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艺术的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2018-01-19曾军梅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皮影茶文化文化遗产

曾军梅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多方式多渠道——媒体再现、可视化展示,央视热播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里的现场文物展示,便利用了数字艺术重现宝藏风采。发展国家软实力,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了各国的潮流趋势,数字艺术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1 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茶叶是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存在,茶文化、茶的工艺制作、泡茶手法、品茶方法等都是附于其上的非物质文化。茶文化是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也极其重视对优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1 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始建于1887年的国内知名茶叶老字号吴裕泰,一直恪守从祖辈传下来的“制之唯恐不精,采之唯恐不尽”的理念,经历百年流传至今,国家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咖啡拉花相似却早于它的分茶,在几名茶匠老艺人的研究下,终于被还原,“晴窗细乳戏分茶”便描述的是兴盛于宋代的分茶,在前人的巧妙机制、后人的苦心追寻研究中,分茶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2012年被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长河里闪耀的茶文化、工艺制作逐渐被后人拾起、铭记、传承。

1.2 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问题

对外开放的国策使得商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茶叶商品越来越受到其他外来饮料的威胁,可可、咖啡等同样传承已久的三大饮料、可乐等新型饮料都占据了部分市场,茶叶开拓市场愈发变难。茶叶实物的市场有限,附于其存在的茶道、茶艺等非物质文化更难以传承、传播,外国文化冲击了中国文化,打击和压缩了茶文化的发展空间。从国内情况分析,年轻人对于茶文化一知半解或者不甚了解,除了自身了解的热情低落,茶文化传播的断层也是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危机,茶文化兴盛的唐宋,文人墨客以茶为意象吟诗作对,传下来的大多是饮茶风尚,却只有极少部分人能领会茶文化内涵,加之宣扬茶文化的文献少之又少,人们了解的渠道也少,无法更好地延续茶文化的内涵。

2 数字艺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旅游热情一直高涨,纵观各地旅游胜地,除了景色独特怡人,文化也成了推送旅游发展的动力。凤凰城的沈从文故居,《边城》里描绘的世外桃源引得无数人的向往,西安的古都文化、南京的抗日文化都使得这几座城市的旅客量大为增加,不得不承认曾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一途径在现在来看仍然有效,融入了数字艺术后,对于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事半功倍。

2.1 数字艺术下的旅游名城

景德镇和新闻网联手采用了“互联网+陶瓷文化视觉艺术”,制定了国际视野下的陶溪川创意文化街区,运用光电互联网等技术,让游客获得空前的体验艺术感受,做到零距离与景德镇的历史对话,技术上与国际相随,这一举措颠覆了传统游客观光的旅游体验,给了游客更前卫新潮方便的体验方式。除此之外,很多景区也引用了可视化展示、VR虚拟场景,做到随时随地让顾客感受景区魅力,时时宣传景区非物质文化。

2.2 数字艺术下的工艺制作

《鉴宝》利用电视媒介、特定拍摄手法和剪辑软件制成精美的纪录片,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在全国大众眼前。以《鉴宝》纪录片为代表的系列优质纪录片,对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制作技法通过电视媒体重现,让大众直观深刻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云南传统手工艺傣族织锦,图样种类丰富,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一辈代代传承,年轻人在受外来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影响下,对此技艺不感兴趣,织锦技艺传承成了一大难题,数字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为这个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将数字艺术的技术和传统图形的艺术相互结合,深度挖掘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智慧和美学,形成具有真正民族特色的设计思想和体系。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流水线产品充斥着当代人的生活,将傣族织锦图形在数字媒体上传播,应用于现代轻纺工业、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形成特定的需求市场和领域,数字艺术帮助傣族织锦突破仅仅作为地方性文化传承的瓶颈,将这门工艺推及到更大范围。

2.3 数字艺术下的节日宣传

春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最隆重、知名度最大的。随着社会要求,鞭炮已经逐渐被禁,中国现代新年在形式和内涵上已经有别于古代新年,春节联欢晚会里连接全国人民同庆节日、春运回家团圆、春节饮食风尚,这些都被BBC《中国新年》拍摄记录下来。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新型的春节仍包含传统喜庆团圆传统,摒弃不好习俗,融入新时代特性,这些转变都由《中国新年》由近似直播的方式记录,《回乡》、《团圆》、《欢庆》三集里揭示了最接地气的中国民间新年气息,向全球展现春节的魅力。作为世界上播出历史最长的综艺——春节联欢晚会也深深扩大了春节的影响。

3 数字艺术保护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略

皮影是黄土高地上开出来的民俗之花,被人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精美细腻的雕刻、生动洗练的不同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明艳的色彩搭配,其文明价值极其高,是现代有声电影的前驱。如今的皮影文明以陕西一带最为正宗,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象征之美,将多个超自然性形象的特征聚集在一个皮影人物、动物或者器物之上,创造出了大量优美的复合造型形象。但随着我国农业社会结束,皮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一代老艺人的去世、手艺的流失更是雪上加霜。

3.1 创新保护与发展形式

中国文化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式,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不少外国友人越来越崇尚皮影、戏曲等中国文化精髓,关中皮影顺应时势,利用数字艺术进行文化周边产品创作,将皮影作品放进画框做成艺术品远销海外。此外,将其皮影形象用数字艺术绘画印在服装上制成文化衫,或是制成折扇、画册等易于携带的小物件发放售卖;除此纪念物品的文创系列产品,陕西雨田文化产业基于皮影戏剧的基调,配合如今的网络新艺术、流行元素,制作LED手工画皮影得到社会的热烈反响。关中皮影能从最初的危机转为繁荣昌盛的局面,关键在于利用数字艺术进行文化创新。由此可见,保护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创新保护和发展方式。

3.2 增加茶文化活动

深圳开展的茶服节下设体验沙龙、茶服音乐会、茶服创意设计等板块节目,融入服装走秀、音乐、插花、舞蹈等众多现代元素共同弘扬茶文化,将茶工艺无形之中传播给大众;茶服节音乐会中所选音乐多为笛子、琵琶演奏曲目,二者的结合让活动的内涵得以提高。茶服服装邀请著名书画家在茶服上泼墨作画,将实物和艺术更好地融合;茶艺、茶道讲解、茶文化音乐剧的另类视听展现,茶服节虽开展不久,一届比一届更有创意和进步,观众也在活动中解读了茶文化具有的禅意和内涵,可以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复兴并发扬光大。

3.3 延续茶道技艺

“网红”小罐茶负责人杜国楹说过,古老的茶品要走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品牌之路是必选项。现代化便建立在CI理论上,利用数字艺术将外包装做好形成视觉识别,利用数字媒体去记录八位大师的工匠精神,在中央台投放“小罐茶”专题广告。和小罐茶发展模式相同的还有近年来火爆的“喜茶”都是年轻化做派,时尚的外观和新奇的数字艺术宣传方式。小罐茶还作为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的指定礼茶,在国际舞台上承担着展现中国文化脸面的重担。

4 结论

数字艺术给许多文化带来了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活跃在大众眼前,茶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制茶工艺、喝茶之道、茶道文化的发展呈现年轻化或是另一种视听的感受形式,不再是死板僵硬的宣传让人反感。数字艺术在新时代的文化产业中,已经成为了文化转型不可缺少的技术和新型途径。

[1]何晟.非物质文化元素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福建茶叶,2017,39(07):143-144.

[2]刘莹.非物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7,39(04):99-100.

[3]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3(05):135-147.

[4]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文化遗产,2015(01):1-10+157.

猜你喜欢

皮影茶文化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月光皮影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我爱皮影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不老的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