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龙14玉米品种选育与应用

2018-01-19

种子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播自交系陕西省

, , ,  ,  ,  ,  

(1.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西安 710018; 2.户县农技中心, 陕西 鄠邑 710300;3.西安秦龙玉米研究所, 陕西 鄠邑 710301; 4.神木县种子管理站, 陕西 神木 719300)

1 选育过程

1.1 自交系选育

父本天涯154是西安秦龙玉米研究所1995年以(旅9群×78599)F1×525为基础材料进行选系,采用轮回杂交法,将国外种质资源的优势基因导入已有资源中,经过多代自交,海南加代,优中选优,配合力测定,于1998年育成遗传性状稳定,整齐一致,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F 154-1-2-1-1-1,后定名为天涯154。

母本L 5846是用郑58×早46作基础材料进行选系,经海南加代,本地抗病鉴定,形状筛选,配合力测定,于2001年育成5846-1-1-2-3,后定名为L 5846。

1.2 杂交组合配制与筛选

L 15846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每年在海南和户县育种田一边观察,一边对各个姊妹系逐系与天涯154进行的配合力测定,对测交种进行综合评定,经过海南加代,优中选优,2001年L 5846自交系稳定,新组合HD 4958(L 5846×天涯154)便应运而生,即秦龙14。2012年又进行复配鉴定,结果与2001年完全一致,并在2004年和2005年陕西省春播区试中均名列第一。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形态特征

叶鞘紫色,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半紧凑。株高250 cm左右,穗位高95 cm左右,花丝淡红色,花药淡黄微粉。果穗筒型微锥,穗长18~21 cm,粗5.3 cm,14~18行,行粒数33左右,籽粒桔黄色,半马齿型,白轴,千粒重300~360 g,出籽率88%,结实性好。

2.2 抗病性好,综合抗逆性强

经2009年和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茎腐病、大小斑病,同时抗丝黑穗病、穗腐病。抗倒伏,不青干,活杆成熟。

2.3 品质优良,粮饲兼用

2013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高淀粉(75.69%),高容重(721~746 g/L),品质双优。2014年北京农学院检测,达到国家一级青贮玉米标准。

2.4 适应性广,高产稳产

2004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12个参试品种,秦龙14产量居第1位(平均产量670.1 kg/667 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7.6%。2005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产量又居第1位,平均产量642.5 kg/667 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6%;同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6%。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稳产、高产、抗逆性强;在陕北、渭北春播区和关中夏播区均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先后通过陕西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年1月24日,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申请秦龙14植物新品种权,2009年11月1日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证书号:20092727号),该品种受到国家保护。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精细播种

3.1.1播期

黄淮春播地区,在早春土壤5~10 cm地温稳定在10~12 ℃以上,开始露地播种,一般为3月中下旬4月初播种。夏播地区,于小麦收获后抢种;应做到抢时早播,保证玉米种在高产播期,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方式推广硬茬单粒直播或免耕直播等技术。

3.1.2种植方式

该品种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播种,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 cm,株距18~20 cm;为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情况,也可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80~90 cm,窄行40~50 cm。

3.2 科学施肥

秦龙14栽培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实现精准施肥。

3.2.1底肥

施纯氮15 kg/667 m2,磷肥5 kg/667 m2,钾肥5 kg/667 m2,也可根据目标产量适当调整。

3.2.2苗肥

拔节前施入钾肥7 kg/667 m2,磷肥25 kg/667 m2和总施氮量的40%~50%(碳酸氢铵19 kg/667 m2或尿素7 kg/667 m2)。

3.2.3穗肥

10~11叶期追施穗肥,施氮肥量占总施氮量的50%~60%(穴施尿素15~20 kg/667 m2);大喇叭口后期,结合玉米螟防治,用0.2~0.3 kg/667 m2磷肥兑水40 kg/667 m2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籽粒千粒重。

3.3 水分管理

玉米各生育阶段要防渍、涝害,特别是多雨年份,积水地块遇涝应及时排除;玉米遇旱除苗期外,在拔节、抽雄遇旱应及时浇水。

3.4 防治主要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做好预测预报。在展开11~12片叶时,是防治秦龙14主要害虫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可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0.25 kg/667 m2,掺入细沙7.5 kg/667 m2,混匀后撒入心叶,一般每株撒1.7 g,如果劳动力不足,也可撒施杀螟丹颗粒剂7.5 kg/667 m2。同时还应及时防治粘虫、麦青、杂草等病虫草害。

4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4.1亲本繁殖时,选择最佳繁育基地。父、母本自交系适宜种植密度4 500~5 000株/667 m2,严格按照自交系繁殖规程进行。

4.2建立自交系株系圃,做到“一年繁,两年用”;严格操作规程,使自交系保持固有的优良遗传性状。

4.3制种时,父、母本同播,留苗为4 500~5 000株/667 m2;制种行比父、母本比例为1∶6,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4.4种子收获时,先去除杂劣棒子;脱粒时将棒子两头不饱满部分去掉,留下中间优质部分;专场晾晒,包衣;实行二维码包装,应用4 500粒或5 000粒的单粒播包装;建立健全销售网络,实现推广应用信息可追溯。

5 创新示范推广,完善配套技术

5.1 创新示范推广体系

采用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项目组与农业技术单位、种子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联合,按照“品种选育单位+种业技术推广部门+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品种应用思路,与西安、宝鸡、榆林等市的种子管理部门合作成立技术指导组,由陕西省种子管理站拟定试验示范方案,统一供种布点示范,地方种子管理部门协作试验、示范和鉴定品种的适应性,形成以种子企业为主体、以技术指导单位为依托、地方推广部门相协调的新品种产业化开发模式,加快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

5.2 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技术

根据秦龙14品种特性,先后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高产高效制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研究和技术优化组装,形成了“秦龙14父母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和“秦龙14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研究完成“秦龙14夏玉米750 kg和春玉米800 kg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规范”, 形成了模式图,2011年被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收录编辑成图印发,为秦龙14快速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配套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势和栽培技术增产的叠加效应。

6 社会经济效益

经过十多年的应用,秦龙14已成陕西省主栽品种和春播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按照中国农科院《农业科研成果经济评估方法》所列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据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统计,2006年至2016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78万hm2,增产玉米57 175.56万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5 763.34万元,增加农民收入74 648.34万元。由于秦龙14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广适和粮饲兼用等特点,有利于对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玉米秸秆既可青贮,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也可还田,增加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推广应用该品种,对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童敏.玉米新品种秦龙1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52-53.

[2]王树立.玉米秦龙14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2-22.

[3]张宗荣,李向宏,杨娟妮.陕西省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16,226(4):41-43.

[4]张宗荣,陈梁.做大做强陕西种子产业的基本思考[J].种子科技,2011,165(3):1-3.

[5]严勇敢,张宗荣等.现代企业制度下陕西种子企业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J].种子世界,2014,379(6):1-2.

[6]郭秦龙,吴建团等.玉米新品种秦龙4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5):165-166.

[7]郭秦龙,吴建团等.户单1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6,34(4):52-52.

[8]佟屏亚.秦龙种业审定20个玉米品种——西北地区种业考察记事.新浪博客,2014-09-21(16:34:07).

猜你喜欢

春播自交系陕西省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