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茶文化角度分析《喜福会》中中美文化差异

2018-01-19向艳丽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中西

向艳丽

(安康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文化上的差异更多是以语言形式作为呈现的。在了解其文化差异时,文学作品是最佳途径之一,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使用的素材,以及其创作理念进行细致化认知,其能够为我们直观感知中美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提供有效帮助。

1 中西茶文化的形成历程认知

对于当前整个世界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我们看到其有着诸多文化机制,当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以及其文化环境,也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西茶文化体系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当然,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形成历程、发展背景以及价值内涵,进行细致分析,我们看到两者有着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也有着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在时代融合背景下,不难看出,了解中西茶文化,将为我们认知文化传承与交流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也为当前时代背景中,我们更好适应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提供重要帮助和有效支撑。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对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我们看到,整个茶文化发源于先秦时期,而真正兴盛则是在唐宋时期,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影响范围,也从单一的贵族、文人生活,发展成为全社会性文化。当然,在茶文化体系成熟构建之后,其内涵要素丰富全面,其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菁华”。茶文化体系内,多样的元素内容,除了精神理念与外,我们通常也能够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感受到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存在,当然,我国茶文化形成于封建时期,所以,其中更多融入的是封建时期的社会理念和文化意识。比如,我国茶文化倡导节俭,而整个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厚。社会大众群体也更倾向于节俭的生活,同时,我国茶文化中,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更多是一种礼仪、谦让、内敛的理念,而这对我国社会大众产生了具体的行为影响。

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机制不断成熟背景下,茶及茶文化随着世界贸易体系的构建融入西方各国,尤其是文化元素的多样性得以诠释。当然,在西方社会逐渐认可茶文化时,英美茶文化也以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西方茶文化形成于近代时期,此时西方各国经济社会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西方茶文化中,其更注重享受,而从茶文化的内涵表现状况看,其中有着完全不同于我国茶文化的形式,比如,西方茶文化内更加注重形式感,其内容也更加奢华。而在西方茶文化机制中,其倡导自我表达,所以,个人色彩更为浓厚,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倡导内涵,还是其中对个人行为上的具体影响,中西方茶文化之间都有着明显性差异。当然,在深度研究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时,需要有良好的载体作为研究的具体依据。文学作品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我们系统化研究和分析的材料内容。

2 《喜福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及创作理解

《喜福会》是一篇长篇小说,其由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所著,《喜福会》是著作的名称,也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为了打麻将而起的聚会名称。在该书中,谭恩美通过以四组母女之间的情感隔阂和思想代沟为素材,充分诠释了华裔文化与美国异地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流,尤其是探究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抗,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其中既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实际上,也从作者视角对不同文化的表现状况给予了突出介绍。

移民到美国的母亲,其承担的是背井离乡的陌生感,同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她们与美国本土文化之间的格格不入,让她们倍感孤独与痛苦,在她们的意识中,竭力想把我国传统文化传递给子女,但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儿女们已经对中国本质文化存在极大的抵触情绪,其更向往的是西方白人文化,很明显,她们的身份与其所追求的文化之间明显不匹配,在历经诸多磨难之后,华裔们又重拾起对母文化的向往,这也让其明白文化之根在中国文化。

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形式的文化在具体交流过程中,其不免有碰撞和冲突,这是文化的基础本能,而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们在具体参与交流活动时,其更习惯于用自身的固化思维和行为认知来评价对方,这就会因为文化上的差异,造成行为上的“不合拍”,而这也就发展成为具体的文化冲突,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所著的《喜福会》,所表述的,正是这种内涵。如果我们细化其文化差异上的表现,可以看到,集中表现在交际行为上的不同,行为规范认知上的差异,文化观念上的不同,乃至文化信仰上的直接冲突。

3 基于中西方茶文化视角认知《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结合中西方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内涵,其向我们阐述了两种文化机制之间的具体差异,并且为我们了解和认知中美文化差异,给予如下启发:任何一种文化想要让其不消亡,其需要从不同文化中,寻找和借鉴先进的因素,同时,也要有能够包容多种元素的心态,这就是文化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喜福会》中,其生动形象的阐述了文化体系之间的包容与碰撞,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文化认知观,认知文化与传承文化,其需要从认可其文化差异为前提,选择合适的传承素材,从而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打造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承体系奠定基础。

文化融入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诉求,而在这一进程中,多种文化理念之间的差异逐渐消除,而其融合机制不断成熟。纵观世界文化机制,我们看到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中西茶文化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茶文化,不仅仅是茶文化的不同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背景和价值内涵,也让我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

语言是一种情感上的诠释和流露,而文学作品更是借助具体的素材和创作理念,以生动形象的视角,让社会大众更为直接的感受到文化中的差异存在。中西方茶文化所存在的差异是历史造成的,而其中所造成的内涵表现也是多维度的。当然,这实际上,也对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喜福会》作者是华裔美籍作家,其自然对中美文化有着切实感知。同时,其语言描述中也更为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具体差异。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将中西方两种茶文化的具体特点和机制内涵,融入到整个文化传播活动之中。当然,文化是一种内涵性元素,想要对其形成本质性认识,就必须结合相关元素来具体理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内涵的外在展现,无论是文学作品中所使用和展现的具体素材,还是其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理念,实际上,都是在相应文化基础上所具体形成的内容。因此,在当前多元文化交流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认知文化的差异性,其将为我们更好认知中西茶文化两种不同文化提供重要支撑。因此,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既能有效拓展我们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也便于我们能够形成全面而正确的文化观。

4 结语

与以往相比,如今多元文化机制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成重要的世界发展趋势。如今,在整个文化机制具体传播过程中,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结合程度不断深化,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内涵,还是其中所表现的形式,都已经实现了实质性融合。而文化作为一种立足于区域,所形成的体系内涵,我们看到,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也存在明显性差别,而这所具体诠释的不仅仅是文化多样性,同时更是文化理念的内涵化诠释,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果想要对不同文化差异实现理想认知效果,那么其需要的不仅仅是从普通的文化交流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同时,更要系统化把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1]汪凤,曾琳.美国华裔女性身份建构的心路历程——以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母女关系为视角[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227-229.

[2]陈向京,张佩佩.两种文化身份的忽视与融合——论话剧《喜福会》中两代美国华人之间关系的转化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5,(23):121-123.

[3]周莹,马瑾.西方影视作品中的中国观——以《末代皇帝》、《喜福会》、《功夫熊猫》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211-212.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中西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