壶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砂壶中国传统文化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挂在树上的茶壶
泡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购买紫砂壶4忌
紫砂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