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发展对胶东秧歌发展的启示

2018-01-19张希朋商海伟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戏胶东茶马

赵 磊,张希朋,商海伟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00)

1 茶文化发展历史及演变

1.1 古代“茶马古道”与茶叶出口

茶马古道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茶马互换”市场,是中国古代内地茶叶西行售卖,以换来马匹的主要通道,也是茶叶出口的必经之路。在古代中国,西藏及中国西南各省属于高原区域,因地形因素无法进行平原耕种,只得以放牧为生。而中原地区盛产茶叶,为交换其马匹和羊、牛等,中原商贾世家西行,“以茶换马”促进了中国古代各地区的经济贸易及社会和谐。茶马古道的线路颇多,著名的有滇藏线、川藏线,还有陕康线等小众线路。茶马古道的出现最开始是由商人为获利自行前往的,然而其贸易十分繁荣。于是自唐代开始,政府都开始使用手段控制茶叶出口的交易。对各类马匹换茶叶的斤数有严格规定。茶马古道的政府干涉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在清朝结束。茶马古道的出现不仅繁荣了茶叶市场,还促进中原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及道路驿站的修建,为全中国民族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近代茶品发展与茶艺传播

到了近代中国,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结束,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人们开始崇尚一种更加优雅的健康生活方式。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许多西方商人、官员在中国入驻。为富国强兵,增加收益,中国商人开始与西方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在不平等社会中的茶产业发展。西方人民对中国茶艺十分感兴趣,各国政府经常观赏茶田及制茶的过程,甚至请人教学。在西方列强控制下的中国,为迎合其基本需求茶产业不断发展,并大力促进茶艺的传播。而受西方思想影响,中国上流社会也开始摆弄花艺、茶艺等高雅艺术。近代列强的统治侵略让受压迫的中国人民觉醒,开始富强茶产业,振兴中国传统茶文化。

1.3 现代茶企下的茶文化普及

现代茶业企业基本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各茶楼、茶社、茶店在我国大中小省市分布甚广。国际化流行风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现代茶企要想在每日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脱颖而出,需要将茶文化进行二次创新。茶元素在不改变其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外在表达形式上与时尚接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例如,西藏甜茶产业下的许多茶社,把茶社内由古朴、清雅改成温馨、时尚的青年旅店。在迎合当下年轻背包客的喜好外,以茶为主题设置主题房间和饮茶区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新型茶楼、茶社,都将外包装进行改动,更贴合现代流行元素。这样既弘扬了茶文化,又将茶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接轨,丰富了茶文化的表达形式,吸引了大量的人群,促进创新型茶企发展。

2 茶文化背景下胶东秧歌发展分析

2.1 传统秧歌小戏面临失传

胶东秧歌是山东省的传统民俗舞蹈,有两百余年历史。胶东秧歌的舞蹈、唱腔、伴奏都有其一定的形式,秧歌边唱边跳,唱词部分便称为秧歌小戏。然而现如今胶东秧歌在现代的发展不容乐观,秧歌舞蹈依旧是山东各民俗节日的重头戏,然而传统秧歌小戏却几乎消失,面临失传。传统秧歌小戏唱词冗杂、唱腔拖沓,且都是用方言演唱,因而不被现代观众所喜爱。胶东秧歌的历代发展都是自家人口口相传,从不传外人,为防止外人窃取,也没有记载唱法的曲谱和说唱的词谱。随着村落老人的离世和年轻人的逐渐远去,没有很多文献记载的胶东秧歌小戏逐渐面临失传。许多文化保护者为防止优秀传统艺术的流失,组织戏班仿造胶东秧歌进行表演学习,却也始终不得精髓。综上所述,胶东秧歌小戏面临失传。

2.2 秧歌舞蹈表演缺乏创新

秧歌小戏部分面临失传,秧歌的舞蹈表演也缺乏创新,审美观感大大降低。胶东秧歌的舞蹈培训方式是由现今第六代秧歌传承人--杨茂坤夫妇教授。这对夫妻是胶东秧歌的直系传承人,因此其舞蹈传承规范、具有民族特色,却毫无创新。胶东地区人民本身的经济闭塞,而且学习胶东秧歌的人大多保守、不与外界沟通,传承的两夫妻更是。这就导致了胶东秧歌一直毫无进步和创新。在当今社会潮流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茶文化未来发展也要与国际接轨,将茶元素融入到各个阶层里去创新发展,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谋得生机。因此,胶东秧歌这类民族性受众面小的传统文化要想复兴发展,必须在原有舞蹈演绎的基础形式上进行创新,可变换舞蹈演出人物走位或增添舞蹈特色,将爵士舞、踢踏舞和秧歌舞结合等等。

