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扶阳学说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8-01-18高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1期
关键词:治未病

高见

【摘要】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之一,对患儿的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中医“扶阳学说”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切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本文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中医扶阳学说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扶阳学说;小儿肾病综合征;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肾病綜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和恢复,但是副作用风险高。近年来中医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在该疾病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本文对扶阳学说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 阳气的重要性及扶阳的思想

阳气是指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照、推动、兴奋、升腾作用的部分,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1]。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遣方多配用生善、大枣、甘草、党参,固护中阳,服用时常提示“中病及止”、“服热以助药力”,防止阳气受损,全书以“伤寒”命名,提示陽气重要而易损,需时刻保护,张景岳通过与自然类比,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乃性命之本,发育之首。火神派祖郑钦安先生认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生命当以火立极”,善用附子、干姜、桂,独成一派,总结来说,扶阳的思想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是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二、强调阳气的主导地位,阳主阴从”,阴平阳秘的状态是以阳为主导的前提下达到的。

1.1 中医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阴水的范畴,属本虚标实证,《素间·逆调论》强调“肾者水脏,主津液”[2]。《素间·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间·至真要大论》中讲到“请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水液的运化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息息相关,而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牌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其本虚的证侯尤为突出。”

1.2 扶阳思想在肾病综合征急性期的应用

小儿肾病急性发作期,需辩证论治,在扶正和攻邪两者的关系上,注意攻补兼施。肾病初期水肿偏盛,当以祛邪为主,急则治标,以“开鬼门、洁净俯、去宛陈莝”等利水消肿之法为主,然不能攻伐太过,以免伤及脾肾之阳气。仲景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可见小儿肾病的治疗中扶阳的思想当贯穿始,急性发作期间,水肿较甚,祛邪的同时,不忘时时固护阳气,常可配“黄芪”“内桂”“肉苁蓉”等中药。中医辩证论治是从宏观上、整体上治疗,注重“辩证”。配合西医以促进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1.3 扶阳思想在肾病綜合征缓解期的运用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嫩,形气未充。肾病脾肾功能亏虚,若长期精微物质从小便流逝,精微亏虚,不能气化生阳,则表现出长期的阳气亏虚之象。扶阳的过程,也是一个治未病的过程。“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出现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的揭示了治未病的内涵[3]。后世医家尤其重视疾病的预防。肾病患儿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改变了体内的激素环境,破坏现有的平衡,从而降低了抵抗力。患儿往往因为感受风寒等邪气导致疾病的复发。张景岳曰:“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气亏虚,进一步加重湿浊、水饮、血淤等病理产物的累积,病情易反复不愈。扶阳,振奋一身之阳气,阳盛一分则阴消一分,阳气旺盛,可荡涤一身之阴邪,痰饮、水湿等无从聚集。而且肾病患儿急性期大剂量的激素应用,机体阳气亢盛,随着缓解期激素的减量,常常出现激素撤退综合征,变现为怕冷、出汗多、气虚乏力等阳虚之象。此时给予患儿“附子”“干姜”“补骨脂”等补肾温阳之品,可以明显的改善激素撤退综合征。

2 结 语

阳气,是生命的动力源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旺盛,则人精神焕发,关节筋脉柔韧,气血流利,病无从生。张景岳曰:“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寒为阴邪,最伤阳气。

扶阳学说,立足于扶助正气,纠正阳虚质,符合现代人的体质规律,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其上启内经之宗旨,下承仲景之心法,以阴阳辩证为纲,开一派之宗风,不仅仅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更可以指导平时的起居、饮食、护理等。

参考文献

[1] 刘之凤,刘奇林.论扶阳医学[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18-22.

[2] 张 怡,向 红.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3):62-64.

[3] 吕冬宁,卢 玲.“治未病”理论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78-179.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运用健康促进策略,推进“治未病”工程长宁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
“治未病”思想探析及临床应用