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特点及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叶出口贸易

谭 林

(成都师范学院文新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产业都基于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等的差异,借助于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供应链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全球经济体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产业的延伸都是以价值的从高到低布局的,“价值链理论”的存在便证实了这一点。在价值链理论视角下,我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通过茶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借助于茶叶的品牌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等巩固自身在全球茶叶价值链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在国际茶叶贸易市场上,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在茶叶贸易方面,2017年我国茶叶的出口量为35.52万吨,茶叶出口金额为16.1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8.09%和8.72%,表明我国已经稳居世界茶叶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1 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新战略的促进下,我国茶叶贸易开始逐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消费水平较高的目标市场,是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目标。近些年来中西方茶叶贸易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1 茶叶贸易的顺差趋势明显

我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大国、茶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叶产品类型最为丰富、世界茶文化最丰富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之前,我国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茶叶出口国,同时茶叶这种商品本身也是我国对外出口最重要的商品,占据着我国对外出口的半壁江山。受特定的自然条件、饮食文化等的差异之影响,西方世界并不产茶、种茶,我国茶叶商品以及茶文化是借助于“大航海”时代开辟的自由贸易进入西方国家的,因此,从这种历史渊源来看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带有明显的顺差特点。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借助于茶叶产业的比较优势,尽管西方国家也少量产茶,但是,与我国茶叶整体的出口创汇实力相比仍然显得捉襟现肘,这种茶叶的顺差特征非常明显。

1.2 茶叶贸易的文化属性显著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广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立体存在的结构,其中居于内核的是文化的“价值系统”,例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伦理教条等;居于中观层面的是文化的“行为系统”,主要指向人的行为仪式、交际关系等;而居于最外层的则是文化的“物质表征系统”,主要指的是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符号等。区别于一般的商品,无论是农耕时代的茶叶贸易、工业文明时期的茶叶贸易乃至于今天数字化时代的茶叶贸易,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从来都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表征系统”输出的过程,那些内在的“茶文化行为系统”、“茶文化价值系统”等也一并传入了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茶道、茶仪式、茶文学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茶叶贸易的附加值普遍较低

在产业经济学的结构下,茶叶属于一种农产品,其种植、采摘、制茶等关键的环节都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等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其整体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在近代,我国茶叶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基于小农作业,缺乏现代化大型农场的科技支撑,因此,即便是出口创汇也带有一定的低附加值特征。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农药、化肥、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茶叶产业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叠加,这种茶叶贸易的低附加值局面被推向了极致,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思。

2 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近代以来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茶叶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国家通过“偷茶树”等策略在诸如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开始种植茶叶,改变了茶叶供给的国际格局;另一方面则在于我国自身农业长期受制于小农经济、国内茶叶流通体系不健全、茶叶市场体系未能有效建成等原因。这种茶叶贸易的衰落带来了这样几个社会影响:

2.1 使中国依赖出口初级农产品实现贸易优势的希望破灭

在历史近代时期,我国对于茶叶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在缺乏深加工和科技含量等的前提下,茶叶商品的属性充其量只是一种初级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只能依靠价格战、宣传战、产量规模战等竞争手段面对竞争对手。因此,当西方国家开始从替代供应国寻求进口茶叶商品时,我国的茶叶产业原来那种依赖出口初级产品实现贸易优势的希望就破灭了。同时,从政府角度来看,近代历史上茶叶税是一种仅次于货税、洋药税的税种,茶叶商品出口的减少必然给政府的税收带来相应的冲击。对此,有学者记载到“茶税在厘金总额中的比重排在货厘、洋药厘之后,位列盐厘之上,年收白银2000多万两,最高年份达3000万两”。

2.2 使农业区域经济遭受到了衰败

区别于一般的农业粮食生产作物,茶叶属于典型的多年生生物资产,一旦投入生成价值即难以退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小农经济主导下的农业区域经济中最具有出口价值的作物即茶叶,对此有学者记载到“夫茶叶一宗,上供税课,下系民生,为东南数省民命攸关”,同时在面对我国针对西方国家茶叶出口骤减,但又未能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的局面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茶叶一衰,而种茶者不能以此种彼,而人亦因之失业”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农业区域经济的脆弱性,在面对茶叶出口贸易衰落时未能采取有效针对性宏观调控政策,导致了诸如社会失业、经济倒退等社会问题。

2.3 使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战略焦虑

用价值链理论的视角来看,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从商品走向品牌、从商品走向文化、从商品走向科技的过程,根本性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茶叶的知识投入不断地、更好地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自近代以来,受制于列强的经济霸权影响,我国的茶叶产业在面临出口衰落的时候大多都发生了砍茶树、改种其它作物的现象;即便是在今天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时,我国茶叶产业也显得应对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茶叶产业的“产能过剩”局面,这便带来了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焦虑。

3 未来我国茶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建议

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等研究表明,产业的价值拓展、生命周期延长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从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入手,不断地通过自身内部的结构优化和要素组合,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认为,未来我国茶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不妨采用如下建议:

3.1 积极推进国际茶旅融合

区别于一般的商品,茶叶商品的特性之一就是其生态性,并且体验性也很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了文化消费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商品消费,而是还需要文化消费、精神消费、旅游消费、体验消费。因此,未来我国茶叶产业要根据特定目标市场群体的特点,积极地发展国际茶旅融合业务,以生态茶园为载体促进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拉长产业链条。

3.2 积极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新兴的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市场正在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市场。在整个国际茶叶供给、消费的市场布局当中,我国茶叶出口未来的大趋势一方面要优化客户结构,合理配置出口目标市场,分散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对茶叶产品的市场投放进行布置和调节,以此达到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的目的。

[1]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2017年中国茶进出口数据分析:全年出 口 量 增 长 8%( 附 图 )[EB].http://finance.jrj.com.cn/2018/04/01092824336423.shtml.

[2]薛杨晨,熊孟秋,李泰奇,等.价值链视角下茶叶产业链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浙江省径山茶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71-175.

[3]胡赤军.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1994(1):25-31.

[4]姚先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06.

[5]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446.

猜你喜欢

茶叶出口贸易
《茶叶通讯》简介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香喷喷的茶叶
贸易统计
给情绪找个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