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式协同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灌输茶文化交际

张 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60064)

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知识集聚系统,这个系统与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对话、交流、沟通、能量交换的过程。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中,道德本体的主要来源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社会化传播的载体和平台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内嵌于茶文化当中的儒家思想借助于茶道、茶礼、茶曲、茶的行为仪式、茶文学作品等实现了整合社会文化、形塑国民性格的目的。用当前教育学领域流行的教育生态理论、“产学研”协同教育理论等眼光来看,作为一门学问体系的“茶学”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始终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应用价值。在协同教学的框架下,茶学式的“协同教学”为我们当前高校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动员基础和策略建议启发,有助于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进程。

1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主要背景

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中英语教学的创新需要我们从理论基础、指导策略、实践路径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在高校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话语体系下,当前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背景包括这样几点:

1.1 高校英语教学的内涵式趋势明显

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丛林中,“内涵式教育”理论指的是一种区别于“外延式教育”的概念体系,传统的外延式高等教育发展注重的是教学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增加人力+增加投资+增加材料+扩大生产场所来实现”;而“内涵式发展”寻求的是更为注重从高等教育的内涵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方法方式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思维和动力,要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需求、对于英语教学方式的渴望等角度进行创新。

1.2 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摒弃“灌输者”之角色定位

尽管从大学到中学教育序列内已经实施了新一轮的“新课改”,开始强调突出“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质量性”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受制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基于教师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惯性,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过度依赖教材、过度注重单向的宣教等缺乏对自身角色进行清晰定位的问题,仍然以一种“灌输者”的角色进行定位,丧失了英语新课改中的内涵性主张,需要我们引入其他文化理念对此进行革新。

1.3 高校英语教学的“脱语境化”仍然明显

英语教学属于一种语言的实践,表面上是关于语言符号的转化之过程,本质层面上涉及到的则是跨文化交际的问题。由于英语属于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无论是专门用途的英语还是传统的学术英语,围绕着“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教学始终需要在一定的语境、语言情境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受师资配备因素、教师素质因素等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对白、课堂讨论等始终具有明显的脱语境化、脱情景化等问题存在,造就了英语教学的枯燥化等结果。

2 茶学式协同教学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发价值

一般来说,广义上的“茶学”包括“茶叶商品学”(侧重于茶叶的生产、管理经营等)、“茶文化学”(即广义上的与茶有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茶学”(侧重于自然科学)三种类型分支,其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关于茶的“产学研”协同式发展的特征尤其突出,形成了一种知识动员的整合性特征,并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2.1 有助于为高校英语教学注入文化内涵

如上文所述及的,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倾向之一是过于注重突出其语言实用色彩,忽视了语言交际中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内涵之灌输。英语教学本质上即在于对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对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塑造。茶学式的协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社会——市场——跨文化”的交际网络中,需要从茶文化交流中的一些核心素养、文化符号、文化禁忌等角度出发塑造学生的人文内涵。因此,基于对茶文化协同教育的这种经验启示,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注入更多的个性化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2.2 有助于纠正高校英语教师的“灌输者”角色

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史证明,茶学知识的协同化教学并不是单一的主体的宣教过程,而从来就是一个主张平等对话、互动沟通的“交互主体性”过程,茶道或茶艺、茶曲等的知识之传播、知识的动员从来都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为实现条件的,这启发我们的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和纠正自身当前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者”角色,避免学生产生相关的厌烦心理。

2.3 有利于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情境

英语作为一种实用化的语言,其教学过程需要人为创设或寻找自然存在的交际语境、生活化对话情境,以此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交际等提供最为适宜的教学环境。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角、英语沙龙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情绪和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奠定了一种经验。而如果我们从更为宏远的跨文化交际层面来看,从中英两种语境中都十分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茶文化”入手来创造这种语言情境则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茶学式的协同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展跨文化的国际比较,用国际化的协同为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文化提供借鉴。因此,茶学协同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内嵌于生活情境的语言交际维度。

3 茶学式协同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茶学式协同教学资源的应用

在本文中,茶学式协同教学资源在广义上包括了与茶元素有关的文化模因、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文学作品等,是一种可以连接茶“理论”和茶“实践”的资源集合。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诸如茶道文化、茶艺文化、茶曲文化等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借助于茶文化这种比较具体、感性、体验性强的素材开展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文化认知。

3.2 茶学式协同教学方式的引入

茶学式协同教学的方式并不是灌输式的,而是注重交互式、交互主体性、对话性等属性的一种方式,这一点教学方式特征与英语讲究的“在生活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理念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在茶学式协同中将理论与实践、自我与他人、自我与教师、自我与自我等协同起来,走出语言学习中那种应试化导向的“我与试卷”、“我的独白”等状态。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过程中,可以采取交互主体性的协同教学策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与茶文化有关的教学素材,实现学生的“自发治学”和“自选学习”,借助于分组对话等方式,使教师从灌输者回归“引导者、助学者、输入材料的提供者和反馈的提供者”等角色,真正形成一种“协同效应”,而非“灌输效应”。

4 结语

在新课改、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校中的英语教学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弊病,需要将“语言”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对话”、“国内”与“国外”、“教师”与“学生”等几组不同的变量进行均衡和整合,以此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命题,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兼具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兼具就业和高雅属性的英语教学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地为当前供给侧改革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助力。本文尝试着从茶学式协同教学的角度对变革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看法,希望可以为学术界此类的研究提供抛砖引玉之启发。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百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91-91.

[3]郑国栋.从情趣教学入手,走教学生活化之路——英语教学之我见[J].教育观察,2012(1):161-163.

[4]柯慧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8):212-212.

[5]孙立坤.整体性治理视角中政府与NGOs间信任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灌输茶文化交际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情景交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交际羊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两块磁的交际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