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2017-01-03汪惠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喜福会跨文化冲突

汪惠彦

[摘要]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以《喜福会》中几对母女的冲突为研究视角,文章从语言、家庭观、和宗教观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关之间的文化冲突,旨在让读者更好理解原著。同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关键词]喜福会;跨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7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喜福会》是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主要讲述了四个美籍华人家庭母女两代人的故事,表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隔阂、冲突及融合。小说中的母亲们生在旧时的中国,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经受过磨难,然后在无奈中离开故土,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寻求生计。而在另一方面,女儿们则生长在美国,完全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与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母女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本文拟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冲突。

国内已经有多位学者对这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女性主义,精神分析与东方主义等。如:程爱民(2001)和彭桃英(2003)均从小说中的母女之间的冲突来讲述中美两种文化的摩擦和碰撞以及探讨这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沟通和交融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何立群(2005)则讲述了中国的五行理论对几对母女的影响。

一、语言冲突

美国人类学家、空间关系学的创始人爱德华·霍尔(1976)认为文化可以分为高背景文化和低背景文化。他指出,在高背景文化中生活的人一般有着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类似的信息来源。而且由于长时间一成不变的交流使高背景文化中的人们对周遭的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因而,在处理一些日常事件时,高背景文化中的人们基本上不需要、也不期望接受或得到太多的相关背景信息。

《喜福会》中的母亲生长在高语境下的中国文化中,而女儿们生活在低语境的美国,她们不可避免地更加认同低背景文化。高背景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讲究含糊其辞、含蓄婉转而又耐人寻味;而低背景文化的人喜欢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所以在小说中,生活在美国的精美很是不能理解关于中国人说话中的隐藏含义和委婉表达。

精美的母亲曾经解释过“中式麻将”和“犹太人的麻将”的区别。她说道,“这两种麻将完全是不同的。中式麻将需要你运用大脑,观察每个人扔掉的牌是什么,并且牢牢记住;而犹太人的麻将只需要用眼睛观察自己的牌就可以了。所以犹太人的麻将完全没有乐趣而言。”母亲的解释让精美感到更困惑了,以至于她认为她与母亲说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她用英文问母亲,而母亲却以中文回答。对于精美来说,在美国麻将只是一种游戏而已;而对于她的妈妈,打麻将也是一种生活实践的策略,甚至像战术,这将对处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是非常有用的。在中国这也许就是被称为隐藏在生活玩乐中的小智慧。因此,精美要想理解母亲的真正含义,仅仅靠理解母亲字面的含义是不行的。她必须联系字面背后隐藏的真正含义才能明白母亲的话。但是生活在美国,已经习惯了说话直来直往方式的精美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母亲的解释。所以,当母亲想教会孩子生活中的智慧和她们的人生经验时,女儿们是无法理解母亲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蕴含的。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是也是造成交流者相互沟通不畅的原因。

二、家庭观的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有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便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Sehmidt(2007)曾说道,“个人一集体主义维度通过鼓励人们变得独一无二、独立自主,亦或是顺从温顺、依赖他人,来评定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个人一集体主义在家庭中更是得到了体现。如果一个家庭中更倾向于个人主义,那么这绝不是偶然的。在每个家庭中,孩子总是无意思地学习父母或是其他人的行为思想,无论他们是强调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在《喜福会》中,许安梅的女儿露西与丈夫泰德在婚后矛盾不断。因为在家庭生活中,露西总是顺从于泰德。家里的任何事情都是由泰德决定的。泰德决定去哪儿度假,甚至决定买什么样的家具。长此以往,泰德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觉得露西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最终,他们的婚姻走向了结束。

众所周知,露西在美国接受教育,但是在中国的移民家庭中长大。泰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在各个方面都完全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因此,在婚姻中,泰德非常重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个人主义的核心。美式家庭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不依赖他人就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当诺曼拉(1995)谈到美国家庭时,这样评价道,“所有关于独立、个人主义、平等、自由的有关思想,在家庭生活中都能有所体现。”与此相反,露西在中国移民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家庭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庭一般都是几代同堂,家族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和支撑。英国的托马斯和因克森曾经总结集体主义的思想道,“他们大都认为自己只是团体和集体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因此露西认为她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她一定要服从于她的家庭,她所有的思想都不重要。所以她与泰德婚姻的破裂是必然的。这是中美文化冲突在家庭生活中碰撞的体现。

三、宗教观的冲突

人类学家罗伯特·拉尔夫拉尔夫·林顿(Ralf Linton)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 Herskovites)(1936)于上个世纪初期提出了跨文化适应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实体从这种文化中转移到另一种与之前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文化后,在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和认知后,实体将会做出一种有选择性、有偏向性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而众人皆知,宗教是每种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尤其是对于移民者来说,处在与以往不同的宗教生活背景中,能否适应宗教信仰文化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说《喜福会》中,许安梅是中国佛教的忠实信仰者。她相信儒家的“五行理论”,也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产生的。而在中国,根据这种说法,每个人的五行如果缺了哪一方面,就可以通过加上某一元素得以弥补。因此,许安梅相信女儿名字中的Rose(玫瑰)能给她添加“木”元素,从而达到填补其性格中所缺失的那部分的目的。然而在信仰基督教的女儿眼里,露西却觉得母亲的做法是毫无科学性而言。她认为中国的佛教思想完全是迷信,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值得欣赏。因此,许安梅与女儿之间的矛盾也是避免不了的。中美宗教信仰的冲突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当许安梅来到美国这个大约百分之八十六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后,许安梅立即变成了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每个周末,她都要去教堂做礼拜,而且特意带着译本《圣经》,以便向周围的人们证明她是真的信仰上帝。这是因为许安梅移民到了一个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信仰的国家。安梅想要尽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所以她很快地投入上帝的“怀抱”。这是她做出的有意识的、有倾向性的行为选择,也就是跨文化适应在宗教方面的某些体现。

四、结语

《喜福会》不否认中美文化的差异,而且它认为,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的文化经过碰摩擦和争执,将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和解,最终达到融合。如今,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如果想要使国际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要努力提高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彼此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寻求适宜的平衡点,以理智的态度看待文化碰撞,更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时,更应该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喜福会跨文化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