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从“慕课热”到“冷思考”为例

2018-01-19谭予涵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道茶文化思政

谭予涵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2012 年从国外传来的“慕课”模式,即优秀讲师在线上授课,学生可以自由调控时间、进度来观看课程,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水平差距、任务式授课上课问题,掀起了一阵时间的“慕课热”,各个高校学子可以跨校跨地域跨领域学习,真正让学子在枯燥无味的思政理论教育里,找到感兴趣、志趣相投的课程学习。2013年“慕课热”浪潮渐退,在疯狂的效仿国外慕课机制后的中国教育方也发现,慕课与现行的课堂模式相比还存在许多弊端,短时间内也难以弥合。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的融合模式应运而生。

1 茶道中的思政理念

在诗歌的鼎盛时期,许多事物都被诗人赋予了精神内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壮志未酬的人多托物言志,托物抒情,茶成了淡泊名利的代表,人生的妙谛也被融入其中。自然万物都有它的习性,这些习性有些也同样适用于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

1.1 中国传统茶文化

茶如竹如梅一般,被赋予了更多背后的茶道精神,《茶经》里也确立了茶道的哲理和精神。所谓茶道,是被人们赋予在饮茶时体现出来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文人墨客多以饮茶来修养心性、陶冶情操。“和、敬、清、寂”是当时茶人对茶道的加以概括,即平和、尊敬、清廉、寂静,可谓喝茶喝的是禅意,品的是做人之道。

1.2 茶文化中的德育观

“茶之性俭、节俭做人、清廉做官”便是寓意,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茶素来是清雅风尚的代表,“以茶崇俭、以俭育人”是茶文化德育观的核心。茶对其生长环境的要求不求安逸,生于山野泥石中幽暗却心向阳光;“茶花高洁,茶叶芬香,茶汤清澈,茶籽可用”这些自然本性给人启发,贯彻到人的精神世界里成了一种文化。

1.3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系统化地阐述政治思想、法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理论具有科学性、渗透性,着力培养高思想素质的人才,具有浓厚的中国社会主义色彩。身在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也在不断冲击这年轻一代,大学生三观也极其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如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思政教育课程单一无味,枯燥的讲学使得很多知识理论并未传播到实处,许多高校也只是拘泥于形式,走形式、走过场成了常态;学生打不起兴趣甚至逃课睡觉,这门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

2 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政理论改革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助力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思政理论改革的内容。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许多老师都是一板一眼照搬书上讲学,书本的内容过于书面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这样的学习易让年轻一代打起兴趣,也缺少了中国风味。茶文化的融入让二者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本源,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了实处。

2.1 完善高校思政理论改革内容

茶文化与思政教育也并非毫不相关的两大领域,相反,他们之间具有相关性、逻辑性,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德育精神同样适用于当代青年思想品质的提高,习总书记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提升国家人民的格调,也有着极强的育人功能。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茶文化得以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茶文化也为思政教育提升了吸引力、趣味性、中国风味。

2.2 健全高校思政理论改革机制

高校开设思政教育课程,要求思政理论要能贯彻落实到每位大学生身上。从理论知识的完备到师资力量的确保,高校要全方位确保,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确保思政教育有效及时进行。由于理论学习过于呆板无聊,出现了“老师说得没劲,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茶文化的助力可以提高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传统茶文化和当代思政教育碰撞出的别样火花,促进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劲头,有效落实和健全思政理论教育改革的体制。

2.3 弥补高校思政理论中的文化空缺

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加入思政课程内容后,填补了之前思政教育里传统文化的空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也成为了传统文化发展传播的主要阵地。多元文化冲撞的时代,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里传播显得有些艰难。崇洋媚外成了主要阻力,体现在一味地崇尚外国产品和文化。虽然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传统文化经典文创、优秀的电视节目收获了年轻观众,但在课堂上的传播力度略显单薄,由于专业开设、院系知识体系不同,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多成了选修,传播力度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在高校学习里还存有大量空白。因此,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课程的趣味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茶道文化和精神,学习其中蕴藏的为人处事之道。

3 茶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改革的策略

在学生群体抢修选修课里,慕课成了大家争破头抢的一门课程。一些真正的原因令人唏嘘,在少有的课余时间,学生打开慕课只是为了争取分数又不用“真正”上课。不仅如此,随着慕课的推广,教师和学生缺少交流,压根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政状况,慕课推崇的“名校名师名课”主义,加大了优秀院校和普通院校学生的差距,优秀院校的学生可以直面讲师交流问题解决疑惑,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只能观看视频无人引导自我思考。红极一时的“慕课热”浪潮已经褪去,进而转到如今的“冷思考”,

3.1 培养学子文化素养

慕课在中国的兴起,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阵变革。当热潮褪去国人也从中看到了慕课的诸多不利影响,它虽然分享了名校资源,但部分外国名校的观点无法客观评述中国,却对中国评头论足,这也打压了青年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茶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结合、互惠互利,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课堂上传播给学生“承中华之文明,悟文明之道”。这对于众多高校学子来说,多知识面、多方位触点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层面,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和陶冶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操。

3.2 完善教学机制

茶文化在思政课堂里的出现,将茶道文化里的精神内涵植入,极大丰富了课程,培养了学子的人文素养。不仅于此,茶道文化不仅引导着德育方面,对众多课程具有指导意义。茶文化的具体理念给当代教学活动改正不足有积极作用,英语和体育等学科教学。面对理论还偏落后、课堂呆板的状况,整合资源、创新课堂模式成了一大途径,思政课程与传统茶文化的结合,将从本质上推动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3.3 创新教学模式

茶文化在长久历史的发展中,结合了众多方面类型的思想,如哲学思想、德育思想、审美思想。这些于我国当代的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上有很大的有利空间,学生从悟茶、品茶中悟人生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主性。不仅如此,打破了之前老师单向传播的模式,一门课程综合成长学习,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创新了高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实践思考学习,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学习效果更显著印象更为深刻,同时也稳固和扩大了传统文化在青年里的根基。这些都是慕课远远所不能及的,传统茶文化相较外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和国人产生共鸣,加之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课堂交流模式,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困惑,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4 结论

茶道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提高思政理论教育的成绩。盲目跟风只会带来愈加严重的后果,要想真正实质性解决问题,应结合现状理性思考,坚持马克思主义引导下,结合中国现状前行。大学生是时代的排头兵,要想成功接过棒跑得更快更远,需要加强思政建设。另外,传统教育也在不断摸索和创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课程结合便是一个好的开端。

[1]王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综述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325.

[2]赵东云.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园,2015(15):157-159.

[3]赵立帅.茶文化导入高校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的创新体系的价值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1):369.

[4]李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3):354-355.

猜你喜欢

茶道茶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茶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