2.3 保守习俗阻碍秧歌发展

胶东秧歌的传承方式分为两类,家族学院继承制度和族外师徒继承制度。并且在胶东秧歌主要直系传承人上,有个硬性规定,就是必须是本村的女子,并且这个女子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必须在本村,不能嫁给外村人。这样的保守传承习俗,虽然让传承人从小学习,也能够保留胶东秧歌的传承规范性和正统性,然而这样的方法却十分落后。传承人的思维固化无法创新,同时也阻碍了秧歌的发展,造成了传承断层,甚至面临失传。这种类似闭关锁国的保守习俗,迟早会让胶东秧歌这样的传统文化渐趋消失。

3 基于茶文化下的胶东秧歌发展策略

3.1 政府宣传保护

基于各茶乡当地政府对茶文化的复兴案例,胶东秧歌从中得到启示,也应当寻求政府的帮助。胶州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宣传保护传统胶东秧歌文化。首先,从经济上加以扶持。翻修胶东秧歌培训教室及其需要的设备设施,并对胶东秧歌的传承人及学习人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和生活补贴。在经济上支持胶东秧歌队,其传统文化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发展;其次,在政策上吸引年轻人来建设秧歌村,吸引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来学习秧歌。对主动学习传承胶东秧歌的人给予奖励;最后,在文化宣传上,政府应当设置文艺基站,面向全国征收文创作品,用年轻人的文创视角对胶东秧歌进行传播。多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胶东秧歌队的账号,吸引粉丝,登头条和热搜,对胶东秧歌实行大力宣传推广。通过经济、政策、文化这三个方面,政府带头进行宣传保护工作,促进胶东秧歌如同传统茶文化一样,实现复兴和繁荣。

3.2 商业思维运作

胶东秧歌想要大力发展,应当借鉴茶产业的商业思维模式,创建自己的特色产品。首先,可建立以胶东秧歌为主题的度假村。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投资建立使广东茶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从1995年建成到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级5A独家村。吸取其经验,胶东秧歌也可以建造成一座全生态的旅游独家村。在村里设置各类以胶东秧歌主题的房间和游玩设施;其次,创建胶东秧歌自身连锁品牌。将胶东秧歌作为文化产品进行包装、推广、影响,有关的周边产品可以制作成贴近生活的各种物件;最后,开设胶东秧歌培训学院,以山东为试点,面向全国进行推广。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胶东秧歌小戏的失传问题,还让具有胶东秧歌技能的人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赚取收入。在促进其胶东秧歌队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学院也是对胶东秧歌的二次传播。正如茶艺学院促进茶学传播一样,胶东秧歌的学习者增多,也是对其自身文化的一种普及。

3.3 开放传承标准

胶东秧歌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其直系传承人的思想习俗保守闭塞。最正统的胶东秧歌都是通过直系传承人进行血缘或师徒关系发展而来,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传承面狭窄,传承观念固执老旧,对胶东秧歌的传承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当开放传承标准。直系传承人对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直接传承,不再局限于本村。而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也应该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制。政府可以找文字记载工作者,记录传承人的唱跳方法,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编撰成书。教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方便除直系传承人以外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还能进行刊印,让许多想学习胶东秧歌又没有条件的人自行自学,就算学艺不精,胶东秧歌教材的印发,也是对秧歌文化一次面向全国的传播。

4 结论

茶产业的繁荣,茶文化的传承,使胶东秧歌的复兴获得启示,开始进行商业思维运作,促进胶东秧歌文化的发展。另外,依靠政府和文艺工作者的宣传保护,胶东秧歌必能同茶文化一样,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1]罗一墩,肖洒,胡最,郑文武,尹影.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对耒阳“江头贡茶文化园”的规划探索[J].经济地理,2016,36(08):202-208.

[2]王平,刘泽明.海阳大秧歌——传承五百余年舞动在民间的胶东文化符号[J].走向世界,2016(13):72-73.

[3]尹海立,谭清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以胶东半岛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3):44-48.

[4]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7-18.

猜你喜欢

小戏胶东茶马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胶东面塑——花饽饽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茶马古道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小戏骨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