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态观光茶园开发茶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

2018-01-19汪正彬蒋述东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区观光茶园

汪正彬,蒋述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21世纪以来,伴随着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深化改革的空间。从茶叶产业的供给侧一端看来,一方面我国国内市场上的茶叶整体上是供过于求的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诸如印度、斯里兰卡等茶叶产地的优质红茶正在崛起和改变世界茶叶供给的面貌,因此对于我国茶叶结构的优化升级来讲如何通过这种供给侧的改革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当前茶叶产业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向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规定性。围绕着茶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近些年来兴起的“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茶叶产业业态,并且内嵌于茶文化旅游中的各种关联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利用好农村地区的“生态观光茶园”有助于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物质载体。

1 当前我国茶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背景

作为“茶的故乡”和“茶文化”集大成者的中国,经过几千年的种茶、制茶、喝茶的实践,基本形成了华南产区、西南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四个主要的茶叶产区。同时围绕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也形成了以“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为主要实现形式的茶文化旅游模式。但是对于当前茶叶产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还面临着这样两个突出的背景值得我们关注:

1.1 茶文化旅游对于“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

简要来讲,“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一定的资源整合和渠道整合努力实现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茶文化资源等多种资源协同发展的过程。与我国茶叶产业消费呈现出的“文化消费”趋势同步,作为茶文化消费的一个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茶文化旅游中的“文化养分”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茶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更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注入,不断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文化观感和精神文化审美需求。

1.2 “深度旅游”成为茶区乡村旅游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

在旅游学领域,“深度旅游”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以旅游者“为了获得或满足自身层次的旅游动机而进行的旅游行为方式”,由于这种旅游模式带有明显的个体属性,也被人们成为“后现代主义旅游模式”。一般来说,深度旅游的特征是消费群体年龄结构的优化、中青年消费群体消费特征明显、旅游市场的产品和资源分配与供给明显地细化、旅游者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等。受长期的茶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当前阶段的茶区乡村旅游、茶文化旅游等具有明显的“人文考古”的特征,同时面对茶区乡村地区落后的配套设施等问题,我们的茶文化深度旅游资源产品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利用“生态观光茶园”开发茶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茶区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基于“茶乡特色型”这种模式展开,诸如“自然景观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旅游模式还不是十分普遍。茶叶产区乡村地区受制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和人文要素等,在当前吸引消费者进行深度旅游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利用“生态观光茶园”这个平台和切入点开发茶叶产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可行的价值:

2.1 有利于为茶区的“深度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生态平台

与茶文化相关的深度乡村旅游区别于一般的茶文化观光旅游的本质在于其“以人为本”属性,即注重从观光者角度满足其参与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个性化的需求,最终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中将“观光者”与“旅游地”合二为一,并拉动深层次的、高附加值的旅游消费,从而实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茶区初步尝试开发相关的乡村旅游资源实践来讲,一方面本地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就是“生态观光茶园”,另一方面借助于这种兼具生态性与人文性统一、兼具参观性与参与性统一的资源平台,有利于将消费者吸引到茶区的原生态环境中,以此实现“深度旅游”和“深度消费”的目的。

2.2 有利于为茶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产品核心要件

当代旅游管理理论认为,深度旅游的产品最为核心的要件是“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即通过灵活调动消费者的各种体验感官努力实现人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传统的茶文化旅游仅仅限于对于消费者的“观光”体验之调动,没有系统地对消费者的精神感官、心理感官以及综合性的体验进行关注和满足、回应。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从茶叶产区比较具有品牌意义的生态观光茶园入手,让消费者在生态观光茶园中切身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感受茶文化节目和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茶道、茶乐、茶戏等),可以为整个茶区外在的酒店服务业、运输业、餐饮业、茶文化衍生产业等提供核心的要件支持。

2.3 有利于为茶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策略目标定位

当前我国茶叶产业的产品细分、价值链分工细分等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茶文化产业、茶文化旅游产业的产品细分、市场细分、消费群体细分等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任何一个茶叶产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特征等锁定特定的消费群体,而这需要以乡村旅游的目标定位为先决条件。如上文所述,我国茶文化的旅游大体上有“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四种主要的模式,当然也不排除在长期的实践中会衍生出其它的模式。对于茶区乡村旅游来讲,自身的生态观光茶园究竟是选择配套“自然景观型”定位还是匹配“茶乡特色型”抑或“农业生态型”或“人文考古型”,都需要根据自身旅游产业的发育程度和周边产业配套进行综合设计。而生态观光茶园的存在为这种目标导向的策略定位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禀赋条件。

2.4 有利于茶区乡村旅游中隐性旅游资源的显性化

任何旅游产业和旅游消费的产生都以特定形态的旅游资源为先决条件,而旅游产品的设计也无法脱离旅游资源的制约和约束。自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产业整体面临的一个制约条件是“物质性旅游资源的逐步零增长”,即在现有的旅游资源约束条件下,物质性的旅游资源逐步呈现出停滞增长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资源之开发和挖掘要朝着“隐性资源显性化”(即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全过程)的方向发展,即在现有的物质旅游资源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最大化旅游中游客参与的空间、最大化旅游产品的价值。茶叶产区乡村地区最富有“隐性价值”的旅游资源一方面来自于精神层面的“茶文化”典故(比如神农以茶解毒、陆纳以茶待客)等,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茶叶生态观光园”的现代化内涵。积极从科技、生态、人文、养生等角度挖掘“生态观光茶园”的隐性旅游资源,有助于帮助乡村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在当前我国茶叶产业逐步进入供给侧改革深水区的背景下,积极通过茶文化消费、茶业旅游消费、高端茶叶产品的研发、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生态茶业等都是未来我国需要重视的着力方向。对于茶叶产区的乡村地区来讲,借助于建构生态观光茶园、吸引消费者到现场感受和消费茶叶及其衍生的产品,既有助于促进茶叶本身的消费,又有利于促进茶叶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农村的供给侧改革和茶叶产区品牌的拓展提供生态传播的口碑效应。现代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实现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需要”。面向未来究竟如何借助于生态观光茶园开发相关的旅游资源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1]顾公新.品牌给力、转型升级——浅谈徽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之对策[J].茶叶通报,2012,34(1):10-14.

[2]张琳洁.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J].茶叶,2007,33(3):183-186.

[3]邹开敏.国内外深度旅游研究现状[N].中国旅游报,2008-6-13,(11).

[4]江杉.体验经济时代的深度旅游品设计——以扬州旅游品设计为例[J].中国商论,2011(30):177-178.

[5]杨坤武,明庆忠,李庆雷,朱菲.基于深度旅游理念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4):48-51.

猜你喜欢

茶区观光茶园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茶园飘香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