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视角下茶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8-01-19李同法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喻心理学茶文化

李同法,王 锃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2.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7)

前言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修身、养心、陶养情操等育人功能紧密结合。茶文化作为一项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受器官的,高度具身化、情景化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深入探讨其育人功能,对于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饮茶活动中,茶水视觉知觉,给人以“清澈”的视觉效果。茶的温度知觉,给人以“温暖”的知觉。茶的香气给人以“香”的沁人心脾的嗅觉效应。茶的独特口感,给人以“醇”的味觉感知。在具身认知和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下,茶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具体感觉、知觉经验,与正向、积极、健康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紧密关联。而“清澈”与“寒冷”相对应,“温暖”与“寒冷”相对应,“香”与“臭”相对应,“醇”与“污”相对应。由此可见,茶文化带给人的感觉、知觉经验是美好和积极的,是清澈、温暖、香、醇的。而这些积极的身体感觉、知觉经验,会自下而上的影响高度抽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认知。茶文化带给人的感觉、知觉经验,以及美好、积极的身体体验和情绪体验,与儒家思想仁义道德概念对于个体良好品行的要求,是隐喻性的一致的(王锃,鲁忠义,2013;鲁忠义,贾利宁,翟冬雪,2017)。

1 具身认知与具身德育概述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第二代认知神经科学(李恒威,盛晓明,2006;李其维,2008;叶浩生,2010)。具身认知是根植于人的身体、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结合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具身认知的主要主张是:一,心智是具身的;二,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三,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而隐喻最初和最基本的来源是身体和环境的互动。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心智、感知运动、环境、情境对认知的作用。也就是说,认知与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正是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身体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这一观点,对具身道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具身德育认为,道德深植于身体与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之中,并且受到脑、生理、认知和身体的约束。具身德育从客观存在的身体及情景去探讨主观的道德心理活动规律,将主客观的相互依赖作用充分结合。

1.1 具身德育的理论基础

早在1962年,梅洛.庞蒂就提出道德是发端于身体之中的。Looy(2004)指出道德是具身性的。Wilson(2009)指出,道德与身体具有重要关联。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特别是具身认知的思潮下,国内外心理学家开展了大量道德具身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Zhong&Liljenquist,2006;Schnall et al.,2008;Lee &Schwarz,2010)。叶浩生(2011)综述了道德概念具身性的研究,指出自下而上的感知觉对抽象的道德认知的影响。阎书昌(2011)首次提出了“具身道德”的概念,即“身体经验同道德认知与判断等心理过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王锃和鲁忠义(2013)进一步发现道德概念和感知觉经验的交互作用。

1.2 具身德育的实证证据

具身道德的主要观点是,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根植于身体及其环境的。身体的解剖学结构、知觉经验、身体与环境的嵌入作用,对道德心理与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身体、知觉经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塑造了道德。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身体的知觉经验、运动经验或身体状态的模拟或体验,会自下而上的,对个体的认知、社会知觉、态度和情绪等发生作用。

1.2.1 身体结构对道德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身体结构对高度抽象的道德认知有影响(陈潇,江琦,侯敏,&朱梦音,2014)。舒华(2008)发现,大脑皮层布洛卡区受到损伤的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和与语言相关的道德信息的表征会受到影响,而道德信息的缺失,会进而影响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罗跃嘉等(2008)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大脑皮层结构的异常,使得孤独症儿童难以获得共情(罗跃嘉,古若雷,陈华,黄淼,2008),进而影响其道德情境的理解和道德判断(冯源,苏彦捷,2005)。即使大脑皮层的VMPFC结构与健康人一样,大脑腹内侧前额叶(VMPFC)受到功能性损伤的病人,依然会由于缺失道德决策适应性的情感体验,而无法适应日常的道德生活(Koenigs et al.,2007;Damasio,2008);幼年前额叶损伤的病人,其情绪加工能力会受到损伤,并在道德行为的表现上出现异常(罗跃嘉等,2008)。

1.2.2 感知觉经验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不同文化下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知觉与道德的相互作用。包括“道德是洁净,不道德是肮脏”;“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道德是明亮,不道德是黑暗”。

“道德是洁净,不道德是肮脏”。Zhong和Liljenquist(2006)的实验研究发现,个体道德洁净受到威胁之后,会产生清洁身体的需要。相反的,Schnall,Benton 和 Harvey(2008)、Schwarz和 Clore(1983)的研究发现,清洁启动会影响道德判断。这些研究证实了“洁净近乎于美德”、“金盆洗手”等不同文化下的隐喻。

“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Meier,Sellbom和Wygant(2007)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发现,“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王锃和鲁忠义(2013)进一步发现,在中国文化中,“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存在于意识和无意识层面。

孟万金、官群(2016)首次提出了具身德育的新理念,指出具身德育是基于具身认知的德育。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Bobro(1999)认为具身化是创造道德秩序的条件。这为具身德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并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近来,具身认知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概念学习等领域。

2 具身认知视角下茶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 感知觉参与

饮茶活动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知觉的参与,茶色的清澈、温暖的知觉、清新的香气和味觉感受,具有修身、养心、陶养情操等育人功能。具身认知理论启示我们,要重视自下而上的感觉知觉经验,对于道德的影响作用。参与性的、互动式的、有感知觉经验的、自下而上的教育活动,才能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情绪情感体验

体验性是道德情感形成的重要基础,而饮茶活动带来的愉悦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要重视情感体验的作用以及教育活动的体验性,避免灌输性、体验性缺失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

2.3 身体参与和情境创设

饮茶活动中的仪式感和情境创设,具有良好的陶冶情操和育人效果。具身德育主张,身体的感觉运动,与理解、判断抽象概念之间紧密联系。劳动、实践是构建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要重视动作模拟、劳动、实践在道德体验和道德经验形成中的积极作用。

2.4 多感觉通道参与

研究表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觉通道的参与,比单一感觉通道的参与,对于认知和育人的效果更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多感觉通道的参与。

3 启示

具身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相较于传统的离身式的德育,具身德育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由具体到抽象、由心而生、油然而生、知行合一的认知过程。而茶文化是一种高度具身化、情景化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修养身心和育人功能,其中包含多种感知觉器官、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道德体验。从具身认知视角,深入探索茶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积极的启示。

[1]王锃,鲁忠义.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5):538-545.

[2]Meier B P,Sellbom M,Wygant D B.Failing to take the moral high ground:Psychopathy and the vertical representation of morality.[J].Personality&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757-767.

[3]鲁忠义,贾利宁,翟冬雪.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J].心理学报,2017(2),186-196.

[4]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12):1306-1327.

[5]Zhong CB,Liljenquist K.Washing away your sins:threatened morality and physical cleansing.[J].Science (New York,N.Y.),2006(5792):1451-2

[6]孟万金,官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4):24-27.

[7]陈潇,江琦,侯敏,朱梦音.具身道德: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6),664-672.

[8]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3-160.

[9]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J].心理科学进展,2011(8):1242-1248.

[10]舒华.脑损伤语言认知障碍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1-3.

[11]罗跃嘉,古若雷,陈华,等.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8(3):430-434.

[12]冯源,苏彦捷.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J].中国特殊教育,2005(6):65-69.

[13]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14]Damasio,A.Descartes'error:Emotion,reason and the humanbrain:Random House.2008.

[15]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 [J].科学学研究,2006(2):184-190.

[16]Marc E.Bobro.Leibniz on embodiment and the moral order.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9(3),377-396.

猜你喜欢

隐喻心理学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