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风”儿,让景物美起来

2018-01-19牟维和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通感佳作荷塘

牟维和

“风”是中国文人笔下的宠儿,更是多少悲歌之士吟咏高歌的对象,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苏轼的《赤壁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平时的景物描写中,许多同学往往只重视静态描写,不注重动态描写,根本原因是缺少把景物写美的技术手段。“吹皱一池春水。”其实,古人诗句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会描写“风”是让景物动起来、美起来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用好拟人

将景物写美,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人格化,写出景物的情感、色彩之美。如学生佳作:“天很蓝,蓝得不真实,白云低低的,团团拢聚在一起,窃窃私语。风很柔,很轻,慢慢地抚摸着我的脸颊,穿过我的发丝,像是母亲的手。”作者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柔、温暖之特性。

二、用好通感

想起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绿”字是个表颜色的形容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同时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触觉辨别,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触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如学生佳作:“一缕温暖的风吹来,这风吹绿了树叶,吹红了花儿,吹动了鱼儿,吹醒了大地。能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的风,只有春风才有这样的魔力。”作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触觉转化为视觉,既写出了色彩感和动态感,又写出了视觉上、色彩上的美感。

三、正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风”,可以让景物呈现动态的变化之美。如:“夜色渐发浓密,丝丝缕缕的月光,从叶隙间筛落,呈现出迷离的斑驳,骤然间掠过的几丝晚风,使得树梢一阵阵颤动,摇落的光影,似片片飞花,待定神看时,又杳无踪迹,而我的心却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再如学生佳作:“今夜月光婆娑,轻轻穿过了巷子,有凉风吹过,我站在葡萄架下,欢喜地看着这月亮的眼睛,亮了整个宁静的夜。”

除正面描写“风”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侧面描写,如贾平凹的《风雨》:“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忽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风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

四、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学会描绘静态的景物,表现景物的恬静之美,还要学会描绘动态的画面,让景物呈现摇曳灵动之美。而让静态景物动起来的最好办法,便是让“风”参与到景物描写中,形成动静结合的摇曳之美。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写荷塘景色,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然后用“风”激活整幅画面,捕捉到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图景。

再如学生佳作:“粗壮的紫藤枝缠绕在老屋前,开出一串串紫色小花。风儿一吹,层层翻开,像是紫色的海浪,此起彼伏。我站在紫藤花下,仰着头,看着那层叠的繁花。清风一阵,阳光一闪,晃了眼睛,花瓣忽然落下,像是瀑布一般,无法遏制。待到眼前清晰了,我便怔住了,那是,我儿时的记忆。”文章采取了画面构图的描写方式,对景物进行了立体的生动描绘。但真正把景物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是“风”。由于风的作用,紫色小花“层层翻开,像是紫色的海浪,此起彼伏”;由于风的作用,“清风一阵,阳光一闪,晃了眼睛”;由于风的作用,花瓣才“忽然落下,像是瀑布一般,无法遏制”。整个景物描写由于风的作用,才渲染了紫藤花的绚烂绽放、气势恢宏的美妙景象,让画面呈现了动静结合的诗意美感。

五、风之衬托

“风”作为自然景物,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是在“风”的背景中树立起来的,如《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如林莉的《小巷深处》:“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风”中呈现的,写出了母亲生活的苦涩与艰难。

再如学生佳作:“太阳稍稍落了山,血红的云霞映在了母亲的脸上,风一吹,母亲的发丝也随之飘起,在风中瑟缩着,显得那样憔悴。我站在地头,心中不知为何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疼。我看着在田间埋头割韭菜的母亲,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她左手一把抓住韭菜的菜葉,右手用镰刀快速地在白色根茎处拦腰割下。母亲割了一下又一下,腰也随着脚步的移动弯了一次又一次,眼神却从未离开过手上的动作。夕阳就那样洒下来,风也那样吹着。这风,吹得田间的梧桐沙沙作响,也吹得年少的我心中泛起了一丝丝涟漪。”母亲的形象,同样是在“风”中呈现的。母爱这一主题,因有了特殊的背景,才更意蕴悠长。

总之,“风”作为一种优美的文学意象,在景物描写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正确的写作方法,就可以让景物动起来,让景物美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猜你喜欢

通感佳作荷塘
荷塘里的“怪物”
四季的荷塘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佳作欣赏